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和就业教育,但由于我国高职学生和师资力量严重失衡,导致高职院校在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人均投入太少,大多数学生在高职院校中仅仅能够获得很肤浅的理论和技术指导,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更是难以可持续。而企业中新员工的学徒制能够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形成紧密的师徒关系,并能够形成工作和生活的有力引导。本文借鉴企业学徒制,分析了高职汽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汽车领域职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创新。
关键词:学徒制;高职;汽车课程;终身制
一、企业学徒制的特点及优势
师徒制是一种传统、直接和高效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快速地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徒弟,同时也有助于徒弟职场习惯和品性的塑造。师徒制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激发新员工学习和发问的积极性和胆量。新员工大多对新团队和新环境适应较慢,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时,由于与老员工不熟悉或者工作配合,一般不愿意或者不敢过分打扰其他人,从而导致融入团队和接手工作不顺畅,甚至会导致新员工对职场产生消极的态度。而在师徒制下,导师和学生捆绑在一个小团队中,负责同一个环节或模块,徒弟日常作为导师的助手,能够给导师带来正向的输出,因此也有信心和勇气与导师经常沟通交流。此外,师徒关系超越了普通的培训关系和同事关系,新员工在工作之余与导师一起就餐、娱乐等交流,能够更加随意自由地进行引导培训。
二是能够减少新员工成长中的弯路,提高培养效率。与普通的批量化培训相比,师徒在日常交流中能够将导师的心得和经验传递给徒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比新员工专业技能的提升更加重要。任何企业和团队除了有制度和流程,还需要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巧妙地进行工作安排以及与周边部门、相关人的沟通协作。而这些为人处事的技巧和经验是在公司培训材料里看不到的,但导师会对徒弟倾囊相授。
三是能够对新员工的性格和品性塑造起到决定性作用。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是徒弟在社会上行走的引路人和守护者,很多人在经历了社会的磨炼后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蜕变”。导师的为人和处事风格,在师徒长期互动中会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徒弟,从而对徒弟的职场和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和心性状态产生影响。
师徒制同样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新员工在导师的过度引导下可能会失去自我主张和规划;导师可能会将一些消极的理念和方法传递给徒弟,例如“混日子”和“投机”的技巧。此外,还容易形成以导师为中心的小团体,从而影响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
二、高职汽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汽车行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面对的消费者也普遍层次较高,因此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较好的个人素养,例如,汽车维修行业要求技师具备过硬的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性和较好的职业素养。如果维修人员缺乏责任心,那么很有可能给汽车留下安全隐患,危机车主及乘客的生命安全。但我国高职汽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高职汽车课程教学普遍效果不佳。我国目前人才市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可度尽管已经比以往改善很多,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平均质量,尤其是在总和素质方面还与需求方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汽车课程的教学需要充足的实训设施以及优质的导师进行持续投入,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和摸索后才能掌握复杂的汽车相关的知识技术。而我国大多数高职汽车专业的相关资源规模和质量,与庞大的学生数量相比严重不匹配。此外,师傅投入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精力较少,学生与导师手把手学习的机会少,从而导致汽车课程的实际效果不好。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不过硬,在进入职场后只能在低水平领域和岗位上从事基础性的工作,难以形成坚实的职场发展基础。
其次,高职汽车专业对学生的个人素养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匹配汽车行业较高的服务要求。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个人素质欠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缺乏,在面向客户的岗位上沟通交流能力不强、行为举止不得体等;二是学生的个人心性不够积极和成熟,表现为学生对待专业学习缺乏自信或追求,对未来发展迷茫,不能脚踏实地地积累和成长等。
三、企业学徒制在高职汽车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汽车专业应用师徒制培训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产业合作为基础
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的结合,能够将教学与就业融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实践机会。高职汽车课程可以与企业外包服务结合,学校承接合作企业的外包服务,如营销、维修、配件生产等,通过“经营化”教学可以提高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学校投入更多的资源提供支持。
(二)提高导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質
学徒制的关键在于导师,导师的能力和素质对学生起到模范的作用,只有学生从导师身上看到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积极地融入师徒关系中,脚踏实地地跟着师傅好好学、好好干。
(三)重视学生心理和品性的塑造
高职院校学生的内心相对脆弱,对自己和未来都缺乏信心,因此导师应在课程之外加强与学徒的交流,增加课外活动的数量和种类,在活动交流中提高师徒之间、小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导师将自身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学徒,与学徒成为一生的朋友,真正实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良好关系。
参考文献:
[1]陆超.现代学徒制下企业课堂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以“汽车配件营销与管理”课程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2]廖中文.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实践探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3]张杰.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汽车电气课程改革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2).
[4]李少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7(4).
[5]朱建柳.基于课程衔接视角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设计与实践——以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7(5).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