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微时代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291
杨雅琼

  摘 要: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传播优势,促进微媒体与经典阅读结合是微时代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具体分析微媒体对大学生经典阅读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揭示了微时代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基本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利用图书馆资源塑造书香校园、依托学生社团激发经典阅读兴趣、多渠道解读经典作品提升阅读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以微媒体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提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功利性与休闲娱乐性阅读已成为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的主要障碍,如何培养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文化底蕴成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微媒体具有传输快捷、内容丰富与形式多元等优势,促进微媒体与经典阅读结合是微时代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必然趋势。以“微”的形式阅读经典,对提高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意识和提升阅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媒体对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影响

  经典作品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可贵的文化体验,即使重读依然能读出新的内容。正如苏轼所说,“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可见,无论在什么时代,阅读经典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而作为国家和时代发展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更应该阅读经典。经典阅读不但利于个体充盈内心精神,也是一个学校厚重学风的必备基础,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将太多的时间用于各种社交媒体,而忽视了阅读的力量,更别说经典阅读。也因如此,对经典阅读的坚守就显得弥足珍贵。

  微时代具有信息碎片化、内容多元化、传输效率高等特点,虽然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由此涌现出来的“浅阅读”、“快餐式阅读”、“功利性阅读”等阅读方式似乎也在损害着人们的阅读品味和阅读质量。但微媒体的出现是把双刃剑,既要看到它的消极方面,也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学校应该在微媒体这个大环境下正确分析其作用,借助它所能发挥的最大优势,采取多样化措施,推广经典阅读,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文化厚度和底蕴,让古今中外的文化经典在微媒体时代依旧焕发活力。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沈阳市5所高校学生发放的1000份问卷调查与个别走访,了解到微时代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情况受微媒体影响较为广泛,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经典阅读时间占阅读时间比例较低

  在对阅读时长的调查选项中,每天阅读半小时及以下的比例为30%,阅读半小时至1小时的比例最高(36%)、阅读时长1-2小时的比例为25%,阅读3小时以上为5%。而在用于微博等微媒介的时间调查上,有44%的学生随时都在浏览这些媒体推送的内容,36%的学生表明每次浏览时长在半小时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整体较短并集中于半小时至1小时内,低于半小时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微媒体的依赖过重。这些足以表明学生对阅读的兴致并不高。可见,大学生并未有效利用这些媒介,甚至不少同学表示有时候想静心阅读,但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手机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影响。

  (二)经典阅读中的快餐式阅读方式较为普遍

  在“阅读经典有困惑时会采取什么解决措施”的调查选项中,有53%的学生表明会在知乎、微博等微媒体平台上搜索别人的看法见解;阅读相关书评和读后感,从中获取解决困惑的灵感的比例占50%;上网去查,但常常是浅尝辄止的比例占19%;还有6%的学生表明困惑就困惑,了解易懂的地方就可以了。可见,微媒体的出现虽然丰富了学生求解困惑的途径。但很多人拥有信息,未必拥有知识。而严肃的阅读或许是结束媒体生活对我们同化的办法,一种找回自我世界的办法。[1]如果将微媒体与自我思考相结合,会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依然有不少学生对知识大多提留在字面意思,通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停留在快餐式阅读方式。如果学生经常选择快餐式阅读,其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自然很难得到提高。

  (三)经典阅读的主动意识不强

  在“浏览微博、公众号时所涉及内容”的调查中,看吃喝玩乐占47%,购物化妆和健身美容的比例各占22%;而看经典书目推荐的比例占33%。在“平时会有意识地阅读经典作品”的选项中,有61%的学生表示会有意识地阅读,而还有39%的学生表示不会有意识阅读,通常是以自己的兴趣为标准,不会考虑书籍的有益性和价值性。在“读书的主要目”的调查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所占比例为63%;学习和工作需要所占比例为25%;仅供休闲的比例为25%。

  可见,大学生虽然会通过微媒体进行经典阅读,但缺乏主动意识,通常将其视作休闲娱乐的方式,很难从中汲取营养。而且对于读书的目的有不少学生过于功利化,仅用来应付考试,不会把读书看作丰盈内心的方式,缺乏阅读的主动意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动机。一个人的阅读动机一旦形成,为实现预期的目标所可能采取的行动便宜随之明确起来,若阅读动机未定,阅读行动也就无法选定。[2]

  三、微时代下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的策略

  微媒体具有内容精练且丰富、情感震撼有冲击力、传播速度快等特征。针对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将微媒体与大学生经典阅读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经典文化阅读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图书馆资源,塑造书香校园

  对于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时间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大众阅读兴趣的内容。因此图书馆在微时代这一背景下,就要借用其能提供的优势资源,采取合适对策提高大学生对文化经典的阅读和学习、转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

  图书馆可以结合权威网站和专家推选的大学生应该读的经典书目,在调查了解学生们所喜爱的经典书籍以及阅读难度的基础上,筛选出不仅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且能引發他们阅读兴趣的书目。图书馆还可以结合各专业的专业特点,与各个学院商讨,筛选出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经典书目。对于一些经典书目存在晦涩难懂的情况,图书馆可选用一些通俗译本,譬如马克思的《资本论》一般同学读起来比较有难度,就可以选购一些权威专家的《资本论导读》等等具有解释引导性质的书籍来提高学生们阅读经典著作的学术性与知识性。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可以设置运营微博和公众号的团队,借助微博和公众号向学生推荐书目。微博和公众号是两个为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互动媒介。图书馆可以在公众号上设置微资源、微课堂、好书荐购、馆藏资源查询等栏目,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便利。同时在推送的形式上也要不断创新,传统的图文推送过于单一,可以结合微媒体的“H5”,采取活泼生动的宣传方式,多彩的画面会将学生自觉带入一个文化氛围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所推送书目的阅读兴趣。

  (二)依托学生社团,激发经典阅读兴趣

  社团是大学校园内非常重要的学生组织,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主要阵地。有很多同学的读书量都是非常丰富的,正如董卿所说:“读过的书终会藏在自己的气质内。”气质虽是无形,但也需要在特定情况将其通过一定形式展现出来,而社团就能发挥作用。社团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不但有利于这些同学施展才华,更能使他们发挥榜样的作用,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读书,利于学校形成热爱阅读的风气。学校要依托各大学生社团,开展经典阅读交流活动,举办读书会、读书日等活动,每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展览自己的读书笔记并互相推荐书目,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经典阅读的朗诵和演讲比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同时利用校园网站等渠道将活动信息在线上发布,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活动的开始与进程、及时进行互动,让学生们了解到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吸引他们亲近经典文化,激发经典文化的活力。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加深对所阅读书目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获得新的阅读方法或者技巧,更能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传经颂典,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三)多渠道解读经典作品,提升阅读能力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在经典阅读书目选择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在网络上获取的资源比较笼统,例如大学生应该读的100本书,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缺乏针对性,对需要提高专业素质的学生而言作用不大。老师可以每周一次利用课堂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或在课中穿插向同学们推荐本专业内具有经典意义的书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对某些书籍进行导读讲解,或者传授一些阅读与欣赏的方法,以便学生在阅读时不但能灵活选择,达到阅读目的,还能将这些方法用于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之中。在进行讲座的同时,学校应积极利用各种微媒体及时发布相关消息,并努力实现学生与专家间的线上沟通,通过及时互动使学生能够从专家学者那里获得长期详细的指导。这种线下讲座与线上沟通的方式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还能从讲座中获得触类旁通的灵感。高水平的、精彩的讲座,不仅使听者可以迅速接触学术前沿,还能从学者大师或者成功人士的言谈身教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也可以利用榜样示范法,从专家学者那里获得他们的读书经验和方法,從他们身上汲取力量,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大卫·丹比.伟大的书·导言[M].曹雅学,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

  [2]黄俊贵,邓以宁.社会阅读与图书馆服务[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2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