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8513
葛爱荣 梅可红

  

  摘要:

  为了解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现状及两者差异,本研究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对57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总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个人力3因子上存在年级差异。(2)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总分处于中等水平;在各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情绪控制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3)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因子以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对比研究

  0引言

  所谓心理韧性是指当个体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快速恢复其自身的能力,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目前关于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状况的研究在逐年增加,近期研究表明,心理韧性低的留守中学生在不利环境中可能会表现出更多不良癥状[1]。但总的来说,这类研究主要涉及到某一区域的留守中小学生,贵州省作为留守儿童较为密集的省份,了解贵州省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现状,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发展差异,对提高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施测对象

  在贵州六所留守较多的中学中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一年级的中学生,发放问卷共620份,回收有效问卷570份,问卷有效率为91.93%。其中留守中学生273名;男生118名,女生155名。非留守中学生297名;男生141名,女生156名。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是由胡月琴和甘怡群在2008年编制[2]。问卷共27个题目,共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制。部分题目反向计分,分数越高心理韧性越好,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3[3]。

  1.3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由主试把问卷发放给被试,并对其使用统一语言加以指导,填写完毕后由施测者收回问卷,逐一审查,剔除无效问卷并统计数据。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22.0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测试结果

  2.1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特点研究

  2.1.1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得分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得分为M=3.07,SD=0.39;与常模相比(3.43±0.5)[7]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个人力上的积极认知得分最高( 3.43±0.75)。

  2.1.2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性别与年级维度上的得分情况

  经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各因子在性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经方差分析可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F= 2.73,p<0.05)、情绪控制(F= 4.23,p<0.01)、积极认知(F= 11.79,p<0.01)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2.2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特点研究

  2.2.1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得分基本情况

  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总分的均值为3.2473,标准差为0.56,与常模相比,属于中等水平。

  2.2.2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性别及年级上的得分情况

  经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在情绪控制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 -2.170,p<0.05),具体而言,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由方差分析可知,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在目标专注(F= 41.00,p<0.01)、情绪控制(F= 4.11,p<0.01)、积极认知(F= 31.07,p<0.01)、人际协助(F= 19.28,p<0.01)、家庭支持(F= 12.20,p<0.01)等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2.3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研究

  由表1可知,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除在目标专注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因子上差异均显著,在家庭支持和总分上差异极其显著。具体而言非留守中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留守中学生。

  3讨论

  3.1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的发展特点分析

  3.1.1? 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得分基本情况分析

  由前文可知,贵州省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与张海芹[4]的研究一致。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大多生活困苦,为了生存其父母大都外出务工或经商,他们被迫与长辈留守在家,长辈年龄较大,给他们提的支持相对较少,再加上他们自身年龄较小,自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较差,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与父母沟通,所以导致他们心理韧性水平偏低。

  3.1.2? 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在性别及年级上的得分情况

  由前可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各因子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无论男女,均需要父母的关爱与照顾,但现实情况是父母远离,使其缺乏情感支持,所以其心理韧性水平偏低,表现在性别上无太大差别。

  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在个人力3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根据事后多重比较可知,初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初三年级。究其原因在于,初二学生学习生活趋于稳定状态,而初一和高一学生刚刚进入新环境,极易对生活学习产生诸多不适,而初三学生则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和学习压力的上升,致使其心理韧性降低。

  3.2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发展特点分析

  3.2.1? 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得分基本情况分析

  由前可知,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总分为3.2473,处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在于非留守中学生有父母陪伴,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随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在情感上得到的支持更多。

  3.2.2? 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得分在性别及年级上得分情况

  由前文可知,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在情绪控制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可能是因为女生比男生敏感,而男生较女生理性,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非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各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根据事后多重比较可知,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因子水平上初一年级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是因为初一刚步入新的阶段,对于自己的生活充满期待,而初二、初三对学习生活丧失了新鲜感,再加上学习任务繁重,生活琐事增加,导致他们的心理韧性水平降低。

  3.3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对比研究

  由上可知,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除在目标专注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留守中学生的得分均高于留守中学生。

  众所周知,留守中学生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他们的生活一般由爷爺奶奶等隔辈亲或周围邻居来照顾,他们与父母的交流较少,得到的关爱也较少,由于家境贫寒,平时忙于家务,渐渐养成遇事靠自己,比较封闭,自卑,性格孤僻,他们看待问题比较消极,而非留守中学生,得到的父母关爱较多,遇事情有父母安慰和陪伴,因此他们面对事情时往往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所以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明显低于留守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华,丁新胜,王庆云等,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及一般效能感的干预研究[J].2016.30(11):801-803.

  [2]余益兵.留守初中生适应特点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2013,(04):31-35.

  [3] 周炎根.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特点分析.2009,(10):125-127.

  [4]张海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韧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05)613-614.

  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西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研究”(2018A005)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