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933
陈旭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的杰出代表,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随着互联网发展普及和广泛运用,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出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做出有效解决措施。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紧迫性、调研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基本要求和路径,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网络文明素养;大学生;高校

  一、培育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在互联网进入我国之初,中央就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果断作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大工作部署,就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阐明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管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高校在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优势,处于我国网络管理、信息应用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工作,建设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不断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使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社会进步文化相适应,让校园网络环境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有力阵地,师生精神文化活动的崭新空间,是高校贯彻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走出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发展之路必需解决好的问题。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理论上来说,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教育方面已经有一些成果,但是实践中还不断产生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大学生几乎都是网民,他们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互联网及其对人发展的作用、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形态和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随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广泛,以“网络舆情”“信息辨析”及“自主性丧失”为特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依赖和盲目崇拜网络、网络心理发展畸形、伦理道德观念淡薄、对网络不良信息缺少辨别力和免疫力及网络不文明现象频发等,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需要从理论上作出回答,以不断充实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从实践上来说,高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和總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构建和谐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校自身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当今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校园的建设都不能忽视网络文明的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我党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地位的牢固性。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大学生普遍缺乏网络自律意识,过度依赖互联网资源

  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有部分大学生在上课时间通过使用手机上网打游戏、看电影、刷微博及微信聊天等方式不认真听课,并慢慢养成随时随地找手机的习惯,缺乏自律性,与手机“形影不离”。据统计,多数高校大学生在写申请书、观后感及课程作业等内容时,都会首选上网“百度”“搜搜”一篇,采取复制粘贴再略修改的方式完成。这种现象反映出大学生对网络资源过度依赖,不善于独立思考,网络抄袭问题、大学生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新时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问题令人堪忧。

  当代大学生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他们的成长本身就见证了互联网飞速发展和普及,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互联网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影响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小就养成了“依赖”互联网的习惯。加之“95后”和“0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长辈的宠爱、庇护下长大,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网络的“双刃剑”副作用不能被大多家长及时发觉和有效制止,形成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网络文明素养参差不齐。

  (二)大学生网络法制安全意识淡薄,网络信息分辨力较差

  互联网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三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面对海量资源,无法清醒分辨是非,网络安全意识薄弱,他们容易被诱惑性的信息蒙蔽从而导致上当受骗。一些大学生不知道我国对网络文明行为的管理约束,肆无忌惮地在网络空间发泄情绪、发表言论,殊不知网络不文明行为如网络色情传播、暴力攻击、网络诽谤等行为属于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制裁。而大多数学生缺乏对此类法律内容的了解,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后果。

  很多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分辨能力有限,对虚假的信息或以“校园贷”“套路贷”为模式进行网络欺诈陷阱难以辨别,容易轻信网络,不仅会使自己成为受害者,还会对此类信息进行传播扩散,形成网络舆情等问题。

  (三)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有效培养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提升有促进作用。截止到2018年1月,我国大多高校在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工作中还有欠缺,很多高校尚未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进行过专项教育。这说明我国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有效的教育方法途径还欠缺。

  (四)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时代来临,每个人都有“麦克风”和“摄像机”,人们言论的自由催生了网络愤青和“网红”的诞生。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抖音视频等各抒己见的评论中,对同一事件网友的意见和观点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一些极端评论和分歧使他们互相攻击,污染网络环境。一些专业“喷子”的不当言论给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基本要求和路径

  (一)大学生要加强自律,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主观上还是在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要自觉加强对国家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注重网络文明意识培养,以文明意识指导文明行为,不断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兴趣爱好,能够自觉过滤和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

  首先,大学生要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熟悉国情、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自觉抵制网络中的反动信息和文化渗透内容。其次,大学生要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控制自己每天上网的时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改变遇到问题就“百度”“搜搜”的行为模式。最后,大学生要增强自律,拒绝浏览和登陆不安全的网站,对于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要敢于屏蔽和通过正规渠道举报,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价值观,了解网络文明对于自身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为绿色网络空间的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二)高校要推动网络文明机制建设,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工作具体是由高校来承担,高校要增强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工作的重视,多管齐下,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做好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是学生群体。培养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成为网络文明的领军队伍,在班级中以班委形式选拔一名个人素养较好、政治敏感性较高、责任安全意识较强的“网络安全员”,并定期进行培训,每月将班级网络舆论和学生最新的网络意识形态动态反馈给辅导员、班主任,确保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校园网络文明行为。设立网络文明活动月,并定期评选网络文明标兵,营造良好的网络文明氛围。

  二是师资群体。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除了需要大学生自身以外,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高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网络素养的培训和管理,增强网络育人的责任意识,明确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一部分,建立一流的网络育人师资队伍是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的关键性一步。着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网络文明水平,共抓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实施情况,以真正将网络文明培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高校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管措施。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让当代大学生成为网络文明的践行者需要长效机制保障。高校在营造大学生文化氛围时应将网络文明建设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网络法律法规的普及和专项教育。同时,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思想动态掌握最密切,高校应成立校级党委副书记、学工处负责人、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及班级网络安全员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组,建立长效机制。此外,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的监管措施,网络监管技术人员对可疑网站和敏感词汇予以屏蔽,对色情、反动等负面新闻和图片一经发现禁止傳播。

  (三)完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社会网络氛围

  有效规范我国网民的网络文明行为,网络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快推广网络使用实名制,所有APP均使用实名认证登录后方可使用,将具体的责任落到每个互联网使用者身上,要求网络使用者对自己发表和参与的全部网络信息负责。国家立法部门应根据我国目前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预期未来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高效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同时,制定一套系统全面、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法律法规,加强互联网监管工作,让网络空间有法可依、促进依法治国的全面实施。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形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良好文明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对于很多深受大众喜爱的APP如“抖音”“美拍”及“微博”等官方应加强监管力度,对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布其它消极低俗内容的用户一经发现及时禁播并整改,对于发表积极健康、爱国敬业等内容、传播正能量的用户予以鼓励和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功能。同时,积极聚合社会优质媒体、企业和公益组织的力量,促进媒体进校园、进社团等活动的开展,对于社会模范人物和英雄事迹应通过广播、公众号等平台在校园中进行宣传报道。

  (四)结合家庭教育,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影响,只有家庭积极配合,与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形成四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父母要积极学习网络法律法规,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其次,用人性化的关怀对待孩子的网络行为,合理控制其上网时间,培育其自律意识;再次,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丰富亲子户外活动,在生活中注意减少自身和孩子对“手机”“电脑”等网络产品的依赖;最后,关心孩子的大学生活,培育其合理消费和理财意识,积极主动与班主任、辅导员沟通联系,了解并掌握孩子的思想行为动态,发现不良苗头及时予以正确引导和教育。

  四、结语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任重而道远。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对网络文明知识学习和自律责任意识,积极引领网络社会思潮。高校要建立网络文明长效机制,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网络文明水平,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群体在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将网络文明培育工作落到实处。社会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一套系统全面、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法律法规,加强互联网监管工作,让网络空间有法可依,打造良好的社会网络文明氛围。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2]郑永庭.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新时代发扬伟大五四精神——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J].时事报告,2019(5).

  [5]刘骁勇.云南教育高校系统在全省开展“青春力量——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J].保密工作,2017(2).

  [6]李致葆.浅议网络时代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科学咨询,2017(1).

  [7]王刚山.缺失与重构: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J].新闻传播,2018(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