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态,大数据以从海量数据集合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为主要特征,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科学研究、生活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对于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等原因,导致了我国数据安全的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本文基于我国个人数据保护的现状,对相关的国内外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并对法规中被遗忘权实施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保护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数据;个人数据保护;通用数据保护法案;必要性;质疑
一、个人数据保护的背景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的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大数据的推广,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与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用户在各种平台上留下信息,后台人员会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残留的数据碎片进行分析,进而对用户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并预测用户未来的需求。在进行数据挖掘以后,用户得到了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可是在数据被集中处理,大数据应用被推广的过程中,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等问题也愈发严重。一方面,为了推动大数据的发展,出现了过度采集数据的现象,而且数据的集中处理也导致了数据的滥用,泄露以及非法交易的现象。另一方面,多源数据关联分析正在严重威胁用户隐私。现阶段,如果想要保证大数据应用的顺利推广,就必须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从技术和产业发展角度加快推进个人数据保护的相关工作,为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二、被遗忘权实施的必要性
在《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被遗忘权也叫擦除权,是指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控制者无不当延误地删除有关其的个人数据。我认为在当今社会,被遗忘权主要针对的是个人用户留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数据。就个人数据而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户主动提供的数据,比如日常生活中,邮箱,会员卡,社交网站注册时提供的个人基础的身份信息;第二类是被观测到的数据,是指用户通过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搜索留下的数据,只要我们使用了互联网平台,后台都会对我们检索的信息进行储存。例如往来邮件,联系人,今天下载或者播放的音乐,购买的物品等。如果开启了定位服务,每个平台都可以精确的知道我们所处的位置。诸如此类都是大数据平台通过我们的浏览观测到的数据。第三类数据类型是通过对第二类的数据进行挖掘得来。也称为推测出来的数据。是指平台后台的人员通过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我们浏览的频次,时长等指标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分析出我们行为和兴趣偏好。例如,当我们登陆某一电商品牌的时候,我们会收到推送。这些推送一般情况下都是我们近期搜索或者浏览的商品,还有与之相关的产品,而且价格和类型都很符合自己的要求,这种体验确实为消费者节省了时间,提供了便利。可是当我们在享受大数据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例如,我们会收到骚扰短信和电话,即使我们从来没有在那些平台上登记过个人信息。这就证明其他我们登记过信息的平台,或许是在信息储存的过程中发生问题,载有数据库被入侵,导致数据被窃取,或许是因为某些利益,不同平台将用户信息进行贩卖或者交换,进而得到更大的利益。无论哪种行为,用户的隐私都受到威胁。被遗忘权就是针对于这种现象而产生的。被遗忘权给了用户个人更多的权利去处理自己留在平台上的数据,当用户认为留在平台上的数据已经没有继续被平台存储的必要时,用户能要求平台将自己的数据全部清除。因为在大数据时代,所有的数据都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后台不仅仅可以获取用户本人的数据,也可以通过用户本人的数据进行近一步的挖掘,通过关联信息简介获得更多的隐私数据,这就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就目前而言,我国现有的关于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法律体系更不健全,用户个人涉及隐私的信息,在传输,存储,使用,销毁的过程中无法做到统一管理,个人隐私可能受到侵犯;对于企业、政府而言,具有敏感性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提高。因此,如果被遗忘权能得到实施,对于用户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都有很大意义。
三、被遗忘权面临的质疑
首先,被遗忘权所针对的信息主体有一定争议,其中已经去世,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公众人物争议最大。
已经去世的人,亲人的意愿不能完全代替已故亲属的意愿,在处理已故亲属尚未清除的数据时,亲人做出的决定也许与已故人的决定有一定出入,这就在被遗忘权的执行过程中产生阻碍;未成年人在进行决策时,往往无法理性的甄别自己的行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和决策具有监护的责任和义务,当未成年人的信息被毫无保留地暴露在网络空间,此时监护人的审查把关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尤其是在涉及电子商务的活动中,应当赋予未成年人的合法监护人行使被遗忘权的权利,同时不仅限于在信息社会服务之中;最后,对于公众人物而言,公众人物不同于其他人,尤其是娱乐明星,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保持一定的曝光度,维持一定的话题性。赋予公众人物被遗忘权与其社会职业属性不符,也会影响到民众的知情权。另外,不排除某些公众人物为了自我炒作而故意释放关于自己的负面信息,之后再行使被遗忘权这与团队和幕后运营方的利益不符。
其次,被遗忘权缺乏实践的可行性。在技术层面上,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复制任何公共的数据资料并且存储在任意地方,互联网本身控制不了这些行为。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如果用户要行使被遗忘权,将其他人保存的信息也进行彻底删除是一个难题。我们进一步考虑被遗忘权的执行范围,其应该在一个相对密闭的互联网环境中, 而当今的信息格局不太符合被遗忘权的执行要求,因此,被遗忘权在时间方面缺乏可行性。
最后,司法管辖也存在争议由于互联网的跨境协议,被遗忘权实施往往会面临复杂的管辖问题。一方面,若制定严格的国内法保护,则会扼杀信息的流通,我们都知道数据跨境流动能力对一国未来经济运行至关重要,如果因为执行被遗忘权而对一国的经济造成影响,那么问题并没有得到关键性的解决。有时候被遗忘权的执行甚至会侵犯到外国的司法主权,有涉及到司法层面的问题,这也十分棘手;另一方面,如果不提供足够的法律保护体系,则可能会导致数据的被滥用,甚至会被恐怖组织利用。此外,若加工处理数据的行为不在欧盟的范围内,这些行为又可能会对欧盟造成影响,这时欧盟的管辖权范围能不能延伸至此,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一般认为,行使管辖的基础在于领土主权,现代的理论又承认基于被告国籍等原因的管辖权的延伸,因此,互联网上的管辖冲突则给被遗忘权的行使制造了较大的难题。
虽然被遗忘权在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困难和争议,但是被遗忘权应该得到大家的關注。被遗忘权要想在个人数据保护方面起到作用,不仅需要国家根据本国国情以及以往的经验,将本国的个人数据保护的法规进一步细化,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更需要用户个人提高权利的行使意识,公民对于个人信息的重视通常是因为隐私遭到泄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时权力的行使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已经失去意义,因此,公民应该增加个人数据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国家和个人都认识到个人数据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大数据的发展才能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张建文,张哲.个人信息保护法域外效力研究——以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为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2):36-43.
[2]李媛.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3]记者 晓镜.欧盟通过最新《数据保护法》[N]. 人民邮电,2016-04-20(005).
[4]胡慧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