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试是在特定场景下,以招聘者对应聘者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考试活动。是决定应聘者能否进入组织的最终环节,是单位、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那么应聘者如何在短时间之内获得招聘者的青睐,招聘者也能在这短时间之内发现符合岗位的人才。肢体语言对面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聘者可根据面试官的表情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可通过修饰自已的肢体语言,扬长避短获得招聘者的好感,从而得到就业机会;另外招聘者可以根据应聘者的肢体语言来判断应聘者的个体倾向性、特质等是否符合岗位的需求,从而择优录取。
关键词:肢体语言;面试;应聘者;招聘者
一、研究背景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优秀的人才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应聘者需要能够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面试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应聘者通往发展平台的重要环节。因此招聘者对应聘者的选择上的有哪些偏好、细节等为招聘者所关注;应聘者希望在有限的面试情境下更多地展现自己的优势,为用人单位所发现,这些问题可以提供许多的研究思路。
二、概述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它是由生理唤起、认知解释、主观感觉、行为表达这四部分组成的过程。情绪的行为表达称为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籍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的含义,包括面部表情、衣着、眼神、身体和肢体在内的许多非语言信号;狭义的含义,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非语言信息表达。
面试是单位、公司挑选员工的一种重要方法。面试给招聘者和应聘者提供了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能使招聘者和应聘者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双方都可更准确做出聘用与否、受聘与否的决定。
之所以在人员选拔中设置面试环节,是由于许多的社会学变量(如性格、地位以及能力的判断)是可以通过微观层面的肢体语言体现的,而面试时,招聘者能通过面试观察应聘者的肢体语言表达出的隐性含义评判其心理特征是否符合岗位的需要,从而决定是否录用。因此,有理由相信肢体语言对面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也针对这一论点开展了大量研究。
三、肢体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1644年,约翰·布尔沃就曾在肢体语言研究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并出版了专著《手势研究:手部的自然语言》,这本书被视为人们对肢体语言研究的开创性研究;直到1790年,朱利叶斯·法斯特完成了一本著名的专著《体态语言》,才真正使得人们注意到肢体语言的重要性,从此打开了人们研究肢体语言的大门;19世纪70年代末期,达尔文在其专著《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此,将肢体语言的研究引入了科学的殿堂。
进入20世纪后,人们对肢体语言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开始将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引入到对肢体语言的研究当中,对人类的肢体语言及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涌现出像舍夫兰、尼尔森、赫斯、艾克曼等一大批肢体语言研究专家、微表情专家、识谎专家,但在国内,专门研究人类肢体语言的专家屈指可数,有建设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且大多数成果也缺少本土化特色。
过去十几年,人类在理解情绪的功能和神经结构基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对人类如何加工情绪的理解,几乎是完全建立在对面部表情知觉的研究之上的(Adolphs,2002a)
关于整个肢体语言知觉的研究比面部表情知觉的研究落后很多。只是在近几年,关于情绪知觉的研究及相关学科才开始关注身体和四肢的动作和姿势。B. de Gelder(2009)对情绪知觉的研究有如下总结:95%的关于人类情绪的研究都是用面部表情刺激作为实验材料,用人类声调、音乐和环境声响等提供的信息進行的研究组成剩下的5%,这其中关于整个肢体语言的研究只占最小的比例。
四、研究的意义
(一)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提供个体情绪状态方面的信息
例如,恐惧的肢体语言能暗示威胁的出现,以及做出此肢体语言的个体将如何应对这一威胁:你可能会出做出“或战或逃”的反应,会做出恐惧的面部表情,还会哭,会大声喊叫。因此,肢体语言揭示了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
杨歆喃在《情绪肢体语言对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研究》一文中指出,肢体和面部表达的情绪相一致时,是有助于情绪的准确识别的。这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他认为:从面孔读取的情绪信息,既受面孔表达的实际情绪影响,又受面孔结合的情绪肢体背景的影响。这种影响似乎与面孔情绪强度无关[4]。
(二)肢体语言可以帮助我们使信息传达的更完整
据研究发现:单纯的语言形式只占7%,声调占38%,另外的55%的信息都要用非言语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因此,肢体语言也成为人们判定事物和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五、肢体语言在面试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面试中,一方面招聘者也可以有意识地对应聘者的肢体语言进行观察,判断其真正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聘者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进行印象管理。
周婵在《面试情境下肢体语言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销售人员面试招聘为例》一文中指出:并不是在所有的面试中使用肢体语言越多越好,而是要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肢体语言使用。经研究发现:应聘者可以根据具体考察问题的维度,采用不同的肢体语言:1.在回答运机维度问题时,运用多肢体语言效果最佳;2.在回答特质维度问题时,运用固定单一肢体语言的成绩效果最佳。
(一)应聘者可根据面试官的表情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例如: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望向被面试者时瞳孔扩张,这个时候,可认定为他对应聘者产生的积极的想法,如果应聘者正在回答某类问题,应聘者则可就此类话题谈论下去,以赢得面试官的好感。
此外,在面试过程中,仔细观察招聘者在思考动作之后的表情,因为此表情有决定性的含义。如果做出双肩交叉等动作则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持否定观点和态度,也可能是招聘者怀有一种防御自卫的心理;如果做出开放的肢体语言则表示对应聘者持肯定的观点和态度。
(二)应聘者通过修饰自已的肢体语言,扬长避短获得招聘者的好感,从而得到就业机会
1.在回答动机维度问题时:
例:面试官:“你为什么来应聘此工作?”
应聘者:“我认为此工作是我从小的理想,而且我有能力能做好此工作。”
应聘者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可用摊开手掌这一手势,向面试官展示自身的诚意;也可用尖塔型手势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自信。
2.在回答特质维度问题时:
例:面试官:“你准备怎么样克服工作的因难?”
应聘者:“首先,单位交给我的工作我必须完成;其次,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会通过各种渠道找出原因并解决它。
(三)招聘者可以根据应聘者的肢体语言来判断应聘者的个体倾向性、特质、品性等是否符合岗位的需求,从而择优录取
例如: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来判断应聘者是是否撒谎呢?招聘者可通过这几个动作来观察:
1.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遮住自己的嘴,那么他很可能是在撒谎;
2.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触摸鼻子,那么他有可能是在撒谎(因为有时候人们做出这个动作是因为过敏或者感冒);
3.如果一个人在說话的时候摩擦眼睛,那么他很可能是在撒谎;
4.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抓挠脖子,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撒谎;
5.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拉拽衣领,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撒谎;
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下半部分的肢体动作会大量增加,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撒谎。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亚伦·皮斯 芭芭拉·皮斯.《身体语言密码》.中国城市出版社,2015.
[3]周婵.《面试情境下肢体语言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销售人员面试招聘为例》.中国知网,2016.
[4]杨歆喃.《情绪肢体语言对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研究》.万方.2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