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灵魂,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列宁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依据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列宁强调要坚持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对各阶层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增强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等。列宁的这一思想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统一起来,并根据時代特点及苏俄国情,率先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列宁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探索,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合法性信仰提供了依据和经验,也为社会主义国家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有益启示。可以说,研究列宁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总结这一思想在实践中的基本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保证意识形态安全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形成的必然性
如同任何思想意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样,列宁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也有其现实的客观根源。“十月革命”前后,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在批判和回击当时苏俄国内外的错误思潮中逐步地形成和发展了其意识形态安全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社会矛盾随着垄断组织的出现而有所缓解,资本主义经济依旧呈现出暂时繁荣的局面。同时,资产阶级实行政治改良,通过收买工人阶级中的上层来实施分化政策以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众多质疑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各种杂音,其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理论家伯恩施叫嚣得最厉害,他修改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使其为资本主义服务。正如列宁所说,对于无产阶级而言,马克思主义才是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一向被认为是革命理论的牢固基础,但是,现在到处都有说这些学说不完备和过时了。”[1]由此可见,修正主义的出现威胁着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发展,而列宁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正是在与修正主义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是俄国的大地主大资本家仍未绝迹,仍有一些残余分子在进行破坏活动,并不断地制造苏维埃政权必然失败的言论,形成恐慌,蛊惑人心。稍后,列宁为了巩固苏俄的社会主义政权而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而这些反动分子却别有用心地鼓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统治阶级为了在政治上向资本主义让步,妄图“把和平的经济建设变成对苏维埃政权的和平瓦解。”[2]对之,列宁针锋相对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要战胜资本家的一切反抗,不仅是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反抗,而且是最深刻、最强烈的思想上的反抗。”[3]综上所述,列宁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是在应对和回应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发展的。
二、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
虽然只是生活在苏俄社会主义建立的初期,加之英年早逝,因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不可能是系统化体系化的,但这并不影响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的丰富性。归纳起来看,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列宁认为,工人阶级没有办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普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任凭“工人运动的自发的发展,恰恰导致运动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支配”[4],这就要求有一个思想上的坚强领导者。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具有党性原则,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有各自的意识形态,这两种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并且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而党性也就成为区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为此,我们在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阵营的立场,并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确定革命的方式方法,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其政党的党性原则上体现出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确立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导核心,勇于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斗争,敢于进攻并销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并且不能模糊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阶级特性,这样才能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捍卫社会主义。在《怎么办?》中,列宁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来取得思想领导权的思想,即“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体系只是由于同其他的思想体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才获得了这个首位,而且也只有继续进行这种不懈的斗争,才能保持这个首位。[5]”
加强对群众特别是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对各阶层群众的意识形态教育,其目的在于构建意识形态教育的安全屏障。这是因为农民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而工人所占比例则较小,况且农民作为小私有者,更易被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洗脑”。有鉴于此,列宁首先强调了必须对农民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事实上,在十月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在全国发展了30多万党员,在农村却只有4122名党员,203个党支部。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列宁表示“无产阶级要争取农民的支持,就要把农民群众联合到自己方面来,以便用强力粉碎专制制度的反抗,并麻痹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6]无产阶级政党向农民灌输资产阶级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只是为了取得统治地位,劳动人民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向广大群众灌输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在青年中,因为“整个斗争的结局都将取决于青年,取决于青年大学生,尤其是青年工人。”[7]只有把青年作为培养目标才能够保证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的结局获得胜利。为此,列宁要求更换教材的内容,向青年灌输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政治常识列入课本,大力宣扬共产主义世界观,这就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增强广大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列宁认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必须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十月革命”是在小农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取得胜利的,群众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较为严重,人们被宗教意识形态所束缚,此外还存在着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残余。列宁认为:“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仍然比被剥削和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强烈。这些人采用各种办法,巧妙地利用各种机会,妄图通过这样那样的形式进攻和打垮苏维埃俄国。”[8]经过一系列思考,列宁写下了《论战斗唯物主义》、《论粮食税》、《关于无产阶级文化》等文章,试图破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群众思想的影响和控制。不仅如此,列宁进一步从经济利益的层面说明“政治教育的成果只能用经济状况的改善来衡量”[9],即要群众相信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满足其物质利益。不过,苏俄在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尽管一直强调无产阶级事业,但却严重损害了群众尤其是农民的切身利益,意识形态安全的群众基础也由此被削弱。所以,列宁在后期强调进行意识形态安全的宣传,反对将狭义的共产主义带到农村,共产主义的宣传教育必须同保护和满足农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三、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的现实启示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和特征已大不同于列宁所处的时代,但从世界范围看,我们这个时代依然是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时代,依然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和矛盾。因此,如何在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仍然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课题。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保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应该说列宁的思考和探索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要力避教条僵化,着力发挥主导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复杂而激烈,国内外敌对势力不会放弃对我们的群众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这会逐步削弱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群众基础。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与建设的根本思想,只有占领主导地位,才能确保无产阶级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从而巩固执政地位。列宁逝世以后,苏共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条化和僵化,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渐丧失了生机与活力。以此为鉴,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性又包容多样性,坚定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当今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主体多元化发展,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趋势。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自列宁之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毛泽东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0]江泽民表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1]对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并存发展的局面,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思想舆论部门责无旁贷,其他部门也要协同配合。为此,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时,思想舆论部门应该牢牢把握大局,服务于中心工作。列宁认为,在革命时期,社会民主党人的基本任务就是向群众揭示革命的发展形势,并向群众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唤醒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同时,引导无产阶级革命行动,最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立足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向人民群众宣传、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实际中让人民群众去主动了解和接受,并回答人民的困惑,由此体现出无产阶级政党指导国家建设的突出作用,引导更多人由自发而自觉地成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不断发展。列宁的这个思想启示我们必须全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全体人民的认同感,以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汇聚到经济发展的工作上来。其中,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即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敢于率先批评错误观点并和错误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同时,思想文化宣传部门必须牢牢掌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此外,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也需要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和文化多方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人人具有参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识。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列宁在其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中,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又肯定了无产阶级政党以及社会主义先进分子,在共产主义理论创造和宣传、教育及传播中的巨大作用。列宁的这一思想启示我们:首先,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充分肯定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以及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进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需,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指导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必须坚持群众观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只有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并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其次,我们也要认识到,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应机械地传播枯燥无味的抽象空洞的理论纲领,也不能形式化、教条化地喊“口号”,而必须贴近群众实际生活,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恰当的方式方法,并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教育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着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传播和践行活动,努力把广大青少年塑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而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
[2]列宁选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86.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
[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6.
[5]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8.
[6]列宁选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83.
[7]列宁选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30.
[8]列宁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3.
[9]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1.
[10]毛澤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
[1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