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195
张霞

  摘 要:小学语文需要综合性学习,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的学科特点。首先,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线性并前后贯通;其次,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建立知识体系;最后,语文教学要服务于生活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并将文字力量应用于生活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联系观点告诉我们,没有一门学科是孤立的。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阶段,通过小学教育,能让他们形成一个科学的世界观框架,了解万事万物的常态。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来看,语文是以一种感性的视角让学生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与自身,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必然是一种综合性学习。

  一、知识的整合——前后贯通

  小学语文是对语文学科的初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贯通,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但这种联系不能是“生搬硬套”的,要符合当时的语境,否则不仅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反而徒增学生的学习难度。知识的前后贯通,一方面要靠学生的课下预习,在学习新课之前联系旧知识,知道所要学习的知识在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另一方面要靠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前后联系,进行知识整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学习生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块,字词的积累是进一步进行美学鉴赏的基础,是感受文字魅力的前提。例如,在讲到《李广射虎》时,可以回忆已经学习过的英雄人物,这样的复习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知识整合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旧知识再加工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知识框架,由易到难的一个推进过程。语文知识的前后联系性非常强,文字上的联系、主题立意上的联系、故事类型的联系等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可以将所有课本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回顾,进行知识整合,让知识前后贯通。

  二、跨学科联系——异曲同工

  如果说语文知识的由简入繁体现了知识的深度,那么语文与不同学科的交汇则体现了知识的广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深度和广度同样重要。不同学科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它们时而互为基础,时而互补。例如,只有了解生物上的萬物生长规律,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了解水的浮力,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曹冲称象会成功。将一个学科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是将知识由点连成直线的过程,不同知识体系息息相关;将不同学科相联系就是将知识由直线扩展到平面,由平面扩展到立体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遇到的知识点与其他学科交叉联系,既建立了知识的互通性,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语文是文学性学科,是基础性学科,与各科目之间的联系都非常紧密,数字、原理、基础知识是对文字文学性的支撑,文字的表意性又是进一步认识各学科知识的基础。社会不断强调需要十字型人才,其实就是在强调不同知识的沟通性,要打破知识壁垒,让不同的知识体系形成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辅助性地加上其他学科知识。教师的教学不仅是单一为了讲清楚某一知识点,还要将这一知识点放入复杂的知识体系中。

  三、重生活实践——知识应用

  现代教育的直观教学中有三种教学直观:语言直观、模像直观和实物直观,其中,实物直观是最容易吸收知识的方式。语言直观可以通过教师的描述实现;模像直观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设备实现;实物直观则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感知和感受。实物观察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亲身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在语文教学中,要强调知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从生活中感受语文的意境,将文字力量应用到生活之中。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片面强调课本学习的重要性,要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认识最终要服务于实践。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过程,就是一次追求美的历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在写稿的过程中,让学生重新认识与应用文字;在朗读的过程中,则是显示学生感受文字力量的过程,只有学生真正说出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们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语文需要通过生活去感受,语文所带来的语言和文字的力量也能反作用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应用语文,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是素质教育反复强调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利用语言文字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反作用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跳出文字与图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自去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五彩斑斓的美感。走进生活,能够让平面的语文课堂立体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美。

  参考文献:

  [1]万银洁.从课程出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1):4-10+2.

  [2]姜玉露.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33):2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