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余一鸣的《放下》,实在是让我们放不下

时间:2011/10/10 作者: 伦哥 热度: 331138
  余一鸣的《放下》,实在是让我们放不下
  
  余一鸣,一位江苏的青年作者,近两年来以一批极为强势的作品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我们的视野。尤其是他最近倾心创作的乡村三部曲给我们如今这个有一些疲惫、有一些温软、有一些浮躁的文坛吹来了一股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浑厚乡土色彩的清风,让整个小说界为之一振,不能不令我们对他刮目相看。
  
  原发表于《中国作家》第八期的中篇新作《放下》,是余一鸣乡村三部曲的第三部。也就在建国62周年的前夕,《小说月报》第10期和《中篇小说选刊》增刊第三辑几乎是同时出现在全国的书市上,喜爱阅读的朋友很惊喜地发现这两家在全国很权威的、也很受大众关注的选刊都选载了《放下》这部作品,这就不是一般的巧合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对《放下》这样一篇作品进行一番探究。是什么原因让这两家选刊的编辑们把他们挑剔的目光牢牢地锁定在这部作品上,作品里展示了什么样的内涵会让我们的编辑们那样地“放不下”。
  
  《放下》作为余一鸣乡村三部曲的最后一篇,写作手法和风格上基本是延袭了前两篇成功作品的套路和风格的,如果说前两篇作品基本没有涉足于对政界人物的正面披露的话,那么这篇作品恰好是弥补了这样一个缺憾。
  
  《放下》里面所描述的故事很有普遍性。谢无名,刘清水,刘和尚等人本来是非常亲近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个人的命运先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谢无名从当年的乡村教师下岗后,经过市场经济的淘洗横竖是发了财了。发了财的谢无名也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非要花费巨资在家乡的土地上圈出那么一大片来作为他返扑归真的农庄。这也罢了,钱多了你自己爱怎么用那是你自己的事,不会妨碍着别人。问题是谢无名似乎没有就此罢休的迹象,还多次通过互连网大肆宣扬他的填塘造湖,还生态以自然的理论,这当然就惹恼了很多的人。
  
  多年来,在这个湖塘交错的地区都是养鱼的好地方。几年前,也是这个谢无名煽惑着人们养殖一种叫喇蛄的小东西,并说这东西既吃水草又吃动物,繁殖快生长迅速,而且在南方大家都叫它小龙虾很有市场,于是大家便一哄而上,钱是源源不断地来了,但是对环境的大面积污染也是那样地不可避免,以致于造成了人们身体素质的下降,疑难疾病增加。在触目惊心的严峻现实面前,谢无名有一些后怕了,开始身体力行地站出来呼吁填塘还湖,再造一片江南美丽的湖光山色。谢无名的美好设想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觉得他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很多家庭东挪西借、有的甚至是借高利贷来建造的喇蛄塘现在刚刚看到一点效益,你就叫他们毁掉,他们自然是不会答应的。
  
  这些老百姓还是比较好对付的,他们充其量只能在心中对谢无名诅咒漫骂。但是他的学生、已经是一方人物的刘和尚就不那么好对付了,据说是黑白两道通吃的刘和尚对他一开始也是很客气的,仅仅是劝他出去走一走,过一段时间再回来。而最不好对付的是当地的政府部门了,按理说,县太爷们也是想为一方百姓办好事,为了大力招商引资特地举办“喇蛄文化节”,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此举的动机也是为了这一方老百姓能够早日地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这样的好事你谢无名有什么理由好干涉的呢?!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压,谢无名仍然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大唱对台戏,理由就是一条: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官方的最后一招,那就只有搬出了谢无名的学生,现在已经官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刘清水了。作品中对刘清水这个人物塑造很有些创意,她的每一次出现几乎都是和谢无名的坎坷一生紧密相连的。刘清水和谢无名同村,又是师生关系,而且在这层亲情关系的包裹下,她和他之间还有着那么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男女关系。按她的说法,过去每当自己遇到了难处,一定会想到找谢老师拿主意,但是这次刘清水很是为难了,谢无名成了她的对手。她不能不接下这样艰巨的任务,人在江湖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何况是官场。结果可想而知,谢无名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
  
  县委、县政府倾尽全力举办的“喇蛄文化节”当然是不会因为你谢无名的说三道四就偃旗息鼓的,该来的领导得来,该请的明星得请,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准备着,对付谢无名这样的人就交给刘和尚那帮下三烂吧。最终谢无名无奈之下只好离开这里再次来到了省城,并给刘清水留下了一个U盘。当然,刘清水也是糟心透了,她父亲直到死都还没有查清病因,侄儿招飞体检也因故被刷下了,前后两个亲人的身体都因为一种叫“横纹肌溶解症”的莫名其妙的病症而受到伤害,她不由得打开了谢无名给她留下的U盘,那上面是谢老师留下的很多篇呼吁环境保护的文章和数据详实的调查,矛头指向都是大力繁殖喇蛄后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刘清水似乎有些明白了谢无名始终不能“放下”这一片湖这一片水这一片塘还有这一群人的真正原因。她不露声色地把谢老师的这些文章发到了参加文化节采访的各路记者的笔记本电脑上,心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她要让谢老师被迫放下的那些东西,使更多的人放不下。
  
  每一次我阅读余一鸣的小说都有一种咀嚼的快感。阅读《放下》也一样,最开始以为是读懂了,思忖片刻似乎又不是那么很明白,他在作品的主线索外往往又会嵌入一些分枝,枝蔓间纵横交错树影婆娑很是能够给人以迷惑。如《放下》中刘清水和罗书记的关系看似要向纵深发展了,谁知作者话题一转又回到了主线;谢老师的学生刘和尚也是他倾注了很多心血的,是谢无名帮助他走进了主流社会,我们以为他会成为作品的一个主要角色,岂料也就是那么昙花一现等等。这些细节的描写都会让读者很好奇也很想去探个究竟,但是作者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开了,始终把握住自己作品的自然走向,让阅读者始终在“放下”和“放不下”上面去反复纠结。
  
  《放下》也基本上没有跳出“余氏”的写作技法,故事铺排得非常紧凑,讲述过程张扬而又雅致。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官场社会活脱脱的进行了立体的刻画,我个人觉得最值得肯定的是,现在的余一鸣真正开始大张旗鼓地用自己的作品来呼唤人们良知的回归、亲情的回归和田园风光的回归了。作品不多见地把矛头直指那种极其不负责任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而且非常理性地把这种压抑在他心头多年的悠悠思虑附着在谢无名的身上充分展现。作品还预示着如何保护环境、如何留给后人们一处美丽田园的任务是何等的艰巨,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是何等的巨大等等。这也是《放下》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沉重思索和全新感受。
  
  阅读完余一鸣的乡村三部曲《不二》、《入流》、《放下》,我个人觉得从题材的纵深层面能够更多地带给人们的思索来看,《放下》是很有些艺术特质的。我们可以借助这篇作品去细细考校我们社会生活里面的很多东西;假如从艺术上的张扬和暴发力来论的话,我个人觉得似乎《入流》就更加成熟更加辉煌一些了,而且《入流》能够带给读者极其强烈的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场景也是相当地壮观和感人,很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不二》主要情节写的是几个包工头的心路历程,因为我对这一群人的生活不是很特别地了解,所以就不能说得很具体。但是几部作品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强的阅读快意那倒是真的。这方面,我觉得我们要尤其感谢《中篇小说选刊》对余一鸣这位作者一如既往地关注,使得他创作的这三步曲都能够次第在该选刊上屡屡奏响,而且曲调是那样的激越高亢,旋律是那样的优美鼓舞人心。
  
  作品读到这个层面,我们似乎是到了“放下”的时候了,但是我的脑海里始终还在回荡着“喇蛄文化节”人潮涌动的喧嚣,眼前还在弥漫着喇蛄烹调出来的各种美味佳肴所腾起的重重烟雾。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还不能“放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再造风光迤俪的美好田园这样一件大事就不应该是谢无名一个人所能够承当的了,恐怕它和你、和我、和我们大家都有着很密切也很直接的关系,这也是我们所永远都不应该“放下”的一个沉重话题。
  
  感谢作者余一鸣为我们精心创作的作品,也感谢《中国作家》、《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刊物为读者的精彩呈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