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汉语和缅语名量词的来源比较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7019
黄艳

  摘 要:汉语和缅语都属于汉藏语系,它们的基础词汇之间有着同源关系。汉、缅语的名量词大部分来源于名词,通过对汉语和缅语的比较分析,可加深我们对两种语言名量词的了解。

  关键词:汉语;缅甸语;名量词

  一、引言

  汉语和缅语都属于汉藏语系,它们的基础词汇之间有着同源关系,而汉藏语系语言词类上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着丰富的量词。量词的大量存在和普遍使用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文化信息和不同的语言风貌。

  名量词是量词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词,汉、缅语的名量词大部分来源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借词次之,还有一小部分来源于数词。

  二、汉语和缅语名量词的来源

  (一)汉、缅语名量词来源于名词

  例如:

  汉语 一个学生? ?緬语?a???t?a??t?jau???→一个学生

  学生? ? ? ? ?一个

  一头猪? ?w???? t?? ka???→一头猪

  猪? ?一? 头

  一群鸡? ??????t?? o???? →一群鸡

  鸡? ?一? 群

  一位总统 t????m?ta?? t? u??→一位总统

  总统? ? ? ? 一 位

  汉语的名词个、头、群、位演变成名量词个、头、群、位。缅语的名量词jau???(a,muf) ka??? (aumif) o??? (tkyf) u??都来自于名词。名量词jau???来自名词体形、身材。ka???来自名词动物的躯体。来自名词成群的人或动物。u??“位、个”来自名词“先生”,在缅语中对有身份的人或对年长的人的尊敬。汉、缅语的大多数名量词都来源于名词,只是这些名量词从名词分化后彻底变成了量词,有的演变成兼类词。

  (二)汉、缅语的名量词来源于动词

  例如:

  汉语一担水缅语je?? t?? t???→一担水

  水? 一? 担

  三包饭t?m???t????t?o???→三包饭

  饭? ? ? 三? ?包

  四捆柴t???? le??? s???→四捆柴

  柴? ?四? 捆

  汉、缅名量词担t???包t?o???捆s???分别来自于表示扛、担,捆绑、裹起来和包、裹、捆的同形动词。

  (三)汉、缅量词来源于形容词

  在汉语中,有些名量词来源于形容词,但是这些词类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起到修饰成分的作用,能使文学意味较强。如:

  ①我们的感情是融洽的,我们的爱情是幸福,幸福得像一泓波平如镜,太平静了。(叶辛《山乡纪事》)

  ②椰子树梢上挂着一弯月牙,蝙蝠像影子似的眼前掠来掠去,夜气里浸着好大一股野味。(杨朔《夜茫茫》)

  ③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核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风筝)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鲁迅《风筝》)

  在缅语中如:

  ?a???t????p??????? t? pja??→一块黑板

  黑板? ? ? ? ? ? ?一? ?块

  o??? ?t?? l???→一口锅、一口缸

  锅(缸)一口

  mi??j?t?a??? t?? t?w???→一条铁路

  铁路? ? ? ?一? ? 条

  上列中名量词pja??“块”来自形容词“平的、扁平的”。l???“口”来自形容词圆球形的。t?w???“条”来自形容词“细长”。

  (四)汉、缅语的名量词来源于借词

  汉语的借用名量词都是借用名词而来的,量词的意义是在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这类借词主要体现在容器量词和运载工具量词。如:一杯水、一壶酒、两桶油、三车货。

  缅语中的部分名量词借助于英语,这主要是由于缅甸曾沦为英殖民地长达100多年,而此时缅甸的教育以英语为主。如:

  l???mje??t????e??ka??→三英亩土地

  土地? ? 三? ? ? ?英亩

  je?? t?? t???→一吨水

  水? 一? ?吨

  ?mj???le?? mi??ta??→四米高

  高? ? ?四? ? 米

  (五)汉、缅语的名量词来源于数词

  例如:汉语的一辆车、一双筷子。

  汉语的名量词辆、双来自数词两和二。

  缅语tu??? ?n??? ?s???→两双筷子

  筷子? 两? ? 双

  ??e??e??? t?? ?j???? →一双袜子

  袜子? ? ?一? ? 双

  nwa?? t?? ?????→一对牛

  牛? ? ? 一? ?对

  汉、缅“双、对”都是来自数字“二”,但在缅语中“双、对”的表示方法要更为具体,如上述名量词s???“双、对、套、副”可泛指衣物、手套等用品。j???可用于成双的鞋子、袜子、饰品,如耳环、手镯等。????“对、双”仅指套上农具或车子的一对牛(水牛和耕牛)①。s???tw???“对、双”指对立并存的两种事物或由男性和女性组成的一对。

  三、汉语和缅语来源比较分析

  从以上比较分析中,可以得知汉语和缅语的名量词来源大体上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也体现了两种语言各自的特色。

  (1)相同点:

  汉语和缅语名量词大多数来源于名量词,其次来自于动词、形容词、借词和数词。

  (2)不同点:

  ①两种语言名量词所在的位置不相同,汉语“数词+量词+名词”,缅语“名词+数词+名量词”。

  ②从两种语言的历史文化发展来看,汉语对“人”的称量法有“个、位、名”,只是“位”比“个”对人的称量法更为尊敬,“名”用于有某种身份的人。在缅语中人的称量法有很多种,对社会不同等级的人的称量是不同的,这与缅甸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和信仰佛教文化是分不开的,如:对古代国王和僧侣的称量用pa??“位”如:b????i??t?pa??一位僧侣,m???t?pa??一位国王。对有身份的人或年长的用u??“位”,对普通的人称量用jau???“个、位”。除此外,缅语中对在同一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战友和一般的伙伴的称量用p????“位、个”,来自于? p????“同伴”如:j???b???le?? p????四位同志。

  ③汉语中的有些名量词来源于形容词,但是这些名量词大多数都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主要起到修饰句子成分的作用,使文学意味更强。而缅语中来自形容词的名量词主要是描述事物形状。

  ④在借词来源方面,汉语借词都是来源于名词,主要是用在容器量词和运载工具量词上,其量词的意义是在语境中体现出来的。缅甸语借助于英语,主要只借助度量衡、容器及时间方面的量词。

  ⑤汉语和缅语都有来自数词的名量词。但汉语中“对、双”表示法单一没有缅语具体丰富。缅语中表述“对、双”的量词有不同的表达法。s???可泛指衣物、手套等用品。j???可用于成双的鞋子、袜子,饰品等。????仅指套在农具或车子的一对牛(水牛和耕牛),对没有套上农具或车子的两头牛或其它成双的动物是不能用????。s???tw???“成双、成对”,指对立并存的两种事物或有男性和女性组成的一对。

  四、结语

  通过对上述汉语和缅语的比较分析,可加深我们对两种语言名量词的了解。同时也说明了作为亲属语言的的汉语和缅语有共性也有着各自的特点。这些共性和特点除了和两种语言的内在因素有关外,还与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分不开。

  注释:

  ①????的解释参看了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缅甸语教研室《缅汉词典》,第831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

  参考文献:

  [1]汪大年.緬甸语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蒋颖.汉藏语系语言名量词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者,200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