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五四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445
江文俊

  摘 要: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财富。五四精神具体是指爱国、民主、科学和奋斗的精神,五四精神现在仍然指引着我们的各项事业,能够给予现实启示。

  关键词:五四精神;现实启示;爱国

  一、学术界对五四运动的不同看法

  1919年发生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五四运动又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因此通常所说的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而是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具体地,学界对五四运动的范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只是单纯的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或其他任何因素完全无关。”[1]这就是把五四运动单纯地看成是一个政治事件,其实是把五四运动的范畴和历史本质局限化了。今天把五四运动的范畴化为5月4日到6月28日这一个时间段,把五四运动仅仅看成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与之前所发生的爱国救亡运动同属一个意义。有的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他们的看法来源于对五四运动范畴的扩大和历史本质的升华,他们把五四运动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1919年的5月4日那一天,也不局限于1919年5月4日到6月28日那个时间段,而是扩大到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杂志的创刊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期间。时间范畴的扩大,也意味着五四运动的外延的扩大。有的学者认为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中的一个指标,在著名的历史学家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中对五四运动的范畴划分的更加详细,他认为:“我们很有理由把五四时代定在1917年到1921年这段时间内,而这段时期又可以把五四运动本身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集中精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在第二个阶段里,学生们便成为主力,发动对中国传统和守旧主义的全面攻击。”[2]同时周策纵还认为:“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以及新知识分子所倡导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变革。”[3]从这种认识出发,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有政治方面的,同时还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这就概括的比较全面,也是整个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还有一部分对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有着不一样的看法,甚至是带有贬低的色彩。著名的历史学者冯筱才在其《20世纪中国的群众运动与公共政治:以“五四”为例》的主题讲座中,对五四运动的解读有着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五四运动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在政治人物口中以及课本上,占据无可比拟的地位,尤其是在大陆,经过伟大领袖的赞誉和御用历史学家的歌颂,革命遗老的自我标榜让五四运动走向了神坛。”他认为五四运动的神话,是政客的自我贴金,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价。对于他的这一观点,本文不做过多评价,学术问题有争议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几种观点是学界对五四运动的几种不同观点,本文探究是五四精神,要想彻底地了解五四精神,必须深刻地了解五四运动这一事件,以便从现象到本质来讨论五四精神。

  二、五四精神的具体内涵

  追论五四精神最早要追溯到1919年5月2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北京大学的学生罗家伦发表的《“五四运动”的精神》,他在文章中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的创举,也是中国人民的创举,五四运动的精神有三种,即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这三种精神关系中国民族的存亡。”他把五四精神仅仅概括为学生的爱国救国精神。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人便将民主和科学当做五四精神的内涵之一。同时,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奋起抗争,体现了奋斗精神。

  (一)爱国精神

  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发生的最大原因是山东问题,即中国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中国各界人士十分愤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学生、工人、商人及普通市民走上街头,打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进行示威游行。随即,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进一步举行抗议行动,迫使中国政府不在合约上签字,中国各界人士直接采取行动来反抗帝国主义的强权外交,以至死不渝的勇气来捍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毫无疑问,这鲜明地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爱国精神还体现在批判传统的封建礼教,对内批判中国的旧思想,这也是爱国救国所必要的。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的社论中表明,他办新青年就是因为“国势陵夷,道衰学敝”“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即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思想,使青年们“奋其智能,力排除陈腐朽败者以去”[4],揭露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国民人性的落后一面,使得中国国民从睡梦中惊醒,发愤图强在五四运动时期,正视爱国救国的精神,推动了一部分民主革命主义者转向了共产主义。

  (二)民主精神

  五四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认为:西方各国之所以强大,是由于进行了革命,实现了民主政治,今日的世界民族主义已成为不可阻挡、无法逾越的世界潮流,中国欲图世界之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5]启蒙思想家们的意思就是要大力提倡民主主义,批判专制主义。实行专制政治,那么肯定是一人或一个集体独揽大权,权力过于集中,必然产生暴政。相反,实行民主政治,每个公民都能够参与政治生活,相互制约。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国民肯定是中心,执掌权力的人反而是人民的公仆,整个国家实行法治,反对人治。相反,实行专制政体的国家,执掌权力的人是主人,国民是奴隶,是压榨的对象,主张特权政治,所以启蒙思想家们反对专制政治,主张民主政治。五四时期提倡民主的同时,更加鼓吹自由。民主和自由的关系是:自由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自由的结果,法治是自由和民主的保障。启蒙思想家们认为,自由是每个公民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他们批判封建礼教和三纲五常,反对人性的束缚,提倡人性解放,衡量民主实现程度的尺子就是自由,讲民主而不讲自由,不讲人的解放,其结果往往不遂人意。

  任何时代的民主和自由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每个人的努力和争取。陈独秀说过:“所谓国民政治果然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而不出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悲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之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6]所以要实行民主,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教育。

  (三)科学精神

  要拯救中国脱离苦海,除了靠民主,也需要科学。陈独秀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只有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可以拯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7]五四时期所倡导的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同时涵括了社会科学。科学能够提高生产力,同时还能够解决人生宇宙问题,起到了开发民智、反对宗教迷信、反对专制及解放思想的作用。德先生和赛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二者不可相背离。五四时期的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尊重现实,所有的东西,无论是老的还是新的,本土的还是外来的,都需要接受现实的考验,否则都是空谈;还表现为尊重理性,反对盲从,反对迷信,敢于向教条主义宣战;还体现于对旧文化的批判,思想家们反对旧思想,反对孔教,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地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例如,对待孔子,他们承认孔子是伟人,孔子的学说有其历史价值,他们批的是孔教,他们批判的是阻碍现代社会生活前进的一切事物。

  (四)奋斗精神

  五四时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中华民族没有像之前那样的忍辱受迫,而是奋起抗争。这就是奋斗精神,或者说是抗争精神。要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民族生存与发展,要摧毁专制制度和旧的思想,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靠每个中华儿女的奋斗。五四时期的先进分子,普遍具有昂扬奋斗的精神。中国想要除旧布新,同时不被外国所吞并,会经过千难万险。这个时候需要奋斗精神的指引,我们每个青年必须积极应战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吞没、所征服。国家的未来,担负在青年身上,需要青年人的努力奋斗,李大钊说过,“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征服历史”。[8]关于奋斗,肯定离不开毛主席的那句著名警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空喊奋斗精神,没有直接行动肯定是不行的,所谓的直接行动就是人民对国家和社会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五四爱国运动就是一场直接行动,它的规模很大,是全国性的直接行动,它表现了极大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

  三、五四精神的现实启示

  五四精神是从五四运动整个历史进程中概括出来的,虽然已经过了100年,但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过时了,它仍有其时代意义。

  (一)教育人民和领导干部

  五四精神中的爱国精神,在当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现如今的国家命运没有100年前那样的悲惨,现如今的中国也没有了殖民侵略,但是地区不安稳因素仍然存在,钓鱼岛问题、黄岩岛问题及南海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力量,面对破坏我国领土主权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要与其做斗争。五四时期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到处奔走,奋起反抗,众志成城,抵御外来侵略,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而现如今,面对美好的社会生活,社会上仍然出现一些不和谐的事件,屡次出现精日事件,就连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也不例外,如“洁洁良”事件。因此,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五四精神是十分有必要的。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老虎苍蝇一起打,落马官员数以万计。无数的革命先辈拋头颅洒热血,为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始终在奋斗,而这些腐败分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却干着不断腐败党的肌体的事情,所以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十分重要。新时期的爱国是与爱党和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我们青少年要积极弘扬五四精神,以其为指导,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高举科学大旗,坚持科学发展

  五四时期倡导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同时也讲社会科学,新时期我们更要倡导科学精神,用科学精神驱散愚昧的阴霾。一代代人致力于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科技生产力。在《厉害了我的国》里,那些让人瞩目、令人惊叹的超级大工程,离不开科学的支持。同时,科学与现代国防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强大的国防离不开科学的强力支持。天眼、港珠澳大桥等一大批工程,彰显着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也再次证明,科学与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三)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五四运动距现在已经将近100年,现如今中国的国情与100年前的中国国情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中国国势衰微,被帝国主义任意支配,中国政府软弱无能,毫无国际地位。现如今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一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事情逐渐被淘汰,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从最初朦胧的社会主义,到现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此期间,五四精神一直贯穿始终。当中华民族遭受民族危机时,五四爱国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敢于牺牲,勇于奉献,始终为维护国家主权而积极奋斗;当中华民族落后于其他国家时,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就激励着每个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们拉近与其他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科技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所以需要树立起科学的大旗,切实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的发展。到了新时代,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但仍然与发达国家、世界强国有差距,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即人民日益追求美好的生活,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除了需要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努力奋斗外,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五四精神指引着我们,以爱国主义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无视或低估100年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错误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没有彻底的强起来,仍与世界强国有着很大的差距,还有部分地区仍处于贫穷落后状态,我国的发展还有待提高;改革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弊端还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很大,小康社会仍未建成,数以万计的贫困人口还等待脱贫;外部环境也比较恶劣,新干涉主义盛行,祖国统一还没有实现,两岸关系时有摩擦……。因此,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继承先辈遗志,崇尚科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为民族的强大,为国家的富强继续奋进。

  参考文献:

  [1]杨亮功.“五四”一甲子[N].参考消息,1976.

  [2]周策纵.论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79.

  [3]周策纵.五四运动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4]董一冰.简论五四精神[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5).

  [5]许全兴.简论五四精神[C].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论文集,1989.

  [6]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M].上海:三联书店,1984.

  [7]陈独秀.敬告青年[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

  [8]李大钊.晨钟之使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