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管理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640
高玉鑫

  摘 要:研究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员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学术压力大、科研任务重,兼具“在校生”和“社会人”双重身份,组织生活学习有所放松。本文从多角度分析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党建新思路,以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为主线,为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教育实践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

  一、引言

  随着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校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越来越成为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党员是我党的新生力量,而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党员更是这股力量中的佼佼者,研究生党员队伍建设会直接影响高校党建工作质量,也间接辐射到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新时期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研究生党员人数不断增多,而研究生学制短、学术任务重及实习压力大给组织生活管理带来了一些难题,在全面从严治党和提升校园党建水平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难题。

  二、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的特点

  (一)学术压力大,科研任务重

  研究生一般在校学制短、科研任务重,研究生教育的着力点主要在于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专业培养与党建工作契合度不高;毕业年级研究生要承担论文发表、项目验收、学位论文答辩等多种课业压力,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的安排不同,因而空余时间相对较少且难以统一,毕业压力的汇聚让研究生更重于学术和科研的投入,从而淡化政治学习、缺席组织生活,给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组织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二)兼具双重身份,忙于社会实践

  经过学术的深造,研究生拥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毕业年级研究生兼具了“学校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一方面要完成学校的专业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实践增加阅历、寻找定位,为以后进入社会做更多准备。进入社会后,用人单位往往侧重于对工作者实际能力的考验,忽视其组织生活教育;同时社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产生影响,使其将重心更多放在了个人能力展示和事业发展上,想将自己多年所学或学术成果运用在实习实践中,为今后工作增加筹码,故而淡化了组织生活、放松了政治学习。

  (三)党龄相对较长,放松自我约束

  研究生大多是在本科时期加入党组织的,相对本科生党员党龄较长、工作经验更丰富,从封闭单纯的学习生活进入到更自由多彩的研究生生活后,一些党员会降低对自己在思政方面的约束,组织性和纪律性低于本科阶段,加之研究生阶段的管理教师对其发展阶段培养考察过程不甚了解,难以发挥有效的管理办法,使其在消极的管理模式中敷衍被动,久而久之,会影响支部中其他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活力,放松自己思想觉悟的提升。

  三、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校内校外压力无从缓解,缺乏时间

  毕业年级研究生在校内需要完成论文撰写、科研结项、毕业答辩等事项,在校外需要承接实习任务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同时承担着亲友更高的期望与寄托。在从在校生到社会人转型期间,压缩了参加组织生活的时间,让毕业年级研究生更无暇顾及政治理论的学习。研究生视野更开拓、就业平台更广,但几年的深造学习和阅历让其选择更谨慎、思考更周密,他们会奔波于多个城市接触、对比不同的就业机会,面对初入社会的磨难和坎坷,要不断调适心境准备迎接新挑战,从而降低了组织生活参与的积极性。

  (二)组织生活开展形式传统,缺乏创新

  研究生阅历比本科生丰富,参与过更多的支部活动和社会实践,但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新支部后,组织生活开展形式并无较大差异,多以传统模式学习、讲党课,实践活动缺乏新意,批评与相互批评趋于形式化,对研究生党员尤其是毕业年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三会一课、实践活动等组织生活创新度的增长不能跟上研究生阅历丰富性的增加。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不能单纯地局限于面对面解读、集中学习,零散布置学习任务、临时集中活动及固定考察模式等都不利于流动性大的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开展学习教育。

  (三)学术和党建无衔接机制,缺乏约束

  研究生入学后有导师和教学管理老师对其课业进行管理和约束,学分修完与否、答辩通过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毕业和就业,而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参加频次、政治理论学习程度与其学业开展顺利情况并无直接关联和影响,党建和学术缺乏关联机制。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面临论文发表、盲审、答辩及就业等多方压力,更缺乏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一般组织生活的缺席对于研究生党员没有实际的约束机制,研究生与教学类老师接触较多且更易接受其管理,而教学类老师与党务老师在工作上缺乏互联互关性,也是致使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管理困难的原因之一。

  四、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管理对策

  (一)灵活运用碎片化时间,打造互联网+学习平台

  一是搭建网络学习打卡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充分利用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碎片化时间,规定动态学习任务,划分政治理论学习区间,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记录学习体会,完成任务打卡。二是基于毕业年级研究生科研任务重、实习压力大的特点,对于一些需要集中学习、集体研讨的党员会议,不拘泥于固定场所,允许在外调研、实验及实习等不能及时赶回开会的党员运用线上多人会话模式,进行“面对面”远程会议,截屏、录音、视频等记录同步形成材料归档留存。三是借助互联网+丰富学习形式,建設支部公众号或学习组,开展话题讨论、精彩发言,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每学期进行支持排名融入评优指标,激发活动参与度,与时俱进丰富组织生活。

  (二)丰富交流研讨模式,拓宽实践活动思路

  转变单纯的读原著、阅文件、交流研讨传统模式,将组织生活与研究生专业方向、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一是将专业特色融入交流研讨,毕业年级研究生对自己的专业方向都积累了一定研究和个人见解,支部在创新学习模式上,可以结合研究领域让其对学习文件发表看法和心得,将上级文件精神和政策运用到自己的领域碰撞出新思维、新创意,将所学理论投射到本专业引发出新灵感和新探索。二是与研究生实习创业基地沟通协作,前往基地或与基地团队、党员共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避免重数量不重质量,结合实践在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思想交锋、批评与相互批评,让毕业生党员站在与社会交融的层面更深刻地体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思想碰撞,认识到组织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建立联动约束机制,协同开展组织管理

  学校各科室、院系本着“共享资源、共建组织、共抓活动、共促效果”原则,协同联动,积极吸纳教学老师加入、融入组织管理队伍。一方面,思政工作老师向教学老师了解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的学术安排和论文进展,摸清其学业情况和学习状态,在做好疏導工作的同时,尽量避开重要节点,合理安排政治理论学习任务和组织生活开展时间,减少学生的排斥心理和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吸纳教学老师加入研究生党支部,让教学老师了解、理解学生思政工作开展模式、内容和难点,减少偏见,便于今后工作的协作推动;同时教学老师的加入有助于提升支部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支部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的参与度。党建工作与教学管理相结合,相融相促,增加理解性与约束性,共同推动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管理的开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在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深度和广度过程中,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下急需改进和发展的现实要求,高等院校应当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与本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思路,让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灵活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其结合专业学、结合领域学,与教学老师协同联动,以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为主线,为高校毕业年级研究生党员教育实践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孟光,周良书.新世纪以来高校流动党员管理研究述评[J].探索,2015(2).

  [2]李典赛,刘娇艳.网络背景下毕业年级党建工作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5).

  [3]蔡天作,张承秋.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

  [4]曾振华.“互联网+党建”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J].人民论坛,2018(16).

  [5]刘小春.加强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研究[J].科技视界,2017(17).

  [6]王瑜.论高校毕业年级学生党支部建设[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朱莎莎.高校毕业年级学生党支部建设探索[J].科技信息,2012(36).

  [8]赵敏.高职院校毕业年级党员教育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世纪桥,2010(5).

  [9]肖杨杨,李淑敏.浅析立德树人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J].才智,2018(30).

  [10]黎展毅,林逢春.关于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机制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1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