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课程构建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682
余小勇

  摘 要:高校学生党课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党员发展的必经程序和必备条件,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课程类型构建、模块构建、菜单构建、内容构建4个方面,探讨高校学生党课教育改革创新,总结探索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规律性,增强高校学生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党课教育教学质量,旨在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课程构建;改革创新

  高校学生党课教育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在探索中前进,一直以来受到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党课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如果以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来衡量,特别是在课程构建方面,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课程构建研究很有必要。

  一、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课程类型构建

  全国党校系统响应党中央号召,联系实际创新路径,加强培训求实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总结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被广大党员干部所接受和赞同。纵观近几年来,党课教育课程体系构成有课堂讲授、现场体验和社会实践三类课程,为高校学生党课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堂讲授课以“少而精”的讲授、讲座和研讨,让学员走进党的历史,感悟党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思考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现场体验课是把革命旧址、旧居转化为党课教育的新鲜课堂,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党课教育的生动教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当前改革开放时期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资源,成为学员接受革命精神洗礼的重要阵地。社会实践课是让学员深入农村、厂矿、企业、社区,在实践中找答案,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大类课程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大大增强了党课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于三大类型课程,即课堂讲授课、现场体验课、社会实践课,必须在教育思路和教育理念上搞清楚它们各自的功能定位,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课堂讲授课是从宏观的历史和现实层面,以革命传统和基本国情为主要内容,采取专题讲授或专题报告的形式,承担有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系统的理论教育。现场体验课是凭借特有的物化的历史资源,通过观看、讲授、体验,身临其境,睹物思人,现场感悟,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问题,揭示深刻,引起理性思考和心灵触动。社会实践课主要是从认识基本国情的层面展开,从实践中学习,把实践变成课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间环节和实现形式,是历史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桥梁。三者中间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各种类型的课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彰显自己的特色,形成“1+1+1﹥3”的合力效应。

  二、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课程模块构建

  模块式教育课程构建是指针对教育对象和教育专题,通过“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确定教育方案与课程安排。在教育计划确定与课程构建中,可以根据不同班次、不同专题与不同教育对象,采取“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党课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巩固以往教育成果和创新发展需要出发,高校学生党课教育需要建设一大批品牌课程,稳步组建下列8大教学模块。“历史眼光”教学模块:介绍党的历史脉络、历史关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引导树立科学的历史思维,借鉴历史智慧,正确对待和铭记党的历史。“理想信念”教学模块:学习共产党人在困难与失败面前的坚定信念、在诱惑与挫折面前的坚贞不屈、在奋斗征程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创新”教学模块: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把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宗旨意识”教学模块:认识党的宗旨的历史由来及其深刻内涵,深刻认识党的工作路线,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实现和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格魅力”教学模块: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显,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的道德情操和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廉洁自律”教学模块:学习模范党员干部正确对待生死苦乐、顺逆荣辱和贫富得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清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提高廉洁从政和拒腐防变能力。“基层党建”教学模块:了解先进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经验和党的基层社会整合本领,组织考察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基本国情”教学模块:了解广大农村、厂矿、企业、学校、社区发展状况和经济大开发实施情况,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本领。

  三、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课程菜单构建

  党课教育需求是现实的,历史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把教育的现实需求与客观存在的历史资源相对接,实现教育需求和客观历史资源的结合,共有三种途径。一是把教育需求课程化。把政治性和原则性的要求转换到教育层面,其可行方法就是把这些指导性的和原则性的要求学科化,具体点就是课程化。也就是说,用若干门互为补充又成体系的具体课程——课堂课、案例课、体验课、实践课、论坛课等,落实和转化对党课教育的根本要求。二是历史资源课程化。历史资源丰富庞杂,需要整合归类,其可行方法是拿教育需要的课程去归类。用课程去归类整合历史资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杂而不乱,重点突出。三是实现两者“当代转换”。以课程的方式把历史资源中蕴藏的深刻的内涵给呼唤出来、挖掘出来,以当代的视角和语境重新给予新的阐发和解释,为党课教育服务。课程化和“当代转换”的一个很好载体是教育案例的开发,教育案例典型性强、针对性强、凝练性强、研讨性强,这些特点非常适合高校学生党课教育。

  党课教育课程构建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有效加强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达到党课教育的目的。如,从大量教育实践来看,对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课教育,其课程可以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党性修养和争取入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光辉历程与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员条件和发展党员以及结业思想汇报等。思想汇报的内容主要与中国共产党、大学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关,但不局限于课堂内容,这些要求都要写进党课教育教学大纲。教育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除了对党课教育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还应根据时事发展加以更新,提出加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阐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充分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并提出相应是措施和办法。endprint

  四、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课程内容构建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新阶段,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新变化,呈现新特点。这无疑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才能更好地开展党课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一是坚持始终确保党性教育与时代同步。深入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并与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这也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客观要求。二是始终把实践作为检验党课成效的标尺。紧密结合实践需要,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课教育内容与课程更新。三是始终以更加开放的眼界谋划党课教育。高校学生党课教育内容设置与课程更新需要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其开放性是党课教育内容与课程更新生命力的源泉。

  高校学生党课教育设置的课程内容应当紧贴“党”字、紧扣“党”字,党章是贯穿党课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以及学生党支部委员、支部书记,进行科学、有效的分阶段、分层次的党课教育,也是高校党建链条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这个层面安排的党课教育的課程内容,应侧重于党建基本理论教育,可以由“历史选择了党、党忠诚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入手,继而讲授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最后以“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结束。对预备党员这个层面安排的党课教育的课程内容,应当从讲授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入手,继而讲授党员的义务与权利、党的组织关系、党的组织生活、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纪律、党的作风以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最后以预备党员应掌握的常用文书写作结束。对于学生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这个层面安排的党课教育的课程内容,应从讲授学生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入手,继而讲授学生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学生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的职责与分工,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原则与基本内容,学生党支部委员的党性修养等,最后以学生党支部委员的领导艺术与技巧、学生党支部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结束。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新时期、新阶段,作为高校党课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推动党课教育事业,不断推进党课教育改革,努力实现党课教育创新,只有这样,高校党建和学生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由此可见,加强高校学生党课教育创新力度,切实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校学生党课教育教学质量,关系重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l]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Z].2014(6).

  [2]欧阳旭辉.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辅导读本[Z].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3]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培训改革与创新研究(第一辑)[Z].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