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推行而逐渐发生转变,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也逐渐成为了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逐渐成为了高职教育所重点关注的课题。当前我國高职思政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专业类教学更是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恰巧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当前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现状,寻找提升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有效措施,进而通过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改革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实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过多的将重心放在了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方向,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高职院校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仅仅是通过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来进行培养,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当前全国教育改革“课程思政”的大背景发展下,专项课程教学也将纳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如何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度就成为摆在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在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课程当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能够同步执行,进而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下,在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下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旨在为专业教育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当下一种新兴的思政政治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当中执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有效宣传,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2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双向推进的教育改革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了重要讲话,强调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改革理念,动员全国教育领域要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在这种教育改革背景下,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在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鼓励推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旨在战略层面上响应国家构建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三维推进的教育改革战略。
1.3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意义。
高职院校在立足专业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挖掘专业具备的特色和思想政治属性,以此为抓手,着力开展专业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多维化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专业课程教学功能进行有机的整合,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和谐统一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推进能够帮助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专业引导的巨大优势,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现状
2.1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力度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发展相对较晚,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力度不足,无法真正的激发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较多,教学过程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创新力度也不足,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率降低,思政政治教育开展效果不佳。此外,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制约高职课程思想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教师并不能够有效挖掘出专业内容中的思想教学元素,使得思想政治教学与专业教学难以实现高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初衷就难以实现。
2.2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视程度不足。
一直以来,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才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主要方向,多年以来,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全能型素质人才的教育改革倡导下,将大量的教育资源放在了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过程当中,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的培养,导致了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重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也难以得到正确的认识,这种重视程度的不足造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之路没能得到有效开展,制约了我国“三全育人”的教学改革发展战略,违背了教育改革关于提升“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
2.3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完善,评价机制也不健全,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要求下,当前的课程教学模式在考核方式上相对单一,评价指标设立也不够科学,对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评价缺乏全面性,无法真正的衡量出专业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应用效果。此外,教师在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以考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效果为主要考核依据,违背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专业教学开展的教学初衷,教学评价机制就无法真正的衡量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三、 提升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有效措施
3.1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的方式和内容。
在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切实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就要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分组答辩、班级演讲、AI教学情境模拟等创新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或网红话题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围绕社会热点话题的政治影响来进行课堂教学讨论,将思政实事与专业理论进行创新融合,改善课程思政下专业教学的枯燥性,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3.2加强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重视程度。
在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既面临着重大考验,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高职院校从管理层到专业教师都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示,推进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步发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能型素质教育。此外,专业教师也要切实提升自身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思想教学对专业教学的正确引导作用。
3.3完善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价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要构建科学、完善、全面的教学模式评价考核机制,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应用效果进行客观的反应和真实的考量。首先,在综合全面原则的基础上,高职课程教学评价考核机制要将思政教学考核内容与专业教学考核内容提升到一个考核层面上来;其次,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有效性考核的教学指标和评价标准,真实的反映出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应用的效果;第三,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素质的評价考核,对学生的德育和知育进行双向并进式考核,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德才配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倩,邹菲菲.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及效果分析[J].改革与开放 ,2011(14):174.
[2]张宏彬.高职院校如何实施课程思政[J].中国教育报,2019-4-16(11).
本文系201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JXJG-19-71-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