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树立大数据思维,大数据与课堂的融合到建立大数据库实现高效的资源管理与课程建设三个角度,探讨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数据;思政课;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海量的数据正在产生,人们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大数据已不仅是大量的数据,而是能够“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①,大数据正在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也包括了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随着“网络原住民”②的入校,作为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重任的公共课程,思政课如何在新时代转变思维化堵为疏,有效整合大数据与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考验着思政课教师的智慧,也成为当代高校思政课发展新的方向之一。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③本文将从大数据思维的树立,大数据融入课程到大数据库的建立三个角度探讨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统领思政课程
传统思政课堂中教师就是权威,课堂内容和进度安排多依赖教材和教师自身已有知识储备与经验,大数据的出现有望打破这种困局。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界定,大数据的特征可分为: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巨大的数据价值四个方面④,思政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树立大数据思维。
首先,随着数据收集、存储、分析技术的加强,信息获取不再受样本数量制约,教师应当将随机分析思维转变为对研究对象总体、全景式把握与分析的思维。这里的数据包括了上课所涉及理论和实例等相关教学资料,学生个体信息以及以专业或年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信息等。
其次,相比小数据下对个体数据高精准度的关注,大数据思维更加追求对数据背后信息的挖掘,教师应当建立起寻找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相关性的思维。这一思维可以运用到学生管理和课程设置多个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维信息给出学生行为的全息结构,从而预测学生的行为,进行后续课程安排;也可以通过使用在线调查工具进行大数据收集并对相关信息碎片化重组,使传统研究方式下未解的问题取得新的进展,以研促教,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更合理的课程管理。
二、引入大数据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大数据思维的建立是大数据时代引领思政课程的第一步,而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重点落实。
1、引入大数据,加强说服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话题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对此,思政课教师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对“量大”但“质不均”的“大数据”进行有效筛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积极向上的环境,使大数据服务于教学。
同时,应当有效利用大数据实现深层次信息挖掘,教师可以抓住现象级话题导入课程,运用标签云等可视化技术通过创建图片、动画等形式加强对大数据分析结果的优化与理解,增强课堂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实现用“数据”说话的同时切合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潮流特点,引导学生寻求课程内容和自身兴趣的契合点,实现由点到面,通过个别现象认识社会的课程教学。
2、互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大班教学是目前思政课较为常见的模式,要在如此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一大有效手段就是利用教师和学生手中的智能客户端实现教学资源充分共享与高效互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对已有数据库资料的上传实现学习资料的推送和学习任务的下发,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再通过学生课堂和课后的互动、提问、答题等情况整合反馈资料,进行教学反思,有效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方式。特别是在课堂过程中,在线教学软件能够实现考勤、课堂互动、知识点确认等功能,虽然教学方式仍以PPT为基础,但教师可以将典型事例做成问卷、话题讨论等形式发送至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头脑风暴、热点辩论等多种形式的移动互联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可以打开弹幕与学生进行互动,实现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实时有效反馈,进而对不同知识点采取不同程度的讲解,有效提高学生學习效率。
三、完善大数据库,实现课程统筹安排
在大数据刚开始进入思政课堂的今天,很难真正实现“私人订制”,但可以通过对信息的高效管理逐步完善数据库建设,实现思政课程的统筹管理。
1、教学资料数据库
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料数据库,是大数据融入教学内容的第一步。教师可以上传教材中涉及到的经典名著、人物资料和文献,也可以把现实社会中的典型案例放到资料库中并进行追踪和实时更新。为课程内容提供引经据典的大数据支持的同时,有效引导学生直面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矛盾和问题。
2、学生个人数据库
随着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快,学校逐步实现对学生大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如宿舍楼、教学楼、食堂等不同场合所产生的上课、生活、娱乐等多种信息,以及学校各大论坛、贴吧等虚拟空间所隐藏着的学生对时下热点新闻、校园事件的态度等,都能够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数据库。这些信息有助于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路径,配合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引导,逐步实现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也有助于优化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记录着完整生活和学习轨迹的数据是逐步实现全过程、多角度考核的有力依据,能够有效突破考试临场发挥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实现对学生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
3、课程建设数据库
思政教师应当以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计课堂内容,不同学生在同一门课程中所关注的内容不尽相同,所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知识点掌握程度亦有所不同,这些差异都是课程数据库建设中应当关注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痕迹进行数据分析,再对照学生信息库等其他数据,梳理、寻找这些“不同”与其专业、年级、所处时代等因素的相关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真正实现因材、因时精准化施教,进而实现思政课程的有效统筹管理。
大数据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高校思政课融入大数据时代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师技术能力的不足,信息库建立过程中平台与后续支撑的缺乏等。当技术融入课堂后又存在教学内容与教材相背离的风险,如何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中确保思政课的教学价值,确保高校思政课教书育人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些都将成为下一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命题。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开启思政课的精彩未来,值得期待。
[注释]
①[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②施芸卿,罗滌.“90后”大学生的数字化生存[J].青年研究,2014(6):1-4.
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12):1.
④李怀杰 , 夏虎 .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 ,( 5 ) .
[参考文献]
[1]段瑞琴,赵常兴.大数据时代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的构建——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15,3(4).
[2]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3]人民日报记者.寻找通往未来的钥匙[N].人民日报,2013-02-01,(23).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