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推进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593
岳静

  摘 要:目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顺畅、基层基础较薄弱、群众满意度待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需提升等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创建,树立正确的创建观;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创建工作长效化;加强城市建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民参与创建,形成强大合力;深入宣传引导,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关键词:乡风文明;推进策略;文明素质

  一、引言

  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各类城市中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城市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我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品牌。在2018-2020年第六届文明城市创建评选周期,中央文明办确定了391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当前,各提名城市正在全力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加大创城经费保障、老旧小区改造、交通秩序治理、“百日攻坚”拆违等措施逐步解决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当前创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二、当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一些党政干部和部门对创建工作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和关心程度不够。认为创建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事,是文明办、城管部门的事,与自己的关系不直接,把创建工作当成额外的负担,包保责任落实不到位;认为“创建就是花钱”,只要加大投入就能创建成功;认为“创建就是搞活动”,对创城测评体系研究得不深不透,工作盲目、随意,针对性不强,创建工作流于形式,一些“双捡”、文明劝导活动变成“盆景”和“走秀”。另一方面市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文明创建的意识薄弱,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有待加强。认为创建就是“花架子”,不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认为创建就是“一阵风”,不能常态化。

  (二)体制机制不顺畅

  部分沿街路段、老旧小区的整治,相关部门权责划分不清,存在推诿扯皮、不敢担当现象。承担具体创城任务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包保单位的责任划分需要进一步细化,责任的认定与追究有待落实。一些整治督查活动重堵轻疏,采取“突击战”,不能长效化。

  (三)基层基础较薄弱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数量庞大,市容环境卫生问题不少。基层社区创建力量较薄弱,工作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普遍需要提升,“牛皮癣”治理巩固不彻底。

  (四)群众满意度待提高

  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有待提高,“干部动手干、群众袖手看、还说不好看”的“两张皮”现象严重,导致群众对创建效果的满意度低,距离测评要求差距明显。

  (五)市民文明素质需提升

  部分市民言行举止、公共道德与文明城市的要求格格不入,如乱停乱放、乱拉乱接、乱搭乱建、乱晾晒乱堆放、乱闯红灯乱穿马路“五乱”等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

  三、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城市的建管水平尤其是管理水平,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从树立正确的创建观、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创建、提高人的文明素质等方面着手进行。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创建,树立正确的创建观

  一是坚持创建为民。要以人民群众支持、赞成为前提,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创建第一标准。二是坚持创建惠民。让广大市民看到创建给城市带来的变化,享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让创建工作获得广泛支持。三是坚持创建靠民。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是文明创建的主体,是创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最终也是创建成果的受益者。要让群众唱“主角”,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搭建参与平台,调动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市民在参与共建中树牢城市主人意识,提升文明素质,争当文明市民。

  (二)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创建工作长效化

  一是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创建办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创建工作格局和常态化调度机制。加强市创建指挥部的领导作用;深化各个专项工作组在创城中的指导和督促责任;强化创建办在创城中的统筹与协调作用;明确各部门分工。二是以网格化管理引领创建。以网格化方式完善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对照测评体系把网格内存在的所有问题进行梳理排查,确保无一遗漏,按照“网格-社区-街道-区-市创建指挥部”的模式自下而上逐级上报,集中到指挥部进行讨论研究后列出责任清单,明确网格内社区、职能部门、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包保单位的任务和责任,再自上而下逐级下发,细化分解任务,限期整改,确保创建工作件件有人抓,事事有落实。同时注意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三是多维度督查考核推动创建。构建党政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市民群众监督、职能部门督查、创建办综合督查“七位一体”的督查链,实现督查工作常态化、全覆盖。赋予社区对包保单位一定的考核权。

  (三)加强城市建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硬指标,也是提高群众知晓率、满意度的基础。通过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能够赢得老百姓的认可。注重创建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围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公厕改造等方面进行功能上的完善和提升,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提高创建工作的支持率和满意度。二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看病上学、养老托老、市政设施、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努力让城市更干净、更安全、更有序。例如,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对“五乱”、小餐馆油烟污染、“牛皮癣”、不文明养犬等城市顽疾的整治;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

  (四)全民参与创建,形成强大合力

  一是建立紧密型、常态化的单位与社区共建、党建群建和创建、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小手牵大手等一系列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持续深化“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創建”工作,真正发挥社区联合党委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争当“文明小使者”,通过教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长,引导每个家庭、每个市民自觉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文明企业、诚信企业、社企共建等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二是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扩大志愿服务范围,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做到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在志愿服务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市民的城市荣誉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丰富活动形式,通过“文明交通”“文明劝导”“邻里守望”“义务保洁”等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向多领域、全覆盖、全方位延伸;建立志愿活动激励机制,通过积分奖励、发放小礼品等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和创建活动中来;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活动形式。三是鼓励热心市民为城市管理“挑刺”。选择创建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新闻追踪报道、专家评论和深度调查,市民参与曝光、监督和评议环节,问题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做客演播室、网上论坛,与市民进行互动交流。四是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倡导移风易俗、乡风文明,通过城乡共建、以城带乡、一体推进全域创建。

  (五)深入宣传引导,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一是坚持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浓厚舆论氛围,宣传倡导“举止要文雅: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不车窗抛物;出行要文明:排队上下车,不乱闯红灯,礼让斑马线,停车有秩序”等文明行为,让文明行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主题创建活动,如文明宣讲专栏、道德讲堂等,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城市市民公约和文明守则,营造崇德向善文明守法的城市氛围。同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加快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营造重信践诺的社会氛围,大力培育现代都市文明新风。二是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践行文明,以自己的表率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引领全社会自觉传承文明、弘扬文明,用文明的方式影响他人,以实际行动为全体市民做出表率。三是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将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合二为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施公共文化提升行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文化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倡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城市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