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922
邹柳青

  摘 要:依据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充分认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构建一个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提高语言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文字;有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

  一、引言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当下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到实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让学生爱上表达、敞开心灵,真正形成良好的品格、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能力素养,语文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由此笔者认为养成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于漪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以提升。那么,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倾注激情,以情激情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一篇欢快明丽的文章被缓慢沉重或干巴巴地念出来,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教者应与文章情、人物情产生共鸣,忧其所忧,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愤其所愤。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要通过“言”和“声”显情感人。例如,笔者在讲解五年级上册第6课《梅花魂》时,在品悟梅花秉性这段时,是这样设计的。

  交流预设:

  1.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这里用了“愈……愈……”,三个“最”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的品质。语言具有气势。学生谈完感受,然后让其朗读,进行评价。

  是啊,梅花就是这样,愈是寒冷,愈是开的精神。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她的坚强来吧!(齐读)

  你觉得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预设:坚强,不畏严寒,愈是寒冷愈是开的精神,有毅力。

  作者仅仅是因为梅花的这些精神才喜欢梅花的吗?还有什么原因?(生纷纷众说……)

  2.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请对比一下,梅花和这些人有什么相同之处。这种通过事物写人的方法叫“借物喻人”。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人,你眼前浮现出了谁?

  预设:雷锋,黄继光,周恩来,董存瑞,王二小,雨来等

  师补充: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也不乏梅花精神的人物,抗震救灾中不怕牺牲的解放军战士,病毒来袭时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这些不都是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的梅花吗?

  是啊,外祖父分外喜欢梅花,是因为梅花的凌寒独放,是因为千千万万个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在海外游子眼里,梅花就代表着祖国,这梅花魂其实就是中国魂。学到这里让我们再来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外祖父浓浓的爱国情吧!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声情并茂地给学生示范性地朗读,做到以情传情,就能在教师、学生、作者之间营造情感共鸣的良好氛围。教之动情,学之生情,这真挚浓烈的情感将产生动人心弦的魅力,活泼富有灵性的课文,怎能不吸引学生?学生怎能不对语文产生兴趣?

  (二)表扬赞赏,激发兴趣

  比尔·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的努力。”而有些老师为了防止学生骄傲,为了防止学生纪律松散,只知道一味地严格要求。其实,一般说来,一个学生如果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赞扬,会对自己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再去学习,自信心就会帮助他勇敢地克服各种困难,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上的错误,不要生气、指责,不能讽刺、挖苦,而是耐心地指出,多加帮助鼓励,更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肯定、赞扬。只有如此,学生才会积极地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

  (三)置身其境,演绎文本

  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这样,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等感悟便会提升,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如,在讲四年级上期《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笔者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体会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笔者先让学生连起来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对话里还有其他几个角色,再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分工练读表演小鸟找大树的过程。学生一看可以上台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人性情怀。

  三、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加强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语言积累,进而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诵读文本,培养语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笔者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从而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桂林山水》时,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简洁明丽、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它轻盈隽永、妙语如珠,令学主百读不厌。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桂林山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慢慢体会到景不醉人人自醉,这景、这情、这意,实在是美妙无比,也只有这温和的动与秀美的静相结合,才会产生出如此奇特迷人的美学效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桂林出水的艳羡与向往之情。

  (二)读经典名著,摘抄感悟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两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多年来,笔者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绿山墙的安妮》《老人与海》等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四、加强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性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上的阅读质量是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品读,从人物的行為、动作、神态、语言与外貌描写中,让学生细细感受人物的品质,并能及时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扣读导悟,以读见悟”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线或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由于“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立、迷人的风景”是文章的中心句,这是串连内容的主线,又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主线。因此,笔者采用了“中心突破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抓住中心再读课文,体会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又如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再深入阅读时,笔者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让学生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最后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品读,体会崇高的父爱,为品读感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有效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转发为优秀的习作呢。

  (一)开放网络课堂,丰富习作素材

  大多数教师在作文课堂上都会遇到一个无可奈何的现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积累非常有限,习作内容枯燥乏味,绞尽脑汁也难以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来。叶老先生又说过:“开始写作离不开借鉴和模仿。”网络的海量资源本身就是一本大大的参考书,教师可提供些优秀的网站或网面,引导学生在课前合理地利用网络搜集习作素材,这样既能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又让学生将网络变为自己的学习伙伴。学生利用网络在网上阅读与课堂上作文内容有关的优秀范文,学习优秀的写作方法。久而久之,孩子们的习作就会变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

  (二)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创作热情

  每次习作,笔者都会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在班上投影他们的作品,让同学们一起学习他们的闪光之处,同时也会将这些好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或微信群里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写作充满热情。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培养核心素养是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所在,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继而推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有效落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