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易班”作为一款实名制综合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软件,以“网络班级”(“E-class”)为产品核心,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等全方位的校园服务。目前,高校易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班级建设特点的基础上,探究易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设策略,旨在为易班建设摸索和走出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完善高校班级建设的模式。
关键词:易班;班级建设;建设策略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班级建设的特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9年2月28日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的规模达到了8.29亿,其中,学生成为网民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信息产业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目前上网人数几乎达到了学生人数的100%。新媒体的兴起,伴随着个性化、互动化、数字化、打破空间地域局限的特点,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养成,同时也是学生知识积累、信息共享、人际交往甚至是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这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班级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信息渠道的多样化,降低班级建设话语权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高度流通发展,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讯息,打破信息的权威性。由于新媒体环境的海量性和兼容性造成了各类非主流社会化思想的即时传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养成造成威胁,尤其是媒体泛娱乐化日益流行,海量娱乐、恶搞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极大地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1]。
(二)班級成员日常联系减少,班级集体建设难度加大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空间和虚拟生活占据了学生的大多数时间。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多样化,导致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只是停留在互联网层面,削弱了班级同学之间的现实交往,削弱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另外,现阶段高校实行学分制,“走班”上课,不难发现班级概念逐渐被弱化,增加了班级建设的复杂性。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班级建设内容复杂、难度加大的诸多现象,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开发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班级建设模式,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2007年8月,易班(E-class)Web 1.0投入使用,这是一款是集思想教育、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实名制综合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软件。近年来,易班已经成为广受青年学生欢迎的新型网络阵地,在全国探索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领导高度肯定了易班的模式,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中提出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深入实施“易班”等新应用推广行动计划。
二、易班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一)“易班+思政教育”,构建线上引导平台
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极高,从而为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成为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传播载体和新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利用易班平台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班级网络教育主阵地、主平台、主渠道建设;通过易班的“微社区”平台,发表时事政治的话题讨论,把握同学的思想航向;发动同学们积极在“轻博客”上发表党团相关会议的观后感,促使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担当。
此外,高校应利用易班网络平台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平台上反映出的思想问题、认识偏差,第一时间进行引导,及时发现并解决易班中对于社会热点话题讨论和投票的结果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新的途径,增强开展网络舆论热点问题正确评论和有效引导的时效性。
(二)“易班+教育学习”,促进资源共享
易班中相册和网盘都是无限量的,每位成员加入相应的组织后,都可以在相册和网盘中分享自己的资料,并且不受容量限制,符合现代互联网云特征[2]。此外,高校可以借助易班,定期上传各科不同版本的学习资料,引导同学们以一种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教材知识,拓展同学们的知识范围,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在班群中定期交流学习情况,谈论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各科的学习提出疑点,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各自发表解决方法,提高同学的学习效率。易班的优课平台具有选修课的性质,给同学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学习的机会,使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知识水平。
(三)“易班+特色文化”,创新班级内涵建设
易班班级主页是各班展现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载体,班级创建和运用班级主页功能和内容,包括班级LOGO、班级简介等展现本班文化建设的特色理念。同时,班级可以利用易班这类优势网络资源与班级的品牌互动进行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班级中开展的特色活动,通过易班平台制定班级活动的联动机制,确定班级活动的主题与形式。活动结束后,利用易班平台及时发布,供同学们点赞、评论、转发,扩大特色活动的影响力,同时也为班级活动资料的收集和存档提供方便,成为记录美好班级生活的最佳载体。
通过易班渠道深入推介、学习、宣传优秀学生典型鼓励同学向先进学习,也不失为一种推动形成班级良好学风文化建设的方法。此外,高校还可以在“微社区”向班级同学宣传学习标兵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计划,在“易班相册”中,不定期上传班级同学的获奖证书,展现班级成员风采。
(四)“易班+管理服务”,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当前的教学体制下,学分制导致高校的教学班和行政班出现不重合的现象,同学互相之间时间、空间的平行不相交,以及住宿制度的实行,同学之间的联系范围只局限在宿舍内,极容易造成班级同学之间较为陌生,集体向心力降低。高校利用易班平台能够创新班级建设方法,将平台建设从宣传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管理人性化,使传统意义的班级成立“网班”。在易班上,班级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个性化交流,让彼此更加熟悉。这种交流具有交互性质,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促进沟通和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在易班班级群资料中充分公开有关信息,同学能通过易班群资料,及时了解学校、院部、班级有关的制度规定、违纪违规的处罚条例,等等,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当然,民主管理是班级管理建设的核心,实施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班级民主管理能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各班就某项制度不完善、不合理的情况,在班级群进行讨论并发起投票,充分尊重班级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班级制度体系。同时,班级同学可以表达自己对班级事务的想法,让其能深切体会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感和融入感。
易班作为简单便捷的网络平台也为班级同学畅通了反馈自身诉求的渠道,及时了解实施动态,听取、收集涉及同学切身利益和普遍诉求的问题,及时跟进推动问题解决,提升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的时效性和信息化水平。诚然,易班作为集教学、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协同育人平台,其在思想引导、班级管理、班级凝聚、特色创新等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但各高校使用易班进行班级建设的情况并不乐观。
三、高校易班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易班体系架构,强化组织力量
易班建设团队主要由学校领导、輔导员、任课教师、班级干部以及学生主体等构成。学校领导支持与否决定了班级易班建设的规模和质量,但大多数高校未建立特色品牌活动,未明确易班建设的整体规划;辅导员或任课教师没有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导致易班的使用率和关注度日渐下降;班级干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互通方面存在牵强的意识,对于易班建设应付的痕迹重,精细化管理少。因此,总体造成易班建设团队力量薄弱。
各高校应明确易班的建设目标,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强化思想引领作用,切实加强网络教育服务主阵地、主渠道、主平台建设,设立领导小组总体筹划易班的运营和推广工作,从上至下,在各二级学院成立易班工作站,联络和协调每个班级易班建设的各项工作。同时,各高校应构建完整的易班组织体系,能够为易班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设保障与建设环境,实现教学、服务、管理协同育人。
(二)发挥特色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
现今各类网络社交平台层出不穷,“易班作为新兴的高校师生网络综合性互动社区,虽然具备了主流应用的基本功能,但是受制于“非商业性公益网站”的产品定位和不健全的管理机制,易班的造血功能永远无法和商业化社会网络平台相媲美[3]。易班可以说是各种网络交流功能的合体,但是也存在功能杂而不精的情况,造成它的特色优势不明显。易班应精准定位强化教育服务理念,将功能做到大而全,又不失小而精。
目前,高校学生需要登录的校务系统较为多样,如教务网、喜鹊儿、笑联以及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如果易班能够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教务、就业、生活联网,就可以减少学生登录多个信息平台带来的不便,增加易班的访问量和实用性。除了做好基础功能的建设与维护之外,在更深层次上,易班建设可与智慧校园的开发相互结合,成立大数据中心,整合基本需求,让资源使用更为优质方便,为师生校园生活和科研工作带来便利。
(三)优化平台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在易班上提取信息不便捷、界面太复杂等因素会造成学习使用成本过大。同时,软件在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等方面也存在不足,经过调查有不少同学在一开始使用时找不到机构群、公共群及联系人,并且群内或者联系人发送的消息在手机通知栏也没有提醒,如果不点进易班软件的聊天栏,则不知道有人给自己发送消息,会造成回复不及时、交互体验差等问题。
软件兼容性及与其他平台的共通性仍需加强,如平时分享图片或者分享链接时可以直接在可分享平台上找到微信、QQ等主流软件,但易班则没有,这给同学们在交流沟通以及分享学术动态时带来些许不便,易班在这方面应多建设增强自身适广性,在细节中见用心。
易班是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的产物,是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不可缺少的,从2007年创立至今,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做好一个以学生为出发点建立的网络文化产品,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总结,让它在高校班级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佳,于安强.自媒体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4).
[2]陈巍巍.易班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
[3]吴昊,黄禹鑫.基于易班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6(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