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市场经济视角下儒家伦理在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建构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302
王肖男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给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带来很多负面效应。本文从儒家伦理角度,以义利观、礼仁观、理欲观、群己观为主要着力点,指出其对公务员道德价值构建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儒家伦理;道德建设;价值建构

  一、引言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緣关系为社会依托,以传统道德价值观和行为道德抉择为导向的伦理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不单纯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也对社会组织整合结构产生着全面影响。面对日趋开放多元的现代社会,道德调节控制生活的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经济对公务员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不容觑视。我们有必要对儒家文化的精髓进行概括分析。

  二、儒家文化的伦理观

  伦理道德是儒家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集中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群体智慧,占据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儒家认为,道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秩序就是一种道德秩序。儒家始终强调,人人都有道德意识,道德是人的内在本性。儒家文化道德至上的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义利、礼仁、理欲及群己等方面。

  (一)义利观

  重义轻利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孔子最早明确分辨了义利关系,认为义是第一位的,利是第二位的。“君子义位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里仁》)。孟子重义轻利更为清楚,他认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也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儒家伦理思想认为人们在行为的价值选择上应该重公义、轻私利。儒家并不主张在实际生活中排斥一切私利和任何个性欲求,只是将其放在价值序列的较轻、较次地位上,反对过分追求自己的私利,从而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性欲求与共性要求相统一的义利价值观,应该是合理的。

  (二)礼仁观

  儒家提出了关于“仁”的思想学说,奠定了古代社会人道主义、人文精神的思想理论基础。孔子对“仁”有许多解释,最主要的一个是爱人。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他还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和“泛爱众”。《孟子·梁惠王上》中写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后引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明确将仁爱从家庭推向社会,再推向自然万物。在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除了对“仁”的高度重视外,对于“礼”的积极倡导也影响深远。孔子说:“不知礼,无以自立。”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礼”是包含着恭敬、忠孝、宽恕、谦让、诚实、中庸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礼仪观。儒家伦理的礼仪观十分丰富,规定了人们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和义务。礼对传统社会是如此重要。它从一种先验的道德来源,转换为塑造、规定、限制人行为的基本准则。

  (三)理欲观

  理,即天理;欲,即人欲或私欲。理欲概念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孔子的基本态度是讲节欲。孟子则主张寡欲,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欲求的现实性,人人都有欲望,有了欲望也就会有矛盾。因而理与欲之间就要进行取舍。荀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追逐欲,再依心以道节欲。他的态度是中肯的,也最具现实意义。董仲舒提出了一个“极理以尽情性之宜”的理欲观。他主张通过彻底贯彻三纲五常和法制以致情欲于“中和”之境,实现理与欲的统一,并从主宰之天、自然之天和合为一的“真”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董仲舒的理欲观有着合理的一面,也有着它严重的缺陷。朱子等理学家主张的“去人欲,存天理”则是理欲的消极方面。

  (四)群己观

  群己观主要是说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根源性问题。“群己之辩”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这一问题的基本理论方式。儒家文化最关心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构和梳理。孔子义利观的实质就是要个人必须服从群体,也就是个人必须服从家庭、宗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正是孔子以及整个儒家在处理群己关系上的基本原则。孔子之后,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反对功利主义,重义轻利,主张“去利怀义”甚至“舍生而取义”,在群己关系规范上,强化了个体对群体利益的服从。而在荀子那里,群体首先表现为一种征服自然并使人得以生存的社会组织形式。由于人能“群”,故能“制天命而用之”。秦汉以后,独尊儒术,伦理的政治内容更加丰盈,“三纲五常”将人纳入同一系统中。董仲舒说:“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这反映了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依赖,尤其是要个人投入群体,以群体表现自我,个人的存在和成功寓于群体之中。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儒家伦理在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构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道德建设要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原则。公务员道德失范与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监督机制等的不足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公务员须遵守以义取利的经济观,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促进公务员队伍的整体道德素质提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和竞争机制的形成,物质的极大丰富与人的精神萎缩极不协调的状况,已经客观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自利是人的本能,也是经济发展的原初动力。由于市场经济以利益最大化来刺激每个人去为之奋斗,因而它很容易使一些人把市场价值视为唯一的真实价值,用以衡量自身和他人的价值。市场经济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尽管这符合效率原则,但却不符合道德原则,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自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的公务员,容易滋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蔓延,致使在公务员中产生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贪污腐化,违纪违法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如果他们都一利当前,那只能带来道德的败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最终阻碍公务员队伍整体道德的良性发展,有损队伍形象,不利于政府威信的建立。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倡儒家的义利观,为个人谋取财富提供正确的道德导向。

  (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有利于公务员形成一种博爱的良好风气,树立积极、进取、奉献高尚品质

  儒家心目中理想人格首先就是具有“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人格典型,就是能够守礼成仁的人。儒家認为守礼就是遵守道德规范,这是对君子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他们认为人除了具有社会属性以外还具有自然属性,而当人的自然属性和礼仪道德冲突时,应该能够把自己的情欲控制在道德规范之下,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符合礼。儒家还强调言而有信,要有浩然之气。在以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下,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更加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今天提倡的“五爱”是一种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博爱。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有不少公务人员缺失诚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这样就造成欺上瞒下、尔虞我诈等许多不正常现象。孔子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堰。”若公务员“官德”不正,必影响社会风气,使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社会成员心理严重失衡。

  (三)儒家的理欲观,有利于公务员正确对待欲望,形成安定、团结的社会风气

  尽管理欲在宋明理学时发展到极端,且“存天理,灭人欲”是不合理的,但是从整个儒家的理欲观可以看出,它的目的是抑制个人,服从社会。这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很少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欲望越来越高,有些人根本不考虑道德的约束,甚至有的人不惜以身试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化,人们将会如儒家所提倡的理欲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人道德的完善与社会风气的纯洁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新的伦理道德。

  (四)儒家的群己观,有利于公务员形成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道德情操

  我们所说的群己观,也就是个人和整体的关系。孔子讲“为仁由己”“人能弘道”,相信人们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成就仁的品格。儒家主张“正己正人”的推己及人之道,就是为了调节人际关系,在自我克制中寻求整体的平衡统一。没有正确的群己观,可能使一些公务员组织纪律观念淡化,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下级与上级、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只要个人自由,不要组织纪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部分公务员群众意识淡薄,干群关系紧张,与同事关系淡化。在与群众的关系上,有些公务员不深入基层,不接触实际,不做群众工作,不走群众路线,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疾苦,导致与群众之间的“鱼水”观念淡薄,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现代公务员要有正确的群己观,处处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利益,有利于公务员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爱国爱家。

  四、结语

  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儒家伦理观无疑蕴含着合理的价值观导向作用。虽然儒家伦理道德学说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创新性发展,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宗桂.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2]白明东.儒家伦理道德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4).

  [3]温克勤.儒家伦理价值及其评价[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路腾.试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现代文明建设的影响[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