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劳动人民通过生产生活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衡阳市青少年作为主要对象,由此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一方面有利于个人体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衡阳市;青少年;思想道德
在全球化趋势愈加激烈的同时,各个国家和民族均感受到来自全球化的影响,虽然绝大多数国家已接受并进入全球化浪潮之中,不过国家传统和民族根本却一直秉持至今。目前,弘扬民族文化不仅是教育界的主流思想,更是我国未来发展和改革的根本趋势。
一、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意义
王怡心通过《从道德自我到心灵境界—唐君毅形上学研究》对体育活动作以详细阐释“生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由此达成自我建设我自我补充的目的,确保生命机体于未来发展中的健康与强壮是最终目标。在自然本能的掌控下,通过体育活动实现未来目标与理想,而身体现实状态由此呈现的超华,均是道德价值的直接体现。”
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释与道等传统理念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被赋予了更为特别的文化形态。我国儒家思想对人的行为予以真善美的引导,在形成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同时,更为礼仪待人等民族伦理作以铺垫。不仅有助于强化忧患观念,更有利于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形成,充分施展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方。由此可知,民族传统体育在蕴含了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是民族财富的有利彰显。当前,课堂教学仍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渠道,除了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的阐述和讲授以外,更加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的讲解与学习,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实现道德层面与健身层面发展的全面性,以期實现终身体育。
历经千年洗涤,除了人的生理和生活环境以外,民族传统体育也与人的心理和文化传统之间的适应性逐步增强。以秦代《周易》为例,曾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点,为中华民族的创新发展与全力拼搏提供坚实力量和支持;而孔子也有言“于三军,帅可夺;而匹夫,万不可取志矣”,更是民族大义的决然体现;顾炎武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爱国精神的充分展现与表达。所有感情均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释放。纵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可知,不仅充分展现了艰苦朴素、无谓强权和坚韧奋斗精神,而且将反抗压迫和忠贞爱国的民族大义予以彰显。其中,太极拳运动最具代表性,在体现智勇双全的同时,更充分展现的人格上的内外兼修。中国武术尤为尊崇“武德”,认为习武人必须做到关系协调,这一点在社会之中同样适用,在彰显民族凝聚力的同时,也是整体和谐的直接体现,有利于团结民族感情,营造稳固良性的发展环境。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对提升衡阳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源之地,不仅融合了仁、智、良、俭、信等特征,而且综合了义、礼、气、道、温、恭等特点,同时汲取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大力彰显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同时,更对伦理道德予以强调,以西周尊崇“以射知德,以舞明礼”最具代表性;孔子提出“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也使中国道德伦理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充分展现。
加强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能够充分彰显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采取这一方式既能增强理性认知,更能达到内心体验交互的目的,以此实现成人之道。鉴于此次研究需求,本文选取衡阳市青少年作为主要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进行分析,选取样本时则以随机性为主。此次调查问卷数量共计200份,涉及男生统共135人,余下则为65名女生。最终问卷收回200份,达到100%的有效回收率。
结合统计结果可知:对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给予支持态度的青少年学生占比为35.54%,其中持“很重要”态度的占比15.33%,持“重要”态度的占比20.21%,该项数据证明,衡阳市青少年在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中缺乏准确认知,并未对此引起充足重视。此外,在询问对“民族传统体育”了解程度环节,持“不了解”答复的占比51.32%,持“很了解”答复的占比5.33%,该项数据证明,衡阳市青少年并未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作以深入了解,在个人生活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关系性方面也缺乏有效认知。在询问对“民族传统体育”兴趣程度环节,持“很感兴趣”态度者占比19.35%,持“比较感兴趣”态度的占比21.25%,相较于男生而言,女生持“不感兴趣”者人数更多。
三、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提升衡阳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可行性分析
1、实施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阈下的衡阳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可能性
中国传统思想家与教育家同西方教育家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切入点存在差异,前者提倡内省与个人修养,后者在以基本需要展开论述。马斯洛认为,除了生理、自尊和安全需要以外,人的基本需要还包括爱与归属以及自我实现等。在此基础上,使人性善恶的探讨得到更为广阔的论证空间。也为刻板人性的探究与分析提供理论支持。人自出生起,既会经历幼年和孩童阶段,之后再进入少年和青年阶段。因此,在探究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时,必须对成长阶段作以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以教师常说的“问题儿童”为例,此类儿童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源于不被满足的需求,通过人性进行体现,只有充分关注儿童实际需要,尽力为其提供解决方式,相应的“问题”便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想要实现教育的育人作用,就要结合需要理论,对青少年人性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讨。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君子型人格被视为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儒家为例,既充分凸显圣贤人格的优越性,又借助“圣人与我同类”作以示例典范,充分阐释“学为圣贤”的必然结果。通过分析传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知,人性是支持“学为圣贤”理论的根本支点。纵览孔子言论,关乎人性的仅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八字之言,却明确表示了人性的可塑性,将教育作为培育人性的最佳方式。通过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方有利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另一方面有利于嘉庆传统文化传播与培育。因此,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的基础上,青少年道德教育也能得到有效发展。
2、实施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阈下的衡阳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儒家指出,人性在道德发展中占据基础地位。除了强调思想道德修养以外,为优化思想道德并形成理想人格,还需对思想道德教育作以充分支持。孟子则以性善论角度展开论述,将道德修养自觉性加以明示。或者说,道德修养与自我道德教育具有较大相似性,均属以自我本性为基点,历经发现和保存之后,通过扩充即内化实现最终统一的过程。此外,孟子认为“善端”是人性的开始,所有人都有向善之心,但是在转化至现实的过程中必须攻克各类困难,相较之而言,外部环境因素对“善端”的影响最大,也为个人道德完善带来阻碍,因此有序开展道德教育。
仅就个体来说,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能全面关注所有个体,又能充分提升个人道德和精神。面对当下发展,假如囿于外部阻碍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采取放任添堵,无法通过攻克现实困难而给予相应帮助,所谓“永恒性”将无法保证。以青少年作为主要对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道德教育,既能充分体会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形态价值,又能充分发揚和传承传统文化。
对传统体育文化而言,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便是充分展现生命内涵的基础,而精神厚度也将在此得到充分体现,在确立人类精神价值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对内容进行创新和发展。由此可知,在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扬并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尤为重要。对于人类而言,不仅同自然存在关系,也无法避开同社会以及个体的各种联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以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最终目的,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这一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以探讨时,除了个人和群体道德以外,还通过道德精神及身体以及意识和潜意识等关联予以展现。第一点,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为基础,其中人和自然之间的关联便可视为精神和身体的实际关系。此时,形被视为人的初始形态,或者说身体是延续并发扬道德精神性的根本。且着重强调此类道德精神性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点,探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时,其中人和社会之间的关联可与个人和群体道德视为等同。群体道德与个人道德之间存在转换关系。当两者充分融和时便可达成最佳人性。第三点,人和自身的联系可视为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潜意识既能通过意识成为意识,也能由自身转化而来,当两者实现统一时便为人性。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中,人性问题的影响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武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对性成因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3(10):49-50.
[2]潘勇赫.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民族体育精神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117-117.
[3]李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J].高教学刊,2015(10):101-102.
[4]陈永辉.“美丽中国”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与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9):41-45.
[5]符灵荣.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9,24(5):146-148.
[6]赵子建.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2(3):125-129.
[7]王东升,马勇占,孙毅,等.民族体育文化多元化的生态学诠释——基于生态位理念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7):70-74.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