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地方高校专利产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725
赵静

  摘 要:地方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专利产出是地方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表现,体现了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虽然地方高校专利产出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也存在专利产出激励机制不合理、专利归属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完善专利激励机制、建立专利产出评价机制、加强与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作来完善专利产出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专利产出;评价机制

  一、前言

  地方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地方高校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诸多国家级重大课题,其科技成果水平直接关系着高校知识技术转移和扩散的质量,进而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1]。近年来,随着各高校不断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环境,鼓励广大师生将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地方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攀升。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量不仅明显高于国外高校专利的申请量,还高于国内科研机构、工矿企业的平均水平。然而,地方高校专利提前终止率较高,专利申请质量不高[2]。专利产出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专利申请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成为了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专利产出

  (一)地方高校专利产出的界定

  地方高校专利产出,是指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科研创作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生产出的专利产品[3],一般指的是从专利申请到专利授权的整个过程。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是衡量专利产出的两个重要指标。

  专利数量分为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两个方面。专利申请量是指申请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相关申请文件并获得受理的数量,专利申请数量越多,表明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越高,社会就越有活力。专利授权量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经过一定的专利审查程序后授予专利权的数量,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授权量的总和。

  专利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反映,一方面是专利价值,具体指专利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越高其专利质量就越高;其次是专利客体,发明创造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影响最大。概括来说,专利质量决定着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程度和专利制度的运行效率,是比数量更重要的衡量地方高校专利制度的指标。

  (二)地方高校专利产出数量

  从最新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4],我国地方高校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工科类地方高校和综合类地方高校的专利变化趋势一致,而农林、医药、师范类高校,专利产出数量波动范围较大。

  985高校和211高校在科研能力、科研经费投入,以及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优势,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高于其他类别院校[5]。由于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所以文科类、农林医药类、师范类等专業范围相对狭窄的地方高校,其专利数量较工科类和综合类地方高校要少。

  (三)地方高校专利产出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方高校专利产出的因素主要有科研投入和科研管理两个方面。在科研投入方面,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对专利产出的影响非常显著,但是对于高校来说,研发经费的增加对不同高校专利产出的影响是不相同的;科研人员的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影响不大,但研发人员的质量对专利产出的影响较大。在科研管理方面,科研单位对专利活动的重视程度,专利激励政策、科研管理水平、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等对专利产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科研人员自身的学术素养、对专利活动的认识程度等都对专利产出有很大的影响;外部科研环境,包括外部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外部地域经济发展、国家科研战略导向、地方科研战略也都对专利产出有较大影响。

  三、地方高校专利产出存在的问题

  (一)专利产出激励机制不合理

  地方高校专利产出激励机制,指的是地方高校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与共同愿景,鼓励和引导地方高校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专利主体人的潜能,消除和减少阻碍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地方高校专利产出激励机制在提高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积极性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地方高校专利资助机制不合理。我国高校数量众多,专利申请量较大,一些地方高校会资助部分申请费、代理费和维持费,然而维持费用较高,多数地方高校没有支持3年后维持费的政策。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专利申请相关费用基本上都要从科研经费中支取,而多数项目经费都比较紧张,且专利维持费又较高,科研人员不愿意承担,专利成果转化等其他方面更无从谈起,导致专利申请质量较低。其次,地方高校专利产出奖励机制不完善。在许多地方高校,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都属于科研成果,与发表论文相比,申请专利的周期较长,尤其是发明专利,实质审查的周期很长。因此,对于一些核心技术,科研人员更倾向于发表论文或者申请科学技术奖,只有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才会去申请专利,使得核心技术流失、专利申请质量下降。

  (二)地方高校专利归属制度不完善

  专利归属制度是保护发明人合法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专利归属不明确,会给发明人的创造积极性带来很大影响。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职务发明权利的归属以物质技术条件为主要考虑因素,忽视了发明人在发明创造过程中的智力投入。发明创造,是发明人前期的智力投资、教育投资、社会生活投资等活动的综合产物,是发明人智慧的结晶,即智力投资的结果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忽视发明人的脑力劳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发明人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地方高校专利发明人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职工,另一类是在校学生。对于地方高校,学生参与发明创造所获专利的权利归属,专利法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地方高校对于在校学生专利权利归属的规定比较模糊。然而地方高校的在校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在发明创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起到辅助作用,不论高校学生是否受偿,整个发明过程中的脑力劳动都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地方高校在校学生参与发明创造应当享有发明人署名权,并获得奖酬。endprint

  四、完善地方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的措施

  (一)完善地方高校专利激励机制

  地方高校应把专利工作与参与项目、发表论文、申报科技奖励等任务同等对待。在科研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方面,应把专利质量放在首位,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造热情,使科研人员积极主动地去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从而产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

  地方高校在专利奖励方面,应高于法律规定的最低标准。专利成果与论文,应相对体现等价,不能简单地将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作为奖励的主要条件。对优秀的、具有市场潜力的专利予以相应的资金奖励。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的专利中,发明专利需经过实质审查,且只有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要求才能获得授权,相比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更能反映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性。基于此,地方高校应加强对发明专利的奖励力度,促进发明专利长期稳定发展,对实施率高、市场效益好的发明专利给予更多的奖勵。

  (二)建立地方高校专利产出评价机制

  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些基础性的科研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对其成果做出评价。专利在取得授权后,还需要经过很长的实际市场考验,才能真正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对其进行评价。针对这个问题,地方高校可以采取累计积分的措施,对于经过市场检验反映良好的专利,要根据积分对发明人予以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措施,逐步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转向注重专利质量,提升专利转化率方面来。进而鼓励科研人员多从事基础性的、长远性的工作,并真正发挥地方高校的基础科研实力,在此基础上与企业研究之间形成有效的合力。科研人员只有在这种宽松、安定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中,才能避免急功近利和速成效应,创造出高质量的专利。

  地方高校在建立专利产出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应把专利管理作为学校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将专利的申请数量、授权数量和实施绩效的考核,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及领导管理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以促进地方高校的专利运营管理能力。将专利成果作为衡量学校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以此来提高地方高校领导的专利管理意识。

  (三)加强与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作机制

  专利代理机构在整个地方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利代理机构对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这种形式下,代理机构能高效地为各种科技创新主体服务,能连接和促进地方高校与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从而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地方高校的科研实力雄厚,其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但部分地方高校因缺乏资金,导致科研成果不能转化。而地方企业拥有一定资金,但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可以加强与代理机构的合作,通过代理机构对现有技术进行评估,并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进而将创新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地方高校和市场联系不够紧密,虽然许多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但其成果并不一定符合市场的需求,且由于高校不具备把成果产品化的条件,这就使得许多创新成果的转化受到了限制。因此,地方高校要大力加强与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作,努力促成其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使创新成果不断为社会生产提供助推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与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李玉清,余德贵.我国高校专利产出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3):39-42.

  [3]曹勇,陈仁松.武汉高校专利实施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8).

  [4]教育部科技司.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2-2016)[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王之梓.高校专利实施的实证分析及其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2).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