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育的发展关键还是得靠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准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本文将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和探讨,首先围绕“自我立法”和“自我监督”、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增进师生之间、与同事之间、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接着探讨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职业道德修养的作用,分析了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活动
对于高校来讲,其根本任务主要是培育优秀人才,同时利用好教师资源进行科研实验,根本目标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高校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最终的实施者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是否德才兼备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师资队伍质量好坏的关键。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对教师职能要求的第一条就是“传道”,即教师首先要教会受教育之人怎么做人,然后才是教授知识和答疑解惑。高校教师要做好“传道”的职能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基础,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就是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会对高校教育质量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一)“自我立法”和“自我监督”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经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情况下也要学会“自我的监督和自我立法”,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监督好自己,坚决禁止做任何违法违纪,违背道德的事情。“自我的监督和自我立法”是一种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教师从内心到言行都要表里如一,真正实现依靠内心的修养,约束自身的言行,而不用依靠任何的法规,这就是“自我的监督和自我立法”的最高境界。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自我的监督和自我立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的进行自我的监督和立法,对自己严格要求,将“自我的监督和自我立法”当做是自己的终身课程,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高校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一员,犯错也是难免的,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犯了错误却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已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那么就可能一直错下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就是进行自我错误的总结,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并且真诚地接受别人指出的缺点,唯有这样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这样才能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水准。只有教师发现了自身道德修养中存在的不足,才能使这些被发现的“不足”成为推动自己提升道德修养的动力。
(三)增进师生、师师、师长及校社之间的和谐关系
教学过程一般是以教师为主要的实施者,学生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会面对其他教师、学生的家长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与他人和谐共处,体现着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水准的高低。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也应该向身边的人学习,其中就包括学生、同事以及学生家长。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是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的,这些教师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人和蔼、谦虚谨慎。与优秀的教师交谈,会容易被他们身上高尚的情操折服,他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与他们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一个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水准,最直观的表现为亲和力非常强,没有教师的“架子”,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实践中道德品质的运用和升华
(一)热爱自己的专业,与时俱进
对高校教师来说,传授的知识应该具有非常强的引导性、探索性和时代性。任何专业的知识结构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新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学科,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更接地气地做好教书育人的相关工作。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热爱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学好专业知识,做好这些正是体现出了教师在实践中职业道德修养水准的高低。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首先要外修形象,内修本领,用自己的品德修养、知识技能为学生做好榜样。高校教师唯有自身素质过硬,才能教授好学生,培养好人才,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爱岗敬业,成就“蜡炬”精神
爱岗敬业应该是对每一名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对于教师来说,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真正的去践行,并且真诚地热爱这份职业,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同时教师工作是无上光荣的,教师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造就了学生光明的未来,为社会输送了优秀人才。教师应该为自己做出的突出贡献而自豪,对这份职业感到无比的荣耀。正所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情,将这份情感外化为教学和科研,才能无愧高校教师的称号,成就自己的“蜡炬精神”。
(三)师生互通,教学相长
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和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如今的高校教师,面对的都是“90后”甚至是“95后”为主的学生,他们身上个性張扬,性格可能也会有些叛逆,在他们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教师有义务去正确的引导他们。那么该如何引导好这些未来国家的中流砥柱?这就需要教师用自身的人格去影响他们,下功夫去帮助他们,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唯有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从而采取合适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只有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建立起一套适合新时期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表率,在教学活动外也同样要做好表率作用。学生对于教师日常行为、言谈举止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因此,教师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都应该保持教师应有的形象,树立好教师的榜样作用,承担起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赋予的育人重任。
三、结语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对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学习才能准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内涵,进而可以指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践行好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将内在的修养外化为行动的动力,在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承担起教师应该肩负的重任,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陈瑞雪,刘晓东,张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学活动中的践行[J].学周刊,2019,3(3):9-10.
[2]赵润平.论运用活动教学法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J].科教文汇,2013(33):88-89.
[3]何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实施活动教学的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2009.
[4]黄晓嫦.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开展活动课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7(76):12-13.
[5]顾燕娜.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14):48-48.
[6]张平静.“活动式教学”教学课型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51):55-56.
[7]郎华.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4(3):86-87.
[8]宦平.职业道德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及其原理[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66-67.
[9]洪茹燕.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63-65.
[10]赵梅丽.高校教师管理团队优化组合研究[J].高教学刊,2016(9):26-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