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早接触临床”在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897
曹礼荣++雷辉

  摘 要:目的探讨“早接触临床”模式對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影响。方法抽取我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2”教改班 12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从第3学期开始对其进行“早接触临床”培养模式。从同年级普通班级随机抽取1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模式。结果实验组95%学生认为早接触临床能够巩固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动手能力。实验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接触临床可促进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实践;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临床医学专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培养职业素质高、临床实践能力强、具备多种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要求。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优秀人才,是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早期接触临床是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1],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国内外很多研究都发现,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学生[2]。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我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2”教改班120名学生为实验组,选取我校2015级临床医学学专业普通班120名学生做为对照组。

  (二)方法

  将实验组学生分为12组每组10人,在附属医院通过考核选拔12名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医师作为临床老师,实行“导师制”带教,一名临床教师负责一组学生。每周安排三次到科室临床学习,各科室轮转。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模式。

  (三)效果评价

  设计调查问卷(均采用百分制),由专职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学生中进行调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调研内容相同。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95%学生认为早接触临床能够巩固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动手能力,在语言表达、沟通技巧、逻辑思维,还是查体技巧等方面实验组表现的更加从容、准确,有利于教学互动,体现临床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多维性。实验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丰富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习或独立承担医疗工作储备必要的临床知识和经验[3]。“早接触临床”让学生将理论与临床病例诊治在时间上紧密结合起来,学科知识内化、融合“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与病人的近距离接触和交流,让学生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切身体会到医生这个角色的特点,与病人的亲身接触加深了对各种疾病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激励学生坚定职业素质,培养了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临床思维能力。在接触临床的过程中,学生自身作为医生的使命感、职业认同感不断加强,这对其日后的各种课程学习有一种激励和振奋作用,有利于增强其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

  参考文献:

  [1]郑少燕,谭海珠,蔡琮,等.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255—256.

  [2]Steele D,Susman J,McCurdy F,et a1.The Interdisciplinary Generalist Project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J].Acad Med,2001,76(4):121—126.

  [3]司丽静,曹小平,杜凤呜.早期接触临床对提高麻醉本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3): 332-334.

  [4]徐义勇,单秋,蔡少华.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早临床"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5,10:116-11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