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刍议构筑关爱企业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150
陈冲

  摘 要:弱势群体是社会和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地位和心理特征,阐述了构筑关爱弱势群体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构筑关爱弱势群体长效机制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关爱;企业;弱势群体;长效机制;创新

  弱势群体是社会和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往往被看做游离于企业之外的群体,如何建立和加强弱势群体长效关爱、服务机制,确保他们工作、生活的安定,情绪、情感的和顺,帮助他们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值得每一个企业深思熟虑的现实课题。

  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地位以及心理特征

  (一)个体特征

  知识储备不足,部分人存在文化知识不高的特点。 技能单——国有企业中分工细化、流水生产程序,使他们难以有更多的经历去学习其他的技能,再就业的可能性不大。

  (二)生存现状

  负担沉重——他们一般都已到了中年阶段,是家庭中主要经济来源的创造者,且大都有年老体弱的长辈需要赡养,还有年幼的子女需要供养,因此他们往往经济压力较大、可支配收入不多。

  (三)心理趋向

  观念滞后——由于身体缺陷,他们接受的正规培训教育不多,思想观念大都落后于新形势,对新事物不闻不问、接触较少,在职业心理上存在着 “二难选择”,一方面急于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一方面又人为地限制了就业范围。心理失衡——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心理负担加重,失落情绪加剧,由于缺乏适当的宣泄和正确的疏导,不少人的情绪会出现偏激。

  二、企业关爱弱势群体加强关爱、服务的重要性

  (一)实践“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他们当年的牺牲和奉献,才使得企业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在今天产业提升、科技进步、福利优化的改革硕果中,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拓宽各种渠道,让他们得以参与、得以分享。

  (二)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大局的需要

  由于生活的压力,弱势群体人员在心理上大多有无奈、多疑等现象。因此,妥善地处置各类矛盾,做好思想安抚工作,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推动企业持续改革长效提升的需要

  弱势群体的安定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中急需妥善处置的一项主要矛盾。因此,时刻把他们的冷暖安危放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是推动企业持续改革、长效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构建关爱、服务弱势群体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架构一道双向贯通的桥梁

  建立动态管理模式。为每一位弱势群体建立专卡,跟踪、更新动态记录;对需阶段性重点辅助的对象确立一对一联系人制度;以块为单位建立弱势群体互助活动小组;和弱势群体所在街道、居委保持热线联系等。这些昔日良好的联络、覆盖方式都应继续沿用并完善,从而把关爱和服务辐射到每一位弱势群体人员中。

  建立双向互动平台。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可以建立弱势群体人员管理、服务网页或信息发布平台,把企业所了解到的各类新政策、新就业动向等为每一位人员展示、介绍,为他们及时输送信息专递、建立网上互动的无障碍通道。

  帮困救助、开发扶贫。为弱势群体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需要做好对他们的思想疏导,更要千方百计地开拓帮困扶贫的新渠道。

  畅通送温暖通道。企业应拓宽弱势群体情况快速反应通道,当一旦了解到他们突发困难消息时,职能部门即可快速处置、及时援助,使弱势群体人员从心理到实际都能彻底摆脱被遗忘的阴影。

  开辟再就业新路。企业帮困要从根本上帮助弱势群体,自立自强解决他们的生计。因此,加强就业培训、更新择业观念等摆放到议事日程上,真正为弱势群体营造一个安全港湾。

  (二)传承与创新并举

  1.更新管理工作的内容

  弱势群体一般在面对人生时会有自卑感;在面对社会时会发生攀比心态;在面对择业时会有图舒适倾向。因此,需在管理工作中突出观念转变、行为调适、人际融合等辅助内容。

  抓政策的解读。在企业体制改革、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和法则,职能部门务必用心为弱势群体辅导解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形势,及时了解各类可利用的政策机遇。

  抓观念的提升。一是信念教育,帮助他们确立自信和自尊;二是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扬长避短,选择适应的工作岗位;三是素质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四是法制教育,帮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

  2.更新管理工作的方法

  心理疏导是开展弱势群体关爱、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循循善诱、和风细雨的沟通、对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通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学会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

  创新宣泄舒缓渠道。企业要为弱势群体建立定期敞开心扉说真话的平台,可运用座谈、询问、倾听和沟通等方式,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运用分析、剖白等方式,让他们消除忧虑感、失落感,达到自我宣泄、自我矫正的目的,促使积压在心底的不良情绪得到抑制、心理压力得到舒缓。

  突出亲情管理。对弱势群体应更注重亲情化服务,切实在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这三个环节上下功夫。要提倡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服务理念,要履行少讲空话、多办实事的服务风格,为他们遮风挡雨,送上最直接、最现实的关怀和帮助。

  (三)把握个性强化对应性

  笔者认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工作,需要将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相结合,突出针对性;需要将理性化宣传教育与脚踏实地为弱势群体办实事相结合,注重实效性;需要跟上時代发展的步伐,探索开创对弱势群体良性管理、全面服务的新局面。

  1.突出以人为本

  对弱势群体的管理工作应区别于一般企业的职工,力避大而全的系统教育,强调因人施教、因事行教,一时一教,在尽力搭准弱势群体“心病脉搏”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性的疏导和化解。

  把握对象需求。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必须正确把握工作对象的现状,注重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情绪,关心他们的疾苦,努力做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办他们所需,解他们之难。

  找准切入基点。把以人为本、情系民生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组织保障,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弱势群体人员更深切地体会到企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增进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建立联合运作机制

  形成系统化。实现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就要把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企业组织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承担管理、服务弱势群体中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所有管理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新局面。

  力求科学化。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就要增强对弱势群体人员的共性预见性,增强工作方法的适应性。要按阶段定时进行疏理、分析弱势群体的各类状况,找出共性的倾向和特点,找出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事件和重点人员,采取相契合的实在的预防、辅佐措施。

  实现创新化。实现管理工作的创新化,要求从事管理、服务弱势群体的干部讲究引导艺术,改善办事程序,追求实际效果;另一方面要求运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逐步建立管理工作的新阵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