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带来“仇官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等社会心理问题。文章着重围绕“仇富心理”现象,对其内涵、产生原因、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和谐社会;仇富心理;贫富差距;财富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多,由此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人们社会财富心理的发展变化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仇官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等病态社会心理现象不但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容易引发人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构。本文着重围绕“仇富”现象阐述如下问题:“仇富”的内涵及成因、仇富现象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一、“仇富”的内涵及影响
(一)“仇富”的内涵
查阅文献资料发现,自2003年以来,“仇富”一词逐渐走入学术研究的视野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过阐述,大致有如下观点:
郝亚明等认为“仇富”就是指对富人的仇视,即仇富心理是由于贫富差距加大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1]张旭把这种心理反应状态依其强度分为三类:不平衡感型仇富心理、道德义愤型仇富心理和个人情绪型仇富心理。[2]崔青青则认为仇富并不是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其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财富的来源和增值方式是否合法、是否道德的质疑。[3]
通过诸多学者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前期研究对“仇富”的解释有如下要点:第一,具有仇富心理的群体范围的界定说法不一:社会弱势群体或下层民众或部分国民;第二,仇富的对象的界定一致:社会富有群体;第三,仇富的产生原因:呈现复杂化的特点,有历史层面的、经济层面的、社会层面的、富人个体层面等;第四,其表现主要为心理层面和行为破坏力。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对仇富的内涵概括如下:仇富指因多种原因导致的社会部分民众对于富人群体及其获取财富手段的合法性、富人形象、社会贡献等所持有的不满、愤怒、仇恨等情绪的心理状态。首先是仇富心理的群体不仅农民有,城镇市民也有;不仅穷人有,工薪阶层也有;其次,仇富的对象并非狭隘的富人群体,更是针对获取财富的合法性存在质疑和不满。
(二)“仇富”的影响
“仇富”心理现象的存在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安全隐患,因为仇富心理容易引发对社会不同程度的破坏力 ,且具有一定的弥散性,导致人们的价值观、财富观等出现偏差,容易滋生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仇恨社会”等错误思想,这些都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构。其次,“仇富”现象的存在会导致对社会精英群体的不尊重。社会财富的创造需要精英们的引领,如果他们生活在一种对自身安全担忧、不被社会认可和尊重的环境下,会影响其创造的动力。另外,这一现象也会降低普通民众的工作积极性。贫富差距的加大、财富分配的不公、奖励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低收入群体的创造和工作热情减弱。因此,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这一现象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仇富”现象的理论分析
(一)社会学的“剥夺理论”
在社会学中,剥夺理论主要包括五个不同的维度:肉体剥夺、精神剥夺、政治剥夺、经济剥夺以及社会剥夺。其中,社会剥夺主要被用于研究社会低收入群体的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剥夺又被划分为相对剥夺与绝对剥夺,前者指由于缺少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如食物、水、住所等)导致部分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受到威胁。后者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与其他个体或社会群体进行比较时,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从而对自身现状感到不满,产生被剥夺感,个体“相对剥夺感”越多,心理失衡就会越严重,从而引发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
(二)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主要研究社会冲突的原因、形式及影响力等,学者们指出社会的发展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是在不停发生变化的,这个变化的过程必然包含着社会不协调的一面,包含着冲突、不和谐的因素。这些冲突并非是消极负面的,具有一定的“正”功能,因为它能够推动社会变革,打破僵化的社会系统,是社会变迁的动力。为了推动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部分地区,然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理念。但“先富起来的”群体必须是通过合法途径劳动致富,还要带动其他人一起富。当部分先富的个体并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没有发挥社会正能量的功能,就加剧了富人群体与其他群体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如果长期积压,势必会衍生出社会问题。
(三)社会分层理论
一般而言,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关于社会分层的标准,国内外都难以统一,在国内主要有政治分层标准、身份分层标准、职业分层标准、经济分层标准等。分层容易使人们的社会身份、经济利益间发生关联,如富有群体在财富丰厚的同时也带了政治权利及社会名望等利益,财富弱势群体与富人群体逐渐在资源分配、利益分配、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日趋明显。不同职业间的分层催生了“灰色收入”的现象,虽没有违法,但其收入与创造的劳动价值不匹配,这些都容易导致民众的仇富心理。
三、“仇富”现象的原因
(一)贫富差距日益加大
贫富差距日益增大而引发仇富现象是被学者们阐述最多的原由,贫富差距加大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不同职业间收入差距加大”等。这些加大的差距对民众的心理冲突力很强,心理落差大,容易对政府公信力、现行体制的认可、富人群体的社会形象产生怀疑,继而把这些怀疑和不满情緒转化为仇富心理。对于贫富差距加大,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指责,因为它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某个阶段的产物。
(二)“富人”的财富合理性
与贫富差距加大不同,部分学者提出中国人不是“仇富”,而是“仇腐”,是对腐败、不公平等的仇恨。
社会中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官商勾结、以权谋私、以钱谋权、权钱交易换取非法财富等现象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对富人群体获取财富的合法性存在质疑和不满。现实中通过非法途径富有的群体, 激发了人们对富人群体的不满、愤怒甚至仇恨,使得富人群体在民众中的形象负面化,所以说“仇富”心态并不是表面呈现出来的贫富矛盾的激化,其实是社会对“为富不仁”、“唯利是图”、“非法收入”等行为的批判。
除了财富获取途径存在不合法外,在财富支配上,部分富人缺乏合理的人生观,通过炫富、挥金如土等畸形消费方式来体现个人的价值和成就。在慈善事业方面,他们反而不愿将自己的财富回馈社会。这些反差必然会引起人们的不满,从而使富人群体和其他群体之间的对立矛盾更加尖锐,加速了仇富现象的发生。
(三)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
部分文化学者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始终有一种仇富情结存在,“为富不仁”、“无商不奸”、 “杀富济贫”、“均贫富”等是对富人群体及财富平均的描述。受漫长历史文化的影响,财富的不平均难以短时期内被人们所接受,一旦有人企图或要打破这种平均,势必会引起部分人的不安和恐慌,加上媒体对部分富人不良行为的宣传,“为富不仁”等传统观念仍深深地支配着很多现代人的思想观念。
(四)个人的心理需求
美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类的需要由底层向高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某种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内心就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个体就会采取一系列行为宣泄内心的不平衡。所以当富人们流露出的炫富行为、不当言语以及高傲、嘲讽、高高在上的神态,就会加剧人们的敌视情绪。
四、“仇富”现象的解决
(一)从国家层面上,积极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发挥着坚强堡垒的作用,国家要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相关规范和法律条文,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厉禁止市场欺诈行为,营造公平合理的致富平台。同时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减少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等社会现象。
(二)从社会层面上,不断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使得人们的需要能得以满足,从而降低人们内心的不平衡感,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人们内心趋于平衡,很多冲动行为和失衡心理就会减少,包括仇富心理现象。
(三)从富人群体看,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富人群体首先要在合法合理范围内获取财富,公平竞争。其次,在成就观上要理性、成熟,不要把炫富程度等同于个人的价值。另外,还要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发挥光和热,通过实际行动赢得民众的尊重和认可。
(四)从具有仇富心理的群体来看,要建立合理的人生观、财富观
社会或个人财富的增长是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民众要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财富观。富有群体要在社会传递正能量,发挥积极健康的引领力,在财富的获取及消费上都要合法有序、低调理性。民众要扭转平均主义的观念,理解先富群体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同时勤奋努力创造自身的财富。
总之,“仇富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个体层面的,需要各个层面相互配合,共同发力,系统解决。同时,这个现象的改变或消除不可能短期内立竿见影,一定是需要一个时程的。另外,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不能只看表面,要能看到现象的本质,才能从根源上入手。所以,一味地批判指责仇富心态是无济于事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人们观念的转变等,这一现象会得以解决,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构减少阻力。
[参考文献]
[1]郝亚明,朱荟.“仇富”之社会性根源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5(1):26-28.
[2]张旭,刘健.个人情绪型仇富心理与犯罪[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27(5):72-76.
[3]崔青青.“仇富”现象的成因探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9):130-132.
(作者单位:1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烟台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0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