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平山堂图志》10卷并卷首1卷。为两淮盐运使赵之壁纂,原版刻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该志书以蜀冈山水为经,而以平山堂左右寺祠及园亭名胜为纬,加以撰述。全书共分五门:宸翰、图、名胜、艺文、杂识。其中有清代康熙、乾隆对平山堂及其周边名胜的御书、题咏、赏赐,有对当地名胜景观的详细描述,有关于平山堂及其周边景观建筑的赋、诗、记、序、铭等文学作品,有遗闻逸事,还有卷首的名胜全图,真实、直观地记录了当时的风景人文。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来阐述:一是《平山堂图志》对之后成书志书的影响;二是从《平山堂图志》看两淮盐运使及盐商对扬州文化的贡献,以俾于对该志书的文化价值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平山堂图志》;两淮盐运使;文化价值
一、《平山堂图志》对之后成书志书的影响
《平山堂图志》本来篇目有限,便于竟览,加之文字传神,故极具可读性,亦应为方志纂修所借鉴。《平山堂图志》“窃仿古人左图右书之义,勒成一书”,增加“图”一卷,使读者更觉赏心悦目,也为之后的成书的志书做了出色的参考借鉴。《平山堂图志》的图像与文字相比,为扬州的风景园林提供了更为具象的记录。《平山堂图志》的插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18世纪中叶扬州风景林园的重要线索。值得注意的是,18世纪对于扬州园林的记录和描写方式上,出现了从“文字”到“图像”的新趋向。在18世纪初,这些记录多为文字为主,到18世纪中叶,这些记录为文字与图像结合,到18世纪末,对于扬州园林的记录几乎纯以图像为主要载体。在1742年出版的《平山览胜志》中,对扬州园林的描写为纯文字,并无图片,在13年后的《平山堂图志》,在文字著述之前有10幅长卷的卷首图对应文字描述;到了23年后的《扬州画舫录》采用了32幅扬州园林的图像,并插入文字叙述中成为插图可以说《平山堂图志》的出现是18世纪对于扬州园林的记录和描写方式上,从“文字”到“图像”趋向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平山堂图志》成书之后的三十年出现了《扬州画舫录》,编者李斗在自序中言及“扬州自郡志邑志外,又有汪光禄应庚《平山揽胜志》、程太史梦星《平山堂小志》、赵转运之壁《平山堂图志》,言之详矣。”可见他对《平山堂图志》的认可与赞同,在考订名胜方面,多有袭用《平山堂图志》之处。略举数例:
《扬州画舫录》卷十六:言及“《图志》云:‘又有卓氏又有卓氏四烈墓,事迹详翰林院侍讲赵定求所撰墓铭,并载《艺文》。石刻藏司徒庙。”《扬州画舫录画舫》上引文字,全抄《平山堂图志》卷一《五烈祠》赵之壁之按语。“彭定求”,李斗误作“赵定求”。《图志》在“石刻藏司徒庙”句上,有“墓铭为编修汪士铉书”九字,李斗删去,使读者不知石刻之书者为谁人矣。这些无疑从侧面表露了《平山堂图志》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从《平山堂图志》看两淮盐运使及盐商对扬州文化的贡献
两淮盐运使是两淮盐业管理的高级官员,自明代起就一直掌握着盐业大权,其中对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十多人,如卢见曾、曾燠等。同是盐运使的赵之壁在他编纂的《平山堂图志》中更是多次收录了他们的作品和事迹。纵观整个清代,两淮盐运使不仅在经济上享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清代扬州是两淮盐运要地,盐商麋集,经济繁荣。两淮盐运使及盐商提倡风雅,组织文会,并直接参与各种文化的创造。担任两淮盐运使在扬州任职的赵之壁;潜口徽商,业鹾扬州,遂家江都的汪应庚;筑筱园,经营盐业,往来于淮、扬的程梦星,他们共同于扬州在平山堂有了交集,编纂志书,俾于后人。可以说盐运使、盐商同为扬州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编纂志书、参与学术文化的创造
清代,扬州作为淮南盐务中枢,一直是全国的金融中心。资财颇丰的两淮盐运使及盐商们在满足物质欲望之后,大多追求精神层面上的富足,因此两淮盐运使们常聚集文人,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活动之一就是直接参与编纂书籍,为保存文化做出了贡献。两淮盐运使及盐商大都精通翰墨,故而闲暇之余亦会直接参与书籍的编纂活动。如赵之壁于两淮盐运使政务闲暇之际,于乾隆三十年年(1765)年编纂了地方志《平山堂图志》。该志取裁旧志,核证群书,补缺订讹。体例较完备,搜罗也颇宏富,这点赵之壁在其书《凡例》中提及“今志博搜群籍,类别区分,庶几体裁略备。”可以说为方志事业做出了贡献。又如乾隆七年(1742)汪应庚所编的《平山揽胜志》和乾隆十六年(1751)程梦星编的《平山堂小志》,这在《平山堂图志》中都有提及,而且其还多次引用这两本志书。“平山堂旧有汪应庚《揽胜志》、程梦星《小志》,俱极古雅可观,但所重专在《艺文》一门,故事不无缺略。”
活动之二就是筹办大规模的文人集会并招揽学者做幕宾。这方面堪为代表的人物就是卢见曾,一生两度任两淮盐运使,雅好文学,喜接贤纳士,组织文会。乾隆二十二年,主持虹桥修禊,作七言律诗四首。《平山堂图志》中也多有提及此人,如:卢见曾购程梦星筱园旧基,“三贤祠”故编修程梦星筱园旧基。”招揽学者做幕宾,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如卢见曾招徕了惠栋、厉鹗、等一大批名流汇聚于其周围。《平山堂图志》中收录了多位其幕僚的诗词,如厉鹗被收录了7首诗词分别是卷六5首诗词、卷72首诗余。其中4次提到虹桥,应该和卢见曾主持虹桥修禊,有着些许联系。还有其他文人因为集会,聚集一起,饮酒赋诗,这在《平山堂图志》中更是常见。他们被收录的这些作品,无不展示出自己才学,从而也为扬州文化的发展汇入涓涓之流。
(二)建书馆,筑园亭
盐商通过兴办书馆,支持教育,提高了民众的总体文化素质。当时扬州著名的藏书楼有马氏小玲珑山馆,江氏紫玲珑阁,程氏筱园等,这些都是由盐商出资所建。《平山堂图志》中没有涉及小玲珑山馆、紫玲珑阁的具体内容,但提及了他们的修建者马曰琯和江春。关于马曰琯主要为被收录了3首诗;江春则有一段文字的涉及言净香园是其别业“净香园 奉宸苑卿江春别业。乾隆三十年,赐‘雨过净猗竹,夏前香想莲一联,又赐‘怡性堂三字额。”关于程氏筱园《平山堂图志》多有提及并收录了在筱园的集会的诗文3篇,分别为厉鹗1篇,马曰琯2篇。程氏筱园主人是程梦星。筱园本是扬州的一座小园,原本是种花所用,据《平山堂图志》可知后筱园成为三贤祠的旧基,由其好友卢见曾购得以祀先贤。
筑园亭这里主要指盐商汪应庚、汪立德、汪秉德祖孙三人乐善好施,修复并扩建平山堂,促进了扬州文化的发展,《平山堂图志》中多次涉,如增置洛春堂“今按:自宋迄今数百年,堂之废兴大概可考者如此。乾隆元年,光禄寺卿汪应庚重建,增置洛春堂于真赏楼后,又于堂之西为西园,应庚之子、知宁波府起时加修葺。”;还有平远楼,后其孙立德等增高为三级,飞槛凌虚,俯视鸟背,望江南诸山,尤历历如画;雍正十一年,同龚鉴一起重建了蜀冈西峰的五烈祠。关于汪立德、汪秉德兄弟由《平山堂图志》可知他们分别修建了小香雪、松岭长风和尺五楼,并共同校梓《平山堂小志》。
参考文献:
[1](清)赵之壁编纂.平山堂图志[M].光緒九年(1883)欧阳利见重刊本.
[2](清)李斗撰.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清)赵之壁编纂,高小健点校.平山堂图志[M].扬州:广陵书社,2004.
[4](清)汪应庚著.曾学文点校.平山揽胜志[M].扬州:广陵书社,2004.
[5]关传友.从《扬州画舫录》看徽商在扬州的造园活动[J].黄山学院学报.2003(4).
[6]吴莉莉.从《扬州画舫录》看两淮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作用[J].史志学刊2015(5).
[7]刘敏.论清代两淮盐运使对文化的贡献[J].图书情报研究.2015(4).
[8]都铭.“画意造园”的另一种范式 18世纪扬州风景绘画变迁与园林转型[J].新美术.2016(5).
[9]陆宁,马建民.清代宁夏籍两淮盐运使赵之壁生平考述[J].宁夏社会科学.2017(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