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还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等观念。习近平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五个方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推进等都践行这一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中国发展,壮大世界和平发展事业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实践路径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共同体,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人类迈向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阶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现代世界正逐渐向“联合体”的状态演进,各个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广泛,走的越来越近,同时每个国家面临的挑战也需要各个国家共同承担,如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些问题都需要各个国家携手解决。由此可见,以一个个的“个体”来发展自身,解决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在“联合体”中,全人类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社会进步才会有更大的突破。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礼记》中的“天下大同”理想是习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重要的来源,中华人民自古以来就认为整个天下是一统的,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这表明在古代,人们就有着与其它国家人们和谐相处,友好交往的愿景。
“和”文化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并且中国人民也一直秉持“以和为贵”的理念来发展自身、对外交往。“和”文化思想重在以包容的方式来对待外来文化,处理国际事务,进行自身建设。中国古人认为“和”可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使中国强大,使中国人民富强。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和气交往,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中书记讲到“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分别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精确地概括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持久和平”的内涵解读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是全国各族人们的共同愿望,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相对来说较强,在国际政治上的话语权以及影响力较大,要想持久和平,就需要这些国家发挥他们的大国作用,为维护和平做出更大的付出。世界和平与各个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各种政治协商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不能够“带着有色眼镜”进行政治互动;小国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维和活动”,表达自己求和平的强烈愿望,发挥自己作用。这样国与国才能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二)“普遍安全”的内涵解读
要想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需要各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以不损害他国利益为前提,严格遵循联合国的宪章和宗旨,努力营造安全、互利的外交环境;各个国家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应该时刻保有普遍安全的意识,努力为营造安全的国际环境做出一份贡献;应该严厉地打击各种恐怖主义,对一些频频出现恐怖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做出严格的制裁。普遍安全的世界需要各个国家努力的去创造,需要各个国家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去解决各种争端,缓解各种矛盾,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稳定。
(三)“共同繁荣”的内涵解读
要想建立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实现各个国家经济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仅仅依靠某个国家的发展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只有各个国家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整个社会才会有更大的进步。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创新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各个国家需要創新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等,从而加快经济上的发展,中国始终坚持走创新发展、对外开放之路,愿意同各国人民一起发展进步。
(四)“开放包容”的内涵解读
文化这一“软实力”在社会建设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特色,在文化交流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分歧。这就需要各个国家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交流理念,在吸收其他文明的基础上,保留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要去分享本国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多种多样,都蕴含着不同国家的历史底蕴,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各个国家不应该因为文化差异而排斥他国文化。人类文明进步是各个国家的文明共同推进的,正是文化冲突促进文化交流,促使各个国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所以,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为纽带,推动国家间建立友好合作的交往关系。
(五)“清洁美丽”的内涵解读
自然与人类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已经过时。自然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有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利用自然,开发自然。要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习总书记十分明确地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路径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推进体现了“持久和平”的理念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就为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合组织”的宗旨主要是:加深各个成员国之间的信任程度,努力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与成员国一同打击各种破坏稳定、和平的活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成员国之间要以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化解分歧。2017年6月1日,巴基斯坦与印度成为“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这是“上合组织”自成立至今成员国的第一次扩大。这表明“上合组织”在维护地区间和平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上合组织”在政治、安全、经济、教育方面都展开了密切的合作,有利于发挥成员国的集体作用,在“维和”行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为建立“持久和平”的世界提供了更加和谐的国际环境。
(二)“亚信会议”体现了“普遍安全”的理念
“亚信会议”是涉及安全问题的一个多边论坛,会议的要旨是为解决安全问题,在亚洲国家之间商讨关于提升信任度、推进合作的举措。“亚信会议”的开展加强了亚洲地区的交流,有利于集聚参会国关于“安全问题”方面的智慧,从而为解决国家安全提出较好的对策。习总书记在亚信会议倡议树立共同、合作、综合、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指出我们在实现安全问题方面要做出的努力,为亚洲国家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只有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在国际安全的背景下,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人类共同利益,中国人民愿意和世界人民一道在实现“普遍安全”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共同繁荣”的理念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逐渐由理论变为实践,中国“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5]。“一帶一路”是中国提出的推动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倡议,以推动沿线地区发展为目标,有力地利用周边国家的自身长处和特点,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也可以帮助弱小的国家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有利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借鉴,有利于增加周边国家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加快社会发展步伐。“一带一路”倡议很好地践行了“共同繁荣”的发展理念,是实现不同国家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方针,也是实现人类共同利益,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步。
(四)“生态文明入宪”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018年3月1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视。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各个国家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生态文明入宪”为中国在生态建设上提出了依据,是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推动力。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造福的是人类自身。“生态文明入宪”这一重要行为不仅仅推动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治理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为世界其他国家重视“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世界各国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这样才能够共建清洁美丽家园。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共处、共赢的世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结合我国与全球发展的现状而提出的。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仅是习总书记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解决国际社会问题的方向指南;有利于引导更多国家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方案与政策,共同打造人类社会美好家园;总之,践行这一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推进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十九大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1).
[3]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5]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03-2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