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我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爆炸式增长后,近些年来却遇到发展增速放缓的困境。依托于SZ医院的非营利组织杏林义工也从成立之初的飞速发展,转向发展趋缓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如何破解杏林义工发展的困境,本文从杏林义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五大主要问题着手: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社会效益固化、资金来源单一、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分别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希望以杏林义工的发展为例,为相关部门解决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杏林义工;发展
非营利组织(NPO)[1]又称为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部门和企业私营部门之间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慈善、教育、政治、学术、环保等等,而依托于SZ医院的非营利组织——“杏林义工”则属于社区服务性质的公益性组织。
杏林义工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员是2011年6月在SZ医院党总支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借鉴了台湾地区及大陆其他医疗机构开展医务社工工作的做法,结合医院自身工作特点,依托医院、街道社区、大学城高校等社会资源,建章立制、搭建平台,积极组织爱心人士走进医院门诊和病房,为患者指引方向,维持就诊秩序,助弱护老,为方便病人就医、缓和医患关系以及构建和谐医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杏林义工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遇到了系列问题,如: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社会效益固化、资金来源单一、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如何面对和解决上述问题,正式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根据《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发展报告(2017)》,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70.2万个,比上年增长6.0%;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763.7万人,比上年增长3.9%;接收各类社会捐赠786.7亿元。其中,共有社会团体33.6万个,比上年增长2.3%;共有各类基金会5559个,比上年增长16.2%;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36.1万个,比上年增长9.7%。
虽然全国社会组织于2016年依然保持了6%的高速增长,但是对比2014年10.2%的增速以及2015年9.8%的增速,我们发现全国社会组织的增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的社会组织数量可能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开始步入质量提升和规范发展地时代。同时,这一增速下滑趋势应当引起民政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者的重视,因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在政策的刺激与制约下生存,其发展还受到资金、人才、场地等等多个因素制约。由此可见,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发展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
二、杏林义工面临的问题
杏林义工作为非营利组织,其发展和成长均是以SZ医院为依托,且主要服务于SZ医院。杏林义工志愿者们在医院内开展诸如指路、解答问询、维持排队秩序、指导患者填写病历以及陪同年老体弱的病人就医,走进儿童病房为孩子补课、讲故事,为特殊病人出院提供护送轮椅服务等等。初始发展的几年时间里,杏林义工一度受到区、市级卫生部门的关注,并曾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然而,近几年杏林义工的发展却呈现萎缩之势,同全国许多非营利组织一样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
1、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非营利组织往往承担了应当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将社会上闲置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并再次输送到社会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在负担社会公共与福利事业方面的压力,解决了部分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有效弥补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点和难以顾及的地方,因而政府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引导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却面临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诸艺伟等[2]认为,我国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社会组织的设立、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功能等没有完全明确、规范,社会组织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陈天仁等[3]通过对上海市闸北区社会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发现,闸北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基本处于政府指导下的独立运作状态,完全独立运作是少数,说明大多数都是依靠政府主导下运作的。如果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稍有欠缺,则会对非营利组织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非營利组织杏林义工在初始发展阶段依靠成功申报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以及“益左益右”助医服务项目等,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后期,一旦缺失了项目申报,或者项目申报延迟,则很难再获得政策支持。
2、社会效益固化
杏林义工作为依托于SZ医院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其主要服务内容涵盖五大板块:①、门急诊综合服务,包括在门诊挂号收费处、候检候诊处维持排队秩序、指引就诊方向、宣传并协助一站式付费、自助挂号和自助报告打印操作等;②、儿童住院陪伴服务,包括对生病住院的儿童开展补课、讲故事、教画画、与小朋友做游戏等内容;③、特殊病人出院护送服务,如:杏林义工先后与胸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骨科等病区合作,为特殊病人出院提供护送轮椅服务;④、与6个居委会合作,开展社区孤寡老人预约全程陪同就医服务;⑤、钢琴吧志愿服务,如: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置钢琴角,并招募志愿者在患者就医期间弹奏舒缓的钢琴曲目,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等等。
虽然杏林义工的服务项目不少,然而常规性的项目只有门急诊综合服务,且仅仅局限于SZ医院及其周边的另外2家专科性医院。受政策、资金以及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杏林义工目前处于维持现状的状态,其服务的群体也局限于特定医院的门急诊患者。杏林义工的其他服务项目则在医院或社区有特殊需求时才得以体现,而这种体现往往是阶段性的或者是活动性的,没有系统性也没能扩展其受众范围,故而其社会效益也就难以拓展。
3、资金来源单一
作为非营利组织,杏林义工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筹资是其参与社区建设和开展公益活动的前提。如同梁廷[4]在对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筹资问题研究中所阐述,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社区非营利组织面临资金来源匮乏的问题,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着组织的运作。
杏林义工由于其社会影响力小,筹资渠道狭窄,没有经营性收益,故而其活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在杏林义工组织刚刚组建之初,依靠向政府申请的各类项目基金尚可获得部分资助。然而,随着组织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各项活动的开支也逐渐增长,原有的资金来源难以维继其发展需求。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杏林义工的业务范围也就难以拓展。目前杏林义工基本依靠SZ医院给予的资助运行,项目包括志愿者的餐费、路费以及优秀志愿者的体检、表彰等等。
4、激励机制不完善
任何组织的运行都必然有其内在的文化,尤其需要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激励的文化。王馨宁等[5]在对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中发现,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有限,不足以吸引或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且组织内部人员往往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这就导致非营利组织不能够招到足够数量优秀的员工,而真正参与到组中来的基本以是退休职工、学生或者兼职人员为主,这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稳定极为不利。
虽然杏林义工志愿者的初衷都不在于取得任何回报,但SZ医院依然为杏林义工志愿者推出了“时间银行”,通过对志愿者服务时间的计算,给予义工们一定的奖励,让大家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心。同时,杏林义工组织还为优秀的义工颁发“月度之星”、“季度之星”以及“年度之星”等荣誉证书,以鼓励义工们继续加油。杏林义工组织的这些措施在其刚刚成立的时候的确起到了激励义工的效果,然而这些措施后来证明其效果有限。一方面获奖面较少,另一方面义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没能得到较好的激发,优秀员工依然流失,专业的员工依然没能引入到义工队伍中来,目前杏林义工主要依靠诸多的退休职工开展活动。
5、公益人才流失
对任何组织来说,人才都可谓是一种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也需要人才的支撑,然而现实困境是专业性人才严重不足。一方面是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因内部管理不善、薪酬激励不合理等种种原因而难以留住现有的人才。人才流动性大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的一大特点。胡佳怡等[6]通过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人才保留困境研究发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紧紧依赖于政府,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这种尴尬处境下,其志愿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也严重打击了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就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对于杏林义工来说,其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流动也是比较频繁。虽然杏林义工组织组建了10支标准化服务队,包括以退休人员为主的“夕阳红”队、以全职妈妈为主的“娘子军”队,以及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主的志愿者队伍等等,然而其现阶段的平平淡淡与组建时的轰轰烈烈不可同日而语。许多热心于公益的骨干力量因各种原因逐渐离开了这支团队,仅仅留下部分人员维持着组织的运作。
三、对策及建议
作为非营利组织,如何面对上述系列问题,如何走出发展困境,这就需要政府和非营利社会组织自身等多方面力量积极应对。
首先,正如陈天仁等[3]所指出,作为社会组织的主管机关和关注民生的政府职能部门,各级民政部应当进一步发挥民政部门在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双向驱动中的作用,贯彻落实中央政府关于社会组织的各项重大决策和方针政策,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
同时,完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理清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与适当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发展的关系,认清公益性社会组织与民间自治组织的责任划分,区分出政府向公益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与“委托”服务的不同概念等等,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公益,给予真正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促进其在人才引进和社会服务项目等方面的范围扩展和力度提升。
其次,作为非营利组织杏林义工所依托的SZ医院,在引入杏林义工后,医院的就诊秩序得到极大改善,医患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医患关系得到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得到大力提升,所以SZ医院在引入杏林义工后获益不少,在杏林义工发展面临困境的当下不应当成为旁观者。
SZ医院应当如何加大对杏林义工的帮扶,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方面,SZ医院对杏林义工的扶持政策是否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SZ医院在引导本院职工加入杏林义工的队伍方面建设是否应当加大考核力度,促进本院职工与杏林义工的互动;第三,SZ医院的党组织在党建引领志愿活动方面与杏林义工党组织的合作是否应当加强,以结对共建等形式促进杏林义工的发展;第四,SZ医院对杏林义工在本院开展各项活动的监督和考核是否到位,是否有利于促进杏林义工的发展等等。
第三,作为非营利组织,杏林义工面临发展困境时也要从自身寻找问题根源。首先,杏林义工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是否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修订调整;其次,杏林义工发展的愿景是否与国家医改政策相关联,是否与分级诊疗相衔接,是否能够引起义工志愿者的共鸣并引领义工前行的方向;第三,组织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杏林義工在人才引进和挽留方面是否努力的力度还有所欠缺,是否要考虑拓展其人才范围,建立人才流动长效机制等等。一系列对组织自身发展问题的审视,可以让杏林义工看清自己在制度建设、团队培养以及人才挽留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后续改革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标准的不断提升,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的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科技、教育、卫生、民政、环保、法律等各行各业都已经有了非营利组织的身影,非营利组织已经走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非营利组织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非营利组织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杏林义工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员,其发展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借助政府的力量,如何更好地依托SZ医院平台以及如何审视自身的发展等等,成为了杏林义工等非营利组织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代昕.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与突围[J].价值工程,2018,(6):232-233.
[2]诸艺伟,栗孟杰,徐梦怡.上海市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问题及现状研究:以杏林义工为例[J].山东青年,2015,(5):29-30.
[3]陈天仁,宋大杰,王雅珍.社会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双向驱动——对上海市闸北区的调查研究[J].社会治理理论,2013,(4):111-119.
[4]梁廷.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筹资问题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2):119-123,128.
[5]王馨宁,索志林.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7,(16):200-201.
[6]胡佳怡,徐志花.我国非营利组织人才保留困境研究[J].当代经济,2016,(20):73-75.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6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