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381
相金星

  摘 要:在坚持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结合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将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融入其中,建立融合发展的体育俱乐部创新模式,能够为当前的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将俱乐部模式更好地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俱乐部教学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

  一、引言

  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持续很多年,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也非常多,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也比较细致。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研究侧重于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分析与探究,注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与体育精神及文化层面的建设。随着十八大“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身心协调发展、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来审视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本文基于“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结合体育俱乐部创新教学模式,希望能够通过俱乐部教学模式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其中,以实现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立德树人的思想及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一)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将立德树人融入体育教育中,体育教育不仅是锻炼身体素质、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爱国情怀融入体育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战略观。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1.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及实践价值

  体育俱乐部是在学校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有体育部实施管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与训练、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以推动全民建设、繁荣校园文化为主要目的,能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体育组织。

  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首先,在符合国家高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下,实现了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训练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俱乐部管理制度,形成教师管理下的俱乐部部部长——队长——组长——会员组织模式,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体育俱乐部教学、训练、比赛的有序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从早操、教学、活动、训练、比赛所有环节都建立相对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得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考核对强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及检验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体育俱乐部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体育俱乐部还建立了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完备的教学文件,与体育俱乐部实施方案——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方案——比赛组织等文件形成相互印证的有机统一体,保证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

  通过体育俱乐部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与精神,通过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学会尊重对手、敬畏规则;小组训练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养成理解他人、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各级比赛,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在比赛中充分运用武德与武术礼仪,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俱乐部的各项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道德,帮助其成人成才。

  2.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目标及作用

  通过俱乐部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项目的特点及发展现状,熟悉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掌握基本技术、战术等,具有运用所学技术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比赛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与体育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立德树人”的思想理论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为实施立德树人思想提供了实践平台。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应用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也促进了教学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并没有取得太大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很多问题。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在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体育项目的育人作用。基于“立德树人”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通过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具备承担责任的品质。

  三、立德树人的思想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中的实践应用

  (一)立德树人思想的实践应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而德育教育较少,不能很好地发挥立德树人思想的作用。激发运动乐趣是保证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的前提,体育俱乐部的主要功能就是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培养体育精神与道德。“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在运动中使学生能够进行有益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立德树人的思想应用在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要培养学生尊重的品质。尊重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最起码的尊重是立德的重要标志,首先要尊重管理,尊重规则,其次是尊重队友、尊重对手,学会尊重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培养的品质,是立德的前提。体育俱乐部以小组训练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尊重组员,尊重其他组,尊重小组比赛规则也成了必备的品质。通过全员参与竞赛,是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位参赛者的付出,在比赛中无论对方技术怎样,都是通过努力锻炼得来的,值得尊重。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学生要努力完成俱乐部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努力学习各项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信,完善人格。在比赛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适时调整自我心态,以立德树人的标准来衡量和规范自己。

  建立立德樹人的自我评价机制,通过体育俱乐部的活动、训练、比赛、礼仪等培养学生对自我健康的认识与规划,对自己进行活动规划、评估等,最终达到自我管理,最终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

  (二)俱乐部教学的各环节实施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势头,使德育与体育技能同步发展。在俱乐部实施的各个环节,应融入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德育教育和体育礼仪教育,定期开展立德树人的知识竞赛及实践应用。在活动、训练过程中,要运用体育礼仪口号,针对不同的项目设立不同的礼仪,使学生养成尊重礼仪的良好习惯。在比赛中应设立真实的比赛场景,依照正轨比赛的设计原则,突出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充分运用比赛平台,加强立德树人思想教育,使体育俱乐部会员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感受体育道德的实践应用。立德树人的思想,是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展现出来的,同时也要加强师德建设,将更好的立德思想传递给学生。

  (三)加强师德建设,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师合作联盟

  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都是教与学的相互过程,体育俱乐部在充分展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立德树人思想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增加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是保证立德树人的前提与保障,应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师相互帮助与老带新的互帮体系,整体上提升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能力。高校应定期举办立德树人相关讲座,不定期学习相关内容,使立德树人思想深入人心,并应用在实践中,为教师提供参加相关会议和学习的机会。教师要考虑体育活动课程设置与实践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应做到因人而异,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主要方式,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引导,能够直观的进行教育。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把良好的品德传递给学生,可以使“立德树人”的思想更好地呈现出来。体育俱乐部教育模式,始终将立德树人思想作为教学思想的重要指导,通过建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保证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运用得已经非常多,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将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俱乐部教学中,还不是很完善,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立德树人思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俱乐部教学模式不仅是培養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提升综合素质。立德树人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其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程冠杰.立德树人造就高素质人才[J].才智,2009(2)

  [2]张朋钊.立德树人的现实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3]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