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6482
周孝庆

  摘要:文章基于问卷调研法所收集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对山东省五所一本学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了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现状。文章通过问卷调研法对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调研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相关因素,发现自我认知与创业能力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排序,希望文章的研究结论能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引言

  对于创业意愿的研究,朱爱胜、俞林、许敏、张天华(2015)在其文章中运用基于神经网络的BP遗传算法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与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所选取的十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名;范巍、王重鸣(2004)以国际前沿的理论为基础, 以建立个体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模型为目标。来研究个体创业倾向与社会环境、个性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周桂瑾、许敏、俞林(2014)对391 名江苏省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了影响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调研,并从创业人员分类管理、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保障。

  文章通过问卷调研法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调研,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对调研资料进行统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整理好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找出创业环境、自我认知、预期利益、创业能力及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 希望研究结论能为我国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模型及假设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创业意愿可以划分为创业环境、自我认知、创业能力以及预期利益四个构面。四个构面的界定如下:创业环境指可能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经济环境、亲友扶持等各方面可能存在的客观因素;自我认知指大学生对自身性格是否符合创业者条件的认知;预期利益指大学生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的预估;创业能力指大学生对自身是否具备创业者所需要的能力、技能的认知。

  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创业环境不同,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显著不同;

  H2:自我认知不同,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显著不同;

  H3:预期利益不同,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显著不同;

  H4:创业能力不同,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显著不同。

  2.2调查方案设计

  2.2.1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 18-24岁的山东省“985”高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原因在于:该些学校拥有比较完善的创业孵化器,重视创业活动,创业氛围较好。

  2.2.2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中关于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测量均由权威学者的成熟量表综合而成,以保证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和可推广性。在问项测量上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

  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假设构思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测量这三类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35个指标中萃取出了4个指标。其中因子C2、C4所包含的指标实质上是将原假设构想中的“自我认知”进行了进一步的降维处理。观察所划分的数据情况,分析结果将自我认知中关于自身能力的指标单列,归结其原因可能在于大学生创业时,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对创业意愿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C2定义为“自我认知”、C4定义为“创业能力”。创业环境指可能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经济环境、亲友扶持等各方面可能存在的客观因素;自我认知指大学生对自身性格是否符合创业者条件的认知;预期利益指大学生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的预估;创业能力指大学生对自身是否具备创业者所需要的能力、技能的自我认知。

  3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選取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威海市五所典型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88份, 有效回收率达到94%。

  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系数均大于 0.8。总体来说 ,测量项目的内部一致性非常好 ,说明本次研究的问卷具备比较高的信度。

  本研究中问卷各个测量指标都是依据国外学者成熟量表设计而成的, 而且经过了专家们的检验,同时我们结合目前高的校实际情况,咨询了威海市高校的部分专家和教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问卷的内容效度。从问卷各指标变量的共同度数值来看,各个变量的共同度均大于 0.4,说明变量空间转换为因子空间时,保留了较多的信息,所以,问卷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3.3 回归分析

  当创业能力和自我认知两个因素同时进入模型时的R方判定系数达到0.255。针对本文所做的研究,说明方程线性度较好,合适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根据表5可以看到,不同的创业影响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多元回归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由表可以看到,创业能力和自我认知先后进入模型,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创业能力和自我认知属于原“自我认知”一大类,原“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相较于创业环境和预期利益,原“自我认知”属于主观类因素,创业环境与预期利益属于客观性因素。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所有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因素都必定会经由行为意向间接地影响行为的表现。创业环境这一客观性因素在对创业意愿这一主观因变量发生影响的时候影响能力有限。与此同时,自我认知是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评估,进而影响了创业意愿。预期利益作为由创业行为带来的后续不确定结果,因此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能力有限。其中,创业能力的Beta值为0.297,自我认知的Beta值为0.267,由此可得创业意愿的标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Y=0.297X1+0.267X2

  a.x1=自变量_创业能力

  b.x2=自变量_自我认知

  因此,假设H2与H4得到了验证。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相关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文章关于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模型假设, 并得出如下结论:

  (1)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自我认知与创业能力。其中自我认知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系数达到了0.267,主要是大学生对自身性格的认知,大学生对于自身性格有较清楚的认知,性格中体现出决策力、领导力、创新性时,普遍创业意愿较其他人较高。创业者需要具备领导力、决策力与创新性,在面对创业热潮时,能及时抓住创业机会,勇于尝试。需要注意的是,自我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创业自信,消除其对于创业的心理壁垒,是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2)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297,在所有因素中系数最大。创业能力主要指的是大学生对于公司运作、市场信息、团队管理能力的自信。创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意愿,且為正相关,创业能力作为可以后天培养的能力,高校可以通过一些创业培训课、创业比赛来培养大学生该项能力。大学生对于创业流程与知识越了解,越容易激发起其创业意愿与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向阳,李海,孙川. 从个人价值观到创业意愿:创造力作为中介变量[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15-130.

  [2]刘月秀.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农业院校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13,(09):48-53.

  [3]段利民,杜跃平.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兼对GEM模型的再检验[J]. 技术经济,2012,(10):64-70+97.

  [4]冯磊,曹英,王蕊. 创业技能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 企业经济,2011,(03):75-80.

  [5]李永强,白璇,毛雨,曾峥. 基于TPB模型的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8,(05):122-128.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