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理工科高校新生入学初期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模式不适应、学习兴趣不浓厚等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加强目标教育引导、破解大学认识误区、紧抓网络学风阵地等对策,引导理工科高校新生在入学初期就能较好地实现高中到大学学习的过渡,帮助大学新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理工科新生;入学初期;学风问题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更是新形势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当前高校新生在入学初期的学风存在着多种问题,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过程,新生班风学风建设是整个大学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优良的学风具有强大的熏陶、教化和推动作用,有助于新生的成长成才,建设优良学风能很好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因此,关注理工科高校新生入学初期的学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高校新生班风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工科高校新生入学初期的学风现状及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内在动力
高中学生大多学习生活在巨大的应试压力之下,高考成为最重要也是最终的一条衡量标准。在高中阶段,每一次周考、月考、学期考试都是学生们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高考就是最终的“人生大目标”。但在高考过后,紧绷的神经迅速放松,无论是否考上理想中的大学,都有一种“解脱感”,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心理均容易出现“真空期”,“休息和娱乐”成为生活的主线。在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考这条红线的警示,很多学生对大学学习及未来就业准备不足,不知道自己来到大学学习是为了什么,对于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大学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导致不少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整日浑浑噩噩、惰性丛生,迟到、旷课、缺考、挂科、降级等情况屡见不鲜,最终变成“学困生”、“睡觉生”、“游戏生”和“空心生”。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认识误区
高中阶段由于教师和家长的“严密监控”,很多学生能够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但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不再是唯一的出路,学习好不好无所谓,把要在大学玩得尽兴、过得舒心作为追求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大学学习存在三大误区。
1.误区一是经验主义作祟,过于理想化大学学习
这部分学生认为高中那么难熬都坚持下来了,大学学习应该也很轻松,用高中阶段的经验来应对完全陌生的大学学习,觉得大学课程只要刷刷题、背背公式,便能通过考试,其不知大学学习重在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果不认真听讲、思考,学了等于白学。另外,由于理工科学生需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等大量基础课程以及实验实训课程,课程难度大、课时数有限、学业任务重,学习难度远大于高中阶段,但部分学生不以为意,总觉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中功底很容易就可以补上来,但往往事与愿违。对大学学习难度的过于乐观和对高中学习经验的过分依赖,使得这类学生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继而滋生懒惰、迷茫等心态,最终在大学学习中逐渐落入后进生行列。
2.误区二是道听途说,错估大学学习重要性
在网络和亲朋好友的“不实”描述下,大学成了自由放纵的失乐园,迈入大学就意味着不用刻苦学习,进入青春放纵的嘉年华。甚至很多老师和家长在高考前会鼓励学生“进入大学就完事大吉了”、“大学很自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努力高考就是为了在大学好好享受”等等,这些言论和氛围都对大学新生对学习的认知产生了不良影响。部分学生由于道听途说、偏听偏信了这类“谎言”,使得他们在大学入学后,便一味放纵玩乐、忽视学习,缺少对自身的约束和警示,错估了大学学习的重要性,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和学习时光。
3.误区三是过度放大个人喜好,专业学习意识淡薄
部分学生对于高考专业志愿并不了解,也包括志愿调剂生,他们对所学专业认识浅薄,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更是一无所知。这类学生在专业学习初期突然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有所不同,不适应相关学习内容,对于专业知识的及课程学习在心理上出现抵触、逃避、畏难、放弃等反应。总是强调只想学自己喜欢的课程,在进入大学学习后也不愿深入了解,总想着转专业、换方向,对本专业学习自我放弃,缺乏应有的学习态度。根据近几年在本校观察发现,转专业学生的学习往往没有想象中的巨大提升,反而因为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逐渐走向没落。
(三)学习模式不适应,角色转换滞后
高中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模式大多是为了应试教育和高考这条红线,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形式,多为“灌输式”或“填鸭式”,教育教学更多的是一种重复性学习和不断练习强化的过程,学习内容、时间、模式、场所较为固定。但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模式与中学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两者直接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衔接预备,大学更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角,教风更加自由、发散,学习内容繁多且深入,往往一堂课会讲述多个知识点,更多的需要学生课后自行深入学习。面对截然不同的两种教育学习模式,很多大学新生不能很好的适应,总停留在高中阶段的“等、靠、要”思想,寄希望于老师的全面辅导不去自主专研,时间一久这部分学生便出现了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破罐破摔”、迷茫困惑、厌学情绪,甚至心理问题,出现角色混乱的现象。
(四)学习兴趣不浓厚,沉迷网络诱惑
由于学习能力、角色转换、认识误区、环境影响等情况的存在,使得部分大学新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和学习问题,他们往往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把上大学当做对父母的交代,诚信意识淡薄,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行为屡屡发生。这类学生从高中阶段始便未对学习产生自发的兴趣,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对待知识的获取及能力的培养,甚至提出“六十分万岁,多一分受罪”的口号,这部分大学生表面上学习“不落后”,但实际上却并未有真正的收获与成长。此外,由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更强,面对网络上的种种诱惑,由于学习目标、态度、模式、兴趣的缺失,使得他们很容易便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甚至影响其自身正常的社会化功能。
二、理工科高校新生入学初期的学风建设对策思考
(一)加强目标教育引导,激发大学生学习内动力
大学学习生活如海上航行,没有目标任何方向的风都会是逆风。理工科高校新生在入学初期目标不明确,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榜样示范教育、师兄师姐朋辈教育以及文化实践教育等方式加强目标教育引导,帮助新生在刚入学时,尽快找到自身奋斗的目标,激发学习内动力。
(二)破解大学认识误区,端正新生学习态度
面对新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误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想结合,有针对性的引导大学生新生破解认识误区,重新端正学习态度。在新生入学初期,针对“经验主义”作祟的问题,可以对新生进行严格管理,督促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适当开设“试听课程”或“旁听课程”让新生提早感受《高等数学》等难点课程的学习难度;针对“道听途说”认识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强规章制度教育,同时保持与新生家长的良好沟通联络,实现“家-校”联合培养;针对专业意识淡薄等问题,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利用专业导论课程、知名学者讲座、师生互动交流等形式,引导并培养新生专业学习兴趣。
(三)紧抓网络学风建设新阵地,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引导
当前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出生的一代,网络对于大学新生有着极强的诱惑力,部分大学新生入学后迅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新生学风建设更应紧抓网络学风建设新阵地,利用自媒体技术,通过微视频、照片、短文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风建设,更易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同时,应紧跟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在新生入学初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通过学术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讲座等形式,激发新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立俊,林良盛等.新时期加强工科院校新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124-126.
[2]张皓月.加强学风建设:从大一新生抓起[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3(4):113-117.
[3]雷世富. 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J]. 高教论坛, 2014(8):87-90.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