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及其启示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041
杨天菊 林宝玉

  摘 要:实践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坚持的重要理论,对实践观的真理性和重大意义进行了详尽论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则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纲领性文件,首要意义就在于批判了错误的观点,确立了正确的实践观。中国发展至今取得的重大成就,毫无疑问就是以科学实践观作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本文立足于经典文献,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探索文本中实践观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启示;意义

  一、引言

  一切重大的理论成果都源自于重大的现实问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正是适时代的需要,在批判地吸收以前人类哲学思维的合理内容的基础上问世的。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国家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身的矛盾和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恶化。无产阶级逐渐意识到要奋起反抗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对资本主义冷酷无情的政治统治进行斗争。而这一时期用来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是不科学的,并没有起到正确指导的作用。当时革命运动中的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已经发现当前用于指导革命的理论存在缺陷,即脱离了现实的革命运动,架空了进行革命运动的实践性。1834年,马克思在巴黎深入革命实践活动,此时对现阶段的革命实践活动有了充分的认识,指出在革命实践中科学的认识对实际革命运动的指导意义,同时揭示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写作《提纲》在这一背景下是必要的,是为了挽救当时革命运动中指导思想偏差的现象,回应迫切需要,是指导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提纲》中共有11条,马克思以简洁精炼的话语批判了费尔巴哈的错误观点,准确地阐述了科学的实践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揭示了关于“对象、现实、感性”的错误认识

  马克思在文本中首先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说并没有把客观世界当作实践的对象来理解,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意义,仅仅将认识过程停留在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层面,抛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此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唯心主义因为没有正确理解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并不能正确把握现实的实践发展现状。接着,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对发展唯物主义做出的努力,但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关于实践的理解是不科学的,他将人的活动仅仅视为是一种纯理论性的,将具有伟大作用的实践理解为犹太人谋取利益的商人活动。

  (二)关于“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问题

  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即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主观、直观地反映,不经过中间的环节。同时,这种直观的唯物主义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看成是孤立的个人,忽略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直观反映论进行了批判,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思维并非是固定不变、机械的,它“可以随意创造并致力于改变现实,但是只有与客观存在及其规律一致的思维才能成功地使自己对象化”。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即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实践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仅靠理论知识是无法解决各种难题的。

  (三)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客观评判

  马克思客观评价了他在批判宗教神学上的得与失,明确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如何消灭宗教的方法途径。首先肯定了费尔巴哈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宗教神学的神秘外表,他指出,宗教将最初的现实世界分为想象的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以此作为研究宗教问题的切入点,力求将神秘的宗教世界归结为、还原为最初的现实世界。缺陷是首先没有更进一步挖掘出宗教产生的根源所在;其次没有说明如何才能正确消灭宗教;最后,费尔巴哈没有将实践的观点纳入对宗教的认识中来。明确了费尔巴哈在这一问题上功过的基础上,提出“对于这个世俗世界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且在实践中使之发生革命”,也就说明了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还应该在實践中进行变革。

  (四)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人的本质是什么”在马克思以前是哲学领域一直未能给出合理解答的难题。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与实际发展情况分开,抛开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抽象地考察人的本质,“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同时,他将人的本质理解为全体人类都具备的共有的属性,即理性、意志和感情,在他看来人通过这种“类”本质自然地联系起来,没有理解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彻底批判,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重要论断。强调人的本质不能抛开社会关系来理解,同时揭示了实践在解释人的本质过程中的作用。

  (五)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传统的哲学家们绝大多数都没有正确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将着眼点放在单纯的理论研究上,忽略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作用。马克思依据现实情况将认识与实践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准确定位,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揭示了哲学的任务并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世界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去改变世界,明确了哲学家们不能抛开社会现实研究问题,明确了哲学家要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担负起能动地改变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从而揭示了哲学具有客观实践性的特征。

  四、《提纲》中实践观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

  (一)《提纲》纠正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将人们的认识置于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上

  《提纲》的发表意味着马克思同唯心主义彻底划分界限,标志着马克思明确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为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文本中揭示出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是:没有客观地把世界当作实践的对象来理解,同时也指出了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忽视了人的能动作用;在人与教育的关系上,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在宗教问题上,不懂得社会本质是实践的;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将其看作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马克思以实践作为出发点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重申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明确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个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中,清楚地说明了人的本质问题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强调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承担着重担。即说明了实践观是唯物史观中基本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观点,文本中所蕴含的实践观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启蒙意义。

  (二)有助于改进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协调好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按照其应有的规律运动,而人会受到自身需求的影响而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客观世界发展不能依照人的主观愿景自行进行改变,因此主观需要和客观发展这两者经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中,但同时这种矛盾也是加速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新时代,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乏有一些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律的现象,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提纲》中蕴含的观点给人们提供了指导,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好两者的关系,首先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此为据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其次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素养,客观地认识中国的发展现状,处理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助力“三个伟大”,最终实现伟大梦想。

  (三)要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并举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创新是动力源泉,新时代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都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动态过程,世界与中国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也就要求二者的发展也要随之前进。因此,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在不断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创新等其他方方面面的创新。但是,在提倡进行发展创新的同时,也要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指导,一步一步地结合实际情况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认识与实践进行创新,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前提,在实践中检验其真理与否。

  (四)发展中要处理好各个实践主体之间的关系

  《提纲》中指出现实的人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归根到底社会生活的本质在于人的实践活动,这也就指明了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社会实践的各主体间是相互联系的,并非孤立存在。在发展的浪潮中,存在一些片面要求人民群众担负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却将人民群众利益抛之脑后的问题,因而,如何平衡好实践主体间的责任与利益就显得尤为关键。首先,要明确在实践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极力避免出现少数人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而形成的将广大人民群众排除在社会发展之外的现象。其次,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到由人民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群众发挥作用的同時也要保障他们共享发展成果,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