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满蒙联姻作为清朝长期奉行的对蒙古政策的主要部分,始于努尔哈赤时代,经过皇太极和福临两朝的发展,到康乾时期趋于完善,并一直沿袭至清朝末期。这是一个漫长而稳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满蒙联姻较之前代不一样的特点,而这种大规模、多层次、持续性的互相通婚,以制度性的形式,贯穿了整个清朝。
关键词:清代;满蒙联姻;民族政策;制度性联姻
一、引言
孟昭信先生曾在《满蒙联姻的最新研究成果——读杜家骥著<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中说:满蒙联姻是清史、满族史、蒙古史及边疆经营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受到了学者的重视,陆续有一些文章问世。除了杜家骥先生的《清朝满蒙联姻研究》外,还有华立的《清代的满蒙联姻》,刘潞的《清太祖太宗满蒙联姻考》及《对清太宗时期满蒙联姻的再认识》,赵云田的《清代的“备指额驸”制度》,牛海桢的《简论清王朝的满蒙联姻政策》,等等。这些论文或著作中,侧重点不同,令笔者读后颇有明悟,在此基础上,来探析一下清朝的“满蒙联姻”制度的特点。
文中“满蒙联姻”的“蒙古”特指“藩部蒙古”,不包括八旗下的蒙古八旗旗人,因其一般被视为满族共同体的成员,故其与满族联姻通婚属于内部通婚。所谓的“满蒙联姻”主要指满族皇家与蒙古各部领主博尔济吉特氏、乌梁海氏、绰罗斯氏之间的联姻,特此声明。重视以联姻方式来巩固其统治,自古有之,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又以清朝最为突出。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清王朝的独特民族政策,使得清朝满蒙联姻和往代相比,又有着自己独到的特点。
二、满蒙联姻的双方政治地位不同
清朝版图甚大,包括漠南、漠北、漠西等蒙古诸地都囊括其中。而随着蒙古各部的归附,满蒙联姻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君臣关系的政治联盟,清朝皇帝赐予这些归附的蒙古贵族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令悉遵我朝制度”,并以“朕世世为天子,尔等亦世世为王”来明确这种世袭的君臣关系,这些蒙古贵族接受清王朝的爵位和俸禄,并在一定时间内按时到京述职。这已经明确表明,此时的满蒙联姻,是建立在政治上、经济上,蒙古贵族都臣属于清王朝的基础上的,这种牢固的君臣统属关系,是汉唐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种政治地位的不同导致其目的与前代“和亲”的目的存在区别。满蒙联姻从产生之初就明确地服务于一个目的:与对方结成政治性联盟,进而将蒙古造成一支清朝在政治斗争中可以直接借助的力量。嘉庆帝曾说:“我朝开国以来,蒙古隶我臣仆,重以婚姻,联为一体。”
三、满蒙联姻是大规模、多层次、持续性的互相通婚
满蒙联姻的大规模是相对于之前历朝历代的和亲规模来讲的,据皇家的族谱《玉牒》所记载,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后的268年间为502次。其中,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达430名,其中入关前27名,入关后403名。满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入关前57名,入关后99名。
所谓的多层次主要针对通婚的范围来讲。西汉以来各朝代的和亲,大都以中原王朝的皇室女或是“公主”的身份,嫁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也有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通婚多为单向的。但是清王朝的“额驸”,并不是公主夫婿的专谓,它包括王公贝勒各等宗室女之婿在内。蒙古王公上自亲王、郡王,下至台吉、塔布囊各个阶层都有很多人与清朝宗室通婚,甚至出现累世通婚的,如敖汉部班第家族,曾连续五代与清室联姻,有额附七人;巴林部色布腾家族,五代中有四代与清通婚,其中额附乌尔衮系淑慧长公主亲孙,康熙时娶玄烨女和硕荣宪公主为妻,亲上作亲。
同样,清廷方面,不仅皇帝本人,宗室大臣娶蒙古女子者也很普遍。例如,皇太极后妃中庶妃以上有9人,其中蒙古后妃占6人。他的两位皇后,即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都是蒙古科尔沁部人。皇太极的兄弟子侄共娶蒙古女子7人,其中5人来自科尔沁部。通婚已深入整个满蒙贵族阶层。
从地域上來看,清朝的满蒙联姻持续了200年左右,几乎贯穿了整个清朝,如此持续性的不间断发展,也使得它囊括了漠南、漠北、漠西3大部分,从部旗来看,它囊括了科尔沁、巴林、喀喇沁、郭尔罗斯、翁牛特、土默特、敖汉、奈曼、苏尼特、土谢图汗部、赛因诺颜部、札萨克图汗部、阿拉善厄鲁特、青海和硕特等16部几十个旗。
四、满蒙联姻是制度化的政策
由于清朝满蒙联姻双方的地位、目的及政治经济利益等与前代不同,所以清朝的满蒙联姻不仅没有因为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干扰而搁置,反倒是清廷一直坚持着“北不断亲”的祖制,并形成了一套旨在维护两族上层特殊亲戚关系的规定,显示出制度化的趋向。其内容多而繁琐,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俸禄俸缎制
下嫁外藩的公主、格格及其额驸都享有相对应的等级物质享受待遇。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更定俸币”,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下嫁外藩的公主格格及其额附的傣禄标谁。中间几经变动,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俸禄俸缎数目最后固定:公主格格岁俸银为一千两至五十两不等;额驸岁俸银为三百两至四十两不等;并各有俸缎若干匹。“倘额附内别有兼衔,从其数目多者给予”,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清廷给予他们的待遇之优厚。
(二)入京朝觐制
清代的蒙古王公额附有定期入京朝觐之制,这既是清给予对方的特殊“恩遇”,也是额驸效忠清廷的一种表示,即使闲散额驸(无实际职衔者)也无例外。后来制订了公主子孙台吉入京朝觐制,命“公主之子孙姻戚台吉等,一家一人,亦分为三班,轮流来京”。随着通婚的持续与扩大,公主子孙台吉人数不断增多,故乾隆十年(1745年)和二十五年(1760年)两次奏准科尔沁、巴林、敖汉三处增派来朝的子孙台吉数额。只有外札萨克因路途遥远,其公主子孙台吉,例不参加年班朝觐。
(三)回京省亲的限制规定
此制是针对下嫁外藩的公主制定的。清廷向不允许下嫁外藩的公主长期在京居住。顺治十四年(1657年)初步规定:公主等人来京需“报院请旨,不得私来”。其后进一步明确:“格格等下嫁蒙古部落者,例于十年来京一次”,其在京居住期限,公主六十日,近派之郡主亦准住六十日,以下逐级递减十日。清朝统治者解释说:“公主等下嫁蒙古,成婚之后,久住在京,与蒙古无甚裨益。”实际上,就是“久住在京”,不利于发挥下嫁公主等对蒙古各部的羁糜监督作用,满蒙联姻之作用,略窥一二。
(四)赐恤致祭制
遇有公主、额驸身故,由清廷派人祭奠,以示对亡故者及其家属的特殊关切。康熙时,这种赐恤只限于清室下嫁蒙古的公主、格格;雍正十年(1732年),有人奏请额驸致祭事获准,“嗣后遇有额驸病故者,皆著加恩致祭”,以为定制。
(五)生子予衔制
凡下嫁蒙古的公主格格之子,都授予职衔品级。按照规定,公主之子,不问其父品秩高低,即可授为一品,与亲王之子弟等同。郡主之子同郡王、贝勒之子弟,授为二品,县主、郡君、县君之子授为三品,乡君以下的清宗室女所生之子,“均给予四等台吉”。而额驸侧室所生之子(即非公主等所出者)只能“酌看伊父爵秩品级,分别给予”。以此保障公主格格子孙的优越地位,促使他们向清廷靠拢。
(六)“备指额骑”制
清朝入关后不久,便開始在漠南蒙古优先挑选清室额附。具体办法是,行文科尔沁、巴林、喀喇沁、奈曼、翁牛特、土默特和敖汉等十三旗,“查取各该旗王、贝勒、贝子、公之嫡亲子弟,公主格格之子孙内,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有聪明俊秀、堪指额驸之台吉、塔布囊,将衔名年命注明,每年于十月内送院。……其已开送职名人等,令其父兄于年节请安时,各带来京备指额骑。”这种将满洲皇室与蒙古王公的通婚制度化的作法,有力地表明了清朝统治者对于巩固满蒙联姻所持的热衷态度。
(七)教养内廷制
对蒙古王公子弟中的部分人采取“教养内廷”的办法。被“教养”者自幼年进京,在宫中长大,待其成年后又纳为额附。长期的共同生活,耳濡目染的影响,使他们的精神面貌、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都与清朝宗室大为接近,又与清皇室休戚相关,自然为之忠心效力。
综上所述,清朝的满蒙联姻是一种大规模、多层次、持续性的互相通婚,并且较之前代的“和亲”政策,有了一套自己相对完备的制度,贯穿整个清朝,虽然说作为清代民族统治政策的一部分,满蒙联姻和其他政策一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直接服从于清王朝巩固自身封建统治的根本需要。但不可否认,满蒙联姻,带来的还有满、蒙、汉的文化经济交流,边疆机构建设,稳定的统一政权,以及一个逐渐完善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胡三省,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6.
[3][清]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6.
[4][清]昆冈,李鸿章.(光绪)大清会典事例[M].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1.
[5][清]昭梿.啸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清]李桓辑.国朝着献类征初编[M].扬州:广陵书社,2007.
[7]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影印,1986.
[8][清]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9][清]张廷玉.清朝文献通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0]杜家骥.清朝的满蒙联姻[J].历史教学,2001(6).
[11]孟昭信.满蒙联姻的最新研究成果——读杜家骥著《清朝满蒙联姻研究》[J].史学集刊,2004(3).
[12]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3]华立.清代的满蒙联姻[J].民族研究,1983(2).
[14]刘潞.清太祖太宗时满蒙婚姻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3).
[15]刘潞.对清太祖太宗时期满蒙联姻的再认识[J].清史研究,1995(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