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994
陈继红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和就业、职场、技能保持一致,而当前我国针对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工作的关注程度并不是很高。在当前新时期发展背景的影响下,高职大学生不但承受着源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还必须承担我国日后的事业建设。这就需要目前的高职学生不但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健康、积极的心态以及完善的人格。所以,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也必须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当前进行高职教育不仅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变化规律保持一致,而且需要和时代发展背景相融合。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以及战略目标也都产生了较大转变,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以及广度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共同呼吁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讲,学生自身具备健康心理则更加不可忽视。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之间的融合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革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其彼此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程度的重合,两种教育彼此作用、彼此影响。可是在具体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缺失、彼此分离,同时相互并行的两个不同的教育分支相互之间并未存在合力,这在极大程度上让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成效被影响[1]。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开展情况和处置对策等进行探讨。

  二、高职院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

  (一)高职院校的德育开展情况

  高职院校所进行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具备系统性与体系性的教育方式。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求涉及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还需要将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纳入其中。可是在本文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不难看出,当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的德育工作,其体系性严重缺失,有很多一线教师表示,无法对高校进行德育工作和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联系给予明确。这样的情况也使得德育教学进行时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性。在学生层面,当前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德育学习过程中,过分被动,无法有效的完成自我思考与反思,最终使得德育工作只是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其自身缺少有效的道德实践[2]。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所所进行的德育教学工作,还缺少一定的层次性。在调研总结过程中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并未构成一个相对统一完善的德育形式,其在德育目标上的展现十分模糊,并未专业设置德育大纲以及德育教材等。一些职业院校在进行德育工作过程中,是通过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去完成德育教材的编撰,这样一种学校编撰教材的形式比较普遍,可是其中缺少了教学大纲的有效引领。这样的情况使得德育教材和德育工作里分年级和分阶段的德育体系无法有效对接。一部分职业学院的德育教学要在一年级以及二年级两个学年的时间段中完成,一些学生与一线教师表示,这样的一种德育形式消耗的周期比较长,所获得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的理想,并且主线问题不突出,多个学年彼此之间不能构成明确的阶段化的区分和对比[3]。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

  目前,高职院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明显的问题展现在心理健康教学以及心里问题辅导彼此之间的联系无法理清。在本文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所进行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学经常会被视为一谈。以某职业院校为例,这一职业院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侧重点是针对刚刚进入高职校园的一年级新生,课程安排为一个学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任务也只是比较单一的心理学知识点。在这样的一种教育环境里,很多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普遍会出现理念上的差异,觉得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学主要是为了进行心理学知识教学,而将学生可能出现的的心理问题留存在心理辅导室里。这一职业院校的心理辅导室作为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的核心环节,无法实现直接并且主动地找出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最终会使得学生不能够及时并且精准的获得心理援助,最终对健康良性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路径

  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但从实践来看,二者融合还是展现了多种合作的可能性,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能否在二者的融合上开发出创新的融合途径,消弭横亘于二者之间的阻碍。

  (一)价值认同与制度创新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在达成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彼此在价值上的认同感。所以,达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之间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让二者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形成有效共识,各自认同各自的教育价值,才可以为接下来二者的相融提供发展基础。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准确三观的基础,实现学生个体和社会环境之间的有效融合,其注重的是学生外在行为和外在环境对学生自身造成的影响和心理的塑造[4]。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的则是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以及人格完善,注重的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力。可是基于实践的层面来讲,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但涉及到了人自身的心理层面,还涉及到了个人的精神层面。诸如三观准确构建、思想道德对于自身的约束等,这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了德育的教育领域中。所以,高职院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价值上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高效融合,即使其彼此在本质上都属于一种教育性的活动,都涉及到了对人和自然、以及人和社會价值认识上的认可与评价,教育的目标都是为了能够为社会提供适应社会价值取向的学生。

  制度创新是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完成相融的保证。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在经历了持久的发展后最终已经构成了一系列的比较完善的校级协调体系,这样的一种情况也让德育工作能够有效的渗透至学校的多个方面;可是心理健康教育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并未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校级协调体系,这样的情况让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从而为相融带去了一定的阻碍。所以,适当的进行制度创新,设置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融的机构和工作体系,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变在相融时彼此游离的情况,最终使得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得到整合,强化彼此之间的关联和渗透。

  (二)建立协同机制实现合作共赢

  价值认同和制度创新属于高职院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融的基础,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上设置协同合作体系,是强化彼此相融效果的关键。

  高职院校初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师资便有很多都是从德育队伍发展而来,二者在工作层面之间的相融其实存在非常大的历史联系。可是在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工作过程中,德育队伍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工作层面的融合仍然处在自发的状态,合作协同仍然具备随机性和偶然性[5]。针对分析能够看出,二者设置一个相对健全的协同合作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具备了十分强大的可操作性。在当前队伍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复合型的教师队伍的方式,让这支队伍不仅能够掌握德育的工作方式,而且可以兼具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使其能够胜任一般性的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使得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相融。在协同合作过程中,能够试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给予德育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令其能够担负起德育主干课程,从而实现“以德促心”的教育目标;同时,能够强化对德育教师在学习心理教育技能上给予的支持,令其拥有进行心理咨询与教育的技术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实践达到“以心促德”。这样的一种方式下,双方能够形成協同合作,最终可以达成育人效果的的彼此促进。

  四、结语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相融,不管是基于理论层面亦或是在实践操作层面,都拥有很多整合的可能。尽管在实践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困境,只有将二者之间的价值认同、制度创新、设置校级协同合作机制等给予融合创新,才能够真正的达成彼此促进与合作共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魏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功能耦合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8.

  [2]胡寒春,黄建榕.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共生路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17(12):118-121.

  [3]林韧卒,高军.基于项目化教学视角的高职德育创新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00-102.

  [4]王立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3):86-88,96.

  [5]茌良计,李俊平.中高职贯通德育课程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职教论坛,2017(14):40-4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