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明代人物画;明代插画;人文精神;当代人物绘画;继承与发展
一、引言
人物画是中国画的第一大画科,它的出现相比山水画、花鸟画等其他中国画门类较早,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壁画早在周代便已出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中国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在造型、神情和动作中展现人物性格。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是人物画的创作客体,同时人也作为观察对象和创作素材。因此,在明代后期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兴起时,插画便通过人物画转化为新的方式来表现艺术形象,使人物画与更广泛更多元的艺术、技术与人文背景相结合,发挥出更广阔的空间。
二、明代人物画的形式与发展
(一)明代人物画的背景成因
明代画坛流派诸多,人物画衰微,工笔人物画相比之下更见其少。明代初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时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夺取元大都一统中原后发现,元末战乱对人民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于长期的战乱,导致人民在战后仅仅熟悉战斗之事而不闻礼乐教化,朱元璋认识到“天下可以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因此他大力重视提倡儒家学说,并大力宣扬道释,使其为维护明王朝统治服务。此政策波及至画坛施行高压文化政策,开始排斥前朝元代文人画的同时,利用绘画来完成其“成教化”的社会文化功能,继承宋代画院画法的宫廷绘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而在阶级统治的文化专政下,画家由于政治因素时常遭受到无端的迫害,人物画创作易于招惹是非,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人物画家的创作,道释画、肖像画、仕女画等题材因为远离政治而成为当时的主要题材,人物画日渐衰微,远不如山水、花鸟兴盛。
(二)明代人物画的艺术风格
在明代早期的一系列的文化专政下,除了以道教和佛教内容为题材的道释画与以歌功颂德为主的历史故事山水人物画以外,明代人物画萎靡一时,至明末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此时,吴门画派的仕女画过于柔弱靡丽,浙派的人物画趋于粗糙简陋,质朴通俗的民间版画的兴起以及上古人物画的伟岸大气,使许多力图改变创新的人物画家得到了启发与借鉴,找到了新的发挥舞台,传统人物画开始走向与民间通俗艺术相结合的新的发展道路。“寧拙勿巧,宁丑勿媚”便是由当时以人物画见长的有“南崔北陈”之称的人物画家陈洪绶和崔子忠开辟出的一条新的人物画道路。以陈、崔二人为代表的人物画,人物躯干伟岸飘逸,造型多变且夸张,变形怪异,衣纹细致,线条细劲清圆,勾勒有度,笔法富装饰意趣,手眼别出,气意超迈,神色如生,寓目难忘,设色布景色不凡,高山大川的刻画皆以为人物服务为主,明代人物画逐渐开始准备以不同的创作形式重新焕发活力。
三、明代人物插画的产生与发展
(一)明代人物插画兴起的背景
明代中末期是人物插画兴起的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级的壮大,为通俗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力图改变的人物画家对衰落的人物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寻求了一类新的发展——插画,人物画对当时的插画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明代人物画逐渐处于次要地位,由六朝以前的兴盛走向衰落,但面对中国绘画发展的大趋势,明代的人物画家并没有一蹶不振或者转向其他绘画门类,而是在社会发展中、在生活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人物画擅长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特点,使其在明中后期兴起的插画创作上找到了新的发展舞台。明代插画多由画家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市民文学的故事内容情节进行创作,有的则是在早期创作中选取符合书本内容的作品,如以人物画见长的明代画家陈洪绶的作品《九歌图·屈子行吟图》便为早期的作品,插画的兴起也为部分人物画带来了用武之地。另外,除了市民文学的兴起壮大、商业的迅猛发展,造纸印刷的手工业发展也十分迅猛,加上当朝对书籍出版的政策鼓励,明洪武年间免除了书坊的书籍税,更加推动壮大了书籍业的发展,也为明代人物插画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二)明代传记小说与人文精神
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级的崛起,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上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明代传记小说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为特定历史条件,以程朱理学为对立面物,以“反理学、重真情”为指向,以市民性、世俗性为表现的文学精神。思想因素方面,左派王学和“实学思潮”的相继出现,打破了程朱理学独尊的地位,引发了与传统异质的巨大更新,使明代传记小说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而昆曲表演从书斋氍毹走向社会舞台,戏曲发展呈现全面成熟之态,明代传记小说成为继元杂剧以后的又一成熟的艺术典范。为了使作品获得观众认可,传记作家突破性地将目光投向了市民世界,自觉向新兴市民阶层汲取思想力量,相当全面地描绘了市民阶级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精神世界,其中最具代表的商人形象、手工业者形象、艺人形象和城市贫民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典型。市民形象是明代传记小说与传统文学作品中最独特的创新与变化,是一种全新的不一样的社会风采,并与资本主义萌芽一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
(三)明代人物插画的表现形式
插画在明代晚期发展空前繁荣,在技术上、形式上与风格上都有了全新的发展。技术上,套版彩印的创新使插画得到更快更好传播;形式上,以双面连式、多面连式、月光式为主要代表形式的发展使插画展现更加多样的类型;风格上运用散点透视、建筑剖面法来组织画面,打破了时空关系,其中“绣像”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插画类型。“绣像”是指在小说卷首画出的小说人物肖像,完整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配件,并通过神态、动作的精心刻画来表达人物的身份、性格及精神。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刻画出了许多个性鲜明,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成为戏曲人物亮相或塑造所依据的人物绣像。明代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画家,他们所创作的绣像作品不断被后人翻刻传颂,人物画家陈洪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陈洪绶以画人物画而闻名,他画的《水浒叶子》笔锋犀利、栩栩如生,他不仅在人物画上造诣极高,其书籍插图也广泛流传于世。
四、现代绘画对人物画的继承与发展
(一)新浙派人物画
“新浙派人物画”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兴起,也称“新浙派”,成立于浙江美术学院,活跃于以浙江杭州为中心展开的一带地区。“新浙派”以“人”为艺术表现的中心,描写人民大众的生活与斗争,来展现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它注重人物造型,强调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去寻找造型方法,而在现代人物的造型中,传统的线条已不能全面地适用。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中,“新浙派”提出了将现代结构方式表现在传统的线描基础之上,并尝试在以徐悲鸿和蒋兆为代表提出的以西方造型观为主的方式与以黄胄为代表提出的速写表现法中批判吸收,既避免了“徐蒋方式”的刻板和西方倾向化,又在表现“黄胄方式”的过程中使其不丧失传统中国画本身所特有的历史感和厚度,在人物畫中融合进花鸟与书法,创新出水墨写意人物画,这是“新浙派人物画”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突破。
(二)连环画
连环画兴起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以用多幅连接性顺序的图画来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它的故事内容情节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事件与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小幅画作绘制而成。传记小说在明末开始兴起,其中的插图越来越多,书中每一章回有一幅或多幅插图,称之为“回回图”。其中插图与文字内容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画幅之间的连续性也逐渐增强,呈现出明显的图文并茂的连环形式特点。当代连环画在继承传统工笔人物绘画的基础上,也创新用文字与绘画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更多方面的形象,使人物的刻画不单单通过绘画来表现。连环画在当代曾风靡一时,是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艺术作品。它老少皆宜深受各个年龄层面的人喜欢,题材内容广泛且多样化,生动有趣。它继承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既富有传统韵味又与大众文化接轨并行。
五、结语
自古以来,人物画在中国绘画中随着社会的变革一直被行使着其“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能,而非仅仅作为怡情养性之事,并且发展随着政治方向的改变而起落。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在当代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目光不仅仅要在对外来的多元文化选择性地借鉴吸收,更应该发扬自身的文化自信,加强自身的精神修为和专业素养。同时,我们也应努力加强经济文化建设,来更好地珍惜、保护和发展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美感,使其在世界艺术多元化的舞台上能以自身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张震育.明清传奇的人文精神[D].苏州:苏州大学,2002.
[2]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3]彭澎.插画艺术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郑昶.中国画学全史[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5]黎冰颖.陈洪绶艺术成就与明代人物画的蜕变[J].美术界,2008(4).
[6]周玫.明代书籍插图与人物肖像画关系研究[J].东南文化,2009(1).
[7]陈兰村.明代传记体小说略论[J].贵州社会科学,1993(4).
[8]程国赋.论明代通俗小说插图的功用[J].文学评论,2009(3).
[9]刘健,高天民.“浙派人物画”与二十世纪中国画变革[J].新美术,2009(3).
[10]陈志明.中国连环画史考略[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彧(1995—),女,土家族,湖北宜昌人,硕士在读,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设计历史理论与研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