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委员是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助手,也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支有力量的队伍。大一年级是大学阶段的关键时期,首任心理委员的选拔非常关键,对于发挥大学生在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及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中的作用等至关重要。目前,传统大一新生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方式存在不足。以心理测验为切入点进行心理委员的选拔,有助于弥补传统选拔方式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新生班级选拔心理委员的科学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测验;大一新生;班级心理委员选拔
一、引言
大一年级是大学阶段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要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换,既要适应生理上的变化,又面临着心理上的逐步发展和成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心理问题,愿意接受咨询,但高校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却数量不足。第一学期是辅导员和班级学生互相熟悉,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期。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而言,一个辅导员要面对200左右(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1]的学生和繁重的工作任务,辅导员要掌握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顺利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因此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就至关重要。
二、心理委员选拔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委员是高校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心理委员制度是在高校心理辅导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他们既是辅导员的有力帮手,也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践行者和受益者。[2]心理助人更多的是一个自助的过程。目前,高校基本就建立了“院系—班级—宿舍”三级网络平台,落脚点最后都在学生自身身上。因此,心理委员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高校专职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其次,心理委员制度对于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有着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4点。一是覆盖全体学生。心理委员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所以能最大范围地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可能产生危机的心理问题。二是及时发现问题。心理委员班级学生一起在教室学习、在宿舍生活,处于相同的校园环境中,能够及时注意到学生的重大心理变动,了解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尽早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未然。三是操作简单便捷。对比专业心理辅导,心理委员在时间、地点和程序等方面都比较灵活,因为是同龄人,沟通时也比较放松,话题的契入点和同感度都比较高。四是效果明显快速。心理委员与同学可以较快建立信任关系,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容易被接受。[3]
三、目前心理委員选拔方式的不足
大一新生刚刚入学,因时间较短,师生及学生之间都不够熟悉了解,所以一般在选拔心理委员时,最常见的情况是如下3种。第一种是竞选。通过演讲参加竞选,然后全班同学投票选举。第二种是辅导员、班主任在了解档案和实际接触后直接委任。第三种是推荐。包括学生的自我推荐、联名推荐,参考推荐确定人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前两种,但是这3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尽管辅导员和班主任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但是更多的还是靠主管感受和经验判断,无意识更多关注候选人的外形样貌、性格特征、语言表达级应变能力等,而对候选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意志品质及人格和气质类型等方面关注不够。而心理委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心理委员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对服务他人有热情,对心理学有较强的兴趣,善于沟通,有同理心,等等,传统的选拔方式很难对这些要求进行考量。
四、选拔心理委员常见的心理测验
(一)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应重视发挥班集体建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4]因此,心理委员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针对高校现有心理咨询辅导人员的不足问题提供有益补充,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心理委员制度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关注全体同学,涉及面非常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比较容易操作;效果比较明显快速。因而,心理委员首先要对心理学有一定的兴趣,了解大家的心理需求,关注同学的情绪变化,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及危机事件。心理委员要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同学隐私,但危机情况必要时要打破保密原则,应以保障生命安全为第一位开展工作。
(二)常见心理测验分类及其特点
心理测验是判定个别差异的工具。个别差异包括很多方面,因此心理测验的分类根据采用的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
按照功能分类,能力测验又可分为普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普通能力测验一般指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主要指音乐、美术等特殊才能测验。按照对象分类,个别测验是以一位受测者,一对一的形式;团体测验是一对多的测验。按照测验材料分类,文字测验也称纸笔测验,被试用文字来作答;非文字测验也称操作测验,多属于对图形、实物、工具、模型等的辨认和操作。按照目的来分类,描述性测验主要是对个人或团体的能力、性格、兴趣、知识水平进行描述说明;诊断性测验主要是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行为问题进行诊断;预测性测验主要是从测验分数预示一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某一心理状况所能达到的水平。按照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速度测验主要识别个人做题的最快速度;难度测验主要识别个人在某方面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按照要求分类,最高作为测验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有正确答案;典型行为测验要求被试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按性质分类,构造性测验所呈现的刺激和任务都很明确,测验的计分和解释都有严格的规定;投射性测验没有明确的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反应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按标准化程度分类,标准化测验是从编制到实施都严格遵循测量理论并严格控制与测验目的无关因素的影响的测验;非标准化测验是指不符合标准化程序的测验。
(三)选拔班级心理委员常用的5种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升学、招聘及干部晋升等,借助一些常见的心理测验,可以更精准化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情绪管理、意志品质、气质类型及思维特点等,能够帮助辅导员、班主任做出科学决策,准确、省时、高效地选取班级心理委员。另外,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测验,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心理普测
新生入学时高校都会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测,对心理异常、心理不健康、适应不良等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有效干预,并为全体新生建立心理档案,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心理普测一般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PI主要是以大学新生为对象,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因此,参考心理普测,辅导员和班主任在选拔心理委员时,可以把明显心理异常、具有精神障碍等情况的学生以及不适合担任心理委员的学生从报名的候选人中剔除,以确保整体心理委员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
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每个个体身上都有16种相互独立的人格特质。因此,他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问卷。这一问卷能在约45分钟的时间内测量出受测者16中主要的人格特质。通过16PF测验,重点关注A(乐群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五个因素。这5个特征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来选择候选人。
3.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
霍兰德提出了职业兴趣理论,他认为:“职业兴趣就是人格的体现。”霍兰德认为社会中的人大都可以归结为艺术型、传统型、经营型、研究型、现实型及社会型。其中,社会型的人格特质主要为喜歡与人合作,热情关心他人的幸福,愿意帮助别人成长或解决困难、为他人提供服务。社会型人格重视服务社会与他人,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选拔心理委员时可以重点关注社会型人格的候选人。
4.树木人格测试
树木人格分析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科赫在1948年提出来的。[6]现在,树木人格测试已经成为心理学界非常流行且相当成熟的一种测试。这主要是因为树木人格测试实施起来简单易行,时间较短,能够迅速对来访者进行检测,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丰富的信息,而且相较于其他测试更加有趣。该理论认为树木画能展现出对环境的感情、无意识的冲突、对自己及他人的态度等。因此,通过树木人格测验能够帮助辅导员班主任发现学生性格中较深层次较为隐蔽的特点,进而判断候选人是否符合心理委员的选拔要求。
五、结语
心理委员是高校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大一新生。需要指出的是,心理测验的开展受到环境、实施过程、施测者、被试等较多因素的影响,因为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每一种心理测验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结果并不一定是准确的,甚至有可能信度、效度都不太理想。[7]但是在原有工作选拔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使用部分简单、可操作性强、信度效度较高的测验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心理委员选拔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推广借鉴价值。结合传统选拔方法与心理测验选拔方法,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良优化,才有可能实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
[2]刁静,成琳,陈正芹.心理委员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J].思想理论育,2009(17).
[3]李明忠.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4]教育部思政厅[2011]1号
[5]郑日昌,孙大强.心理测量与测验[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吉沅洪.树木-人格投射测试[M].3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
[7]高敏,袁源.基于心理测验的大一学生干部选拔工作优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