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公安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796
王永强

  摘 要:实践育人与公安院校更好的培养人民警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实践育人使公安院校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公安新发展。对于公安院校实践育人上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公安院校的发展,更好的推进公安制度改革,更好促进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体制的完善。

  关键词:实践育人;公安院校;改进措施

  公安院校实践育人,从整体上看,是教育与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从个体来看,则是公安院校学生为公安工作的更好实施打下基础以及公安院校教师更好的教学。人民警察,是维护正义和社会稳定的主力军,人民警察工作更好的开展,其业务知识的熟练程度,是检验公安院校实践和教学情况的直接反映。新时期下,培养符合新时期公安队伍要求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2],实践育人,作为公安院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应当成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一、新环境下公安院校教育面临的难题

  (一)学用脱节

  学以致用,是自古以来追求的学习模式。当前公安院校的校内学习,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使这些知识能够体现在未来的公安实际工作中去。但是在公安实践中,诸多业务知识本应在学校达到的,实际并没有达到,学习的知识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出现了严重的学用脱节的现象。

  当前公安院校的教学实践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学习、实践学习、结合学习等[1]。

  所谓基础学习,即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对一些基础知识在全面性上有一定的认识和学习,而基础学习又是实践学习和结合学习的必要理论基础和铺垫。但是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将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后期的实践课的学习和實践中去,学习和应用存在较大的脱离的现象。

  实践学习,即当前公安院校均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公安学下属的各个分支学科,如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治安学等分支内的诸多专业性课程。此类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实践和理论处于动态并重的地位。而当前公安院校在此类课程的教学上,则是将重心主要放在了课堂的教学上,学生们也已经习惯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模式。因此,造成了在公安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难题。

  结合学习,主要是指公安院校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的结合学习。当前公安院校开设的公安专业课,很多都是环环相扣的,例如侦查学课程的学习需要法律方面一些课程的辅助,现场勘查课程的教授和学习,需要以刑事科学技术体系中其他课程的辅助才能更好的进行。因此,结合学习成了当前公安院校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各个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成了独立的学习,也同时为后期的实践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就造成了严重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二)实践流于形式

  当前公安院校的专业实践会有数次在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都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校内实践过于形式化。校内实践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所以造成校内实践中,学生以了解流程为主,不能达到深入实战一线,了解更深层次理论的目的。校内实践过于形式化,造成了实践的形式化严重,不能很好的达到实践最终目标。

  第二,校外实践过于任务化。校外实践主要是在假期和课余时间,此类实践主要以基层为主,在校生的校外实践多是学校接受任务后统筹安排,统一进行的实践活动。校外实践由于任务色彩鲜明,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将校内知识加以利用,忽略了知识储备和运用。

  (三)缺乏创新

  当前公安院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在理论课程的教授上,仍然以老师为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一些必要的想象空间,给创新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实践育人方面,公安院校的实践育人模式较为单一,使得实践育人在校内的体现较为单薄;在校外的发展不够全面,学生在实践时不能将自己的学业成果很好的运用,也使得学生在专业创新上也缺少必要的动力。缺乏创新,导致公安院校学生在教育中很难突破原有的一些理论,难以找到更快更好的解决办法来解决公安工作实际问题。

  公安院校的改革政策已经出台,在新背景下,需要的公安院校毕业生应当是全面发展,业务能力够强,实战能力够硬的专业性人才。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在公安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维模式,更应该成为在公安院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源泉。

  二、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实践育人的措施研究

  (一)兴趣继续提升

  兴趣在实践育人中应当是最好的工具。公安院校在学生的兴趣培养方面,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在学科兴趣的培养上,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完成相应学科的任务。同时在实践育人方面,兴趣作为指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自身的素质,进而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实战技能。对于兴趣的培养可加强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第一,加强在学科互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公安业务知识。学科互动,则要求学生能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吸收,自我发展的新的学习高度。学科互动在教学方面的提升,则是在学科的关联性上给与更多的提示。因此在此类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应当更多的结合其他课程的互动,多学科联动机制,使得本学科在课程上不会显得枯燥无味,能够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公安院校实践育人的新发展会起到更大的发展作用。

  第二,实践内容多元化发展。实践教育,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将知识加以运用,但是当前公安院校的实践模式和实践内容较为单一,从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实践多元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实践多元化发展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进行实践,对实践的内容进行设计和调研,老师在实践中起引导和改正缺点的作用。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科要求自我设计进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加以个人形式深入的体会公安工作的特点同时了解在公安工作中需要注意和补充的问题。

  (二)不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对公安工作的进一步顺利推进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思维的增加,对于一线实战部门更好的改进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而当前公安院校的创新思维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增加:

  第一,课程实战化。当前公安院校在课程教学方面仍然还是以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为主。不能很好的让学生了解一线和实战,仅仅是在书本或者老师的引领下对案例有相应的认识。课程实战化则是在原有的基础理论上加入实战,使得实战和理论更加接近,利用最新的案件,使学生能够身处一线,从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课程实战化也使得一线和课堂的距离更加亲近,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运用到实战中去,避免学用脱节。

  第二,改进实践模式。传统的实践育人模式是老师指导,学生开展。新的实践育人模式应当不仅仅局限于校内和课堂,实践育人应当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模式[2]。当前公安工作的对象相对较为复杂,因此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对不同情境,并冷静提出相应的对策。例如铁路警察要面对的对象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需要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能够对铁路不同场合下不同情境的情况进行处置,而不同的情境在学校内实现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就需要将实践教育的课堂开设到相应的环境中,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现场的情况可以更加全面和真实的了解。

  (三)从理论到实践的动态教育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当前公安院校的实践大致是理论实践,教学实践和专业实践[1]。在动态教育之下,理论应当与实践处在动态并重的地位,理论知识是一方面,但是实践的过程应当是多个理论相结合过程的体现,不能仅仅只是单一理论作为背景,而应该使多个理论集中印证一个实践的过程。例如利用侦查学的知识办案的过程,应当是结合刑事诉讼法学,刑事科学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进行的综合性实践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体系[2],对于实践教育和实践教育中的理论教育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三、公安院校实践育人的新内涵

  (一)教育面向发展

  新时期公安院校的教育仍然会以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为主,但是新时期在理论和实践的教育上,更应该符合新时期公安工作的特点,应当与公安实际情况的发展相结合。

  公安工作的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在实践层面实质上是公安院校实践育人水平的显著提升。加强创新精神,促进在结合层面实践与理论并重提高,使公安院校大学生做到真正的在兴趣层面更加深入的公安实践也是实践育人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教育面向一線

  亲临一线,是每一位公安院校学生在毕业后都将会面临的情景。公安院校在校内的实践和理论学习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在未来的一线工作中能够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和难题。因此,新时期公安院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更应该面向一线,做到能够将课内实践和一线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教育面向一线,即要求当前公安院校在教育层面紧密的与一线向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一线的实际情况,也使得实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

  (三)教育面向实战

  人民警察,是一支实战化的队伍。实战能力的提升,更是每一位合格人民警察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公安院校的学习和实践,同时也应该是培养和锻炼实战能力的过程。新时期的公安院校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育之下,应当将实战化的提升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

  我国当前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同时也要求人民警察在素质上需要有更大的提升。而素质的提升不仅仅要求业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要求在实战化方面要有大的提升。公安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公安院校的实践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能力和实战能力,是人民警察立足之根基,更应该在公安院校教育的背景下更大的提高。

  教育面向实战,是对我们当前公安院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质的提升。实战能力的提升,对于公安院校学生未来工作的顺利高效的开展会有大的提升。

  四、总结

  公安院校是重要的学习公安业务知识的地方。更好的掌握公安业务知识,需要在实际的学习中将实践学习更好的发挥,公安院校的实践育人,应当更好的从学生出发,到学生中去,使实践更加贴合实际的工作是当前公安院校实践教育重要内涵之一。同时公安业务实践更应该是贴近公安一线,更应该是贴近公安实战。加大实践的同时应当避免学用脱节,还应当加大在创新上的发展和兴趣上的提升,做到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共同发展。

  新的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的政策之下,对当前公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是面向实战,面向一线,面向发展。实践育人,应当在新背景下有新的内涵和目标,更好的做到实践,为当前的公安工作带来合格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世博,葛欣,杨志全,彭文胜.重庆警察学院实践育人模式探讨[J].探索.

  [2]满炫.实践育人——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2).

  本论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研究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