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易混淆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最早于2005年由张博先生提出,本文着重对易混淆词的辨析方法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易混淆词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进而促进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易混淆词;辨析;教学方法
易混淆词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留学生难以避免的词汇问题。那么,怎样找到更好的辨析方法及教学方法,十分值得人们探究。
一、易混淆词的辨析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方法研究已较为成熟,它们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辨析。
一是理性意义,即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意义。这是同义词、近义词辨析的基础。辨析的时候有以下几个要点,即指称范围不同;词义着重点不同;词义轻重不同;词义的抽象和具体。
二是色彩意义,指的是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这种意义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而色彩意义又包括两个方面: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具体辨析方式有:感情色彩的不同;語体色彩的不同;形象色彩的有无和差异。
三是语法意义,指的是词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大多数学者指出辨析时需要注意词语的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词性不同;搭配对象不同;句法功能不同;构词能力和构形变化不同。
综上所述,传统意义上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方法研究较为成熟,从这些辨析方法中我们可以有所借鉴,总结易混淆词的辨析方法。
(一)对症下药
易混淆词的辨析首先必须从词汇意义出发,义近则按上述方法进行具体辨析,义远就应纯粹从语义的角度进行区分,首先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如英语),再进行具体的汉语释义。这一点在杨寄洲、贾永芬所编《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中有所体现。虽然这部词典是以“近义词”为名,但是收录了很多语义并无多大关系的词语,并进行了辨析,以下是具体的例子。
1.从和离
从:[from(a time,a place,or a point of view)]起于,“从……”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起点;[through, or past (a place)]经过时间或地点。
离:[from],表示时空的距离或间隔。
2.练和炼
练:[practice; train; drill]练习,训练;[experienced;skilled;seasoned]经验多,纯熟。
炼:[smelt]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烧;[weigh ones word;seek the right phrase]用心雕琢,使词句简洁优美。
(二)贯通词语组合关系
1.从和离
2.练和炼
(三)熟悉用法
1.从和离
用法示例:
介词“从”和“离”都可以和它们的宾语或介词词组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但是意思和用法不同。“从”表示起点,“从……时间起/地点起/开始”的意思,而“离”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或两个时点之间的间隔时间。
语境示例:
A:离北京到上海坐火车大概要多长时间?(从)
“离”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距离。
B:北京从天津有多远?(离)
2.练和炼
用法示例:
“练”和“炼”发音相同,但是意思和用法都不同,书写时应注意。
语境示例:
A:练字:业余时间我常练字。(练习写汉字或书法)
B:炼字:要注意炼字造句。(写文章时要认真选择恰当的字句)
C:要想学好汉语就要多听多说多炼。(练)
D:我们正在炼节目。(练)
E:真金不怕火练。(炼)
易混淆词的辨析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和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人们应该有不同的策略。例如,就母语背景这一点来看,蒙古学生常在当用“长/久”时误用“慢”,即用“慢”修饰时间,这一现象是不会出现在其他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身上的。如:
(1)我很想去旅游和慢时间给他们谈“咱们一起去吧”。(我很想去旅游,用很长时间劝他们,说“咱么一起走吧”。)
(2)可是巴图等我,他太慢的时间等我。今天我一定要见面他。我该怎么办?(可是巴图在等我,他等了我太长的时间。今天我一定要见他了,我该怎么办呢?)
可见易混淆词的辨析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方法也必须对症下药。
二、易混淆词的教学
汉语中的易混淆词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正确辨析和区分每一个容易出现误用情况的词语。经过上述分析,笔者可以给出以下教学建议。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避免直接给出对译的外语词,而不做进一步的解释,如“这个词就是英文中的……”,因为这种看似简单直接的方式有时会人为地加剧词语之间的混淆。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变依赖对译词理解词义的习惯,要特别细心地去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或偏误,及时讲清词语之间的差别,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词汇。
其次,在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给日韩等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授课时,教师要特别重视汉字教学,避免由此而引起的词语混淆,把母语汉字词和真正的汉语词汇区别开来。无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阶段,这都是不能忽视的。
最后,一些看似简单的词语在留学生那里也可能被用错,教师不能大意,要有意识地进行汉外对比分析,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但是一定要及时纠正,并在教学中仔细讲解。例如,教材中用“switch”对应“开关”,学生可能会说出“让我们开关一个话题”的句子,即把“switch”的动词义“转换、调换”错误地对应到“开关”上。如果教师粗暴地对待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2]张蕾.浅析对外汉语易混淆词教学[J].科教文汇,2009(11):104-105.
[3]杨寄洲,贾永芬.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博.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