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语言轻快明丽,通篇采用拟人手法,行文之中大量使用比喻手法,使文章充满活力。更为值得称绝的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既有比喻,又有拟人,更使文章显得美仑美奂,艳丽无比。这些辞格是怎样组合的呢?现抄录于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这段文字的辞格美吧!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踋,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段文字在辞格运用上,并非单纯运用某一种辞格,而是几种辞格的综合运用,是一种辞格套用。所谓辞格套用,也就是说在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分层组合,形成一种大环套小环的包容关系。那么,这段文字在辞格综合运用上是怎样套用的呢?
从总的结构形式上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运用的是和排比极为相似但又决非排比的“层递”。说这段文字不是排比,是因为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辞格。运用排比的目的在于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它重在外在的形式美,如果把各个组成总分的顺序进行调换,也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如文中(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等处加点的文字,就是典型的排比,其顺序是能调换的。
层递虽然有时也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排列在一起,但各组成总分却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按照逐层递升或递降的方法,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它重在内容表达的层层深入,认识的层层深化,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是不能调换的,硬性调换的,就不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教育工作者要关心青年一代,关心教育事业,关心祖国的未来”中加点的总分,其外延一个比一个大,是一种递升形式,所以是层递。
这段文字中,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显然是从年龄上按人的成长变化顺序来写的,是一种比喻。抛开这些喻体,寻求本体,则先后是万物萌生的孟春,百花齐放的仲春,生机勃勃的季春,显然是按照春天的时间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无论是从本体或喻体的意义上说,无论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说,其内容都是层层深入的,其顺序是不容倒置的。所以这段文字在辞格运用上是层递,而不是排比,其思想内涵只有层递才能表达,而排比是起不到这种效果的。
第二层次运用了比喻中“甲像乙”的明喻格式。“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是生命的开始,是万物萌生的开始,所以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这完全符合孟春时节的物象特征。“春天像小姑娘”,是生命的发展阶段,是百花齐放的时节,所以它“花枝招展”,只有仲春时节才有这明显的特征。“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预示着生命即将成熟,是万物生机勃勃走向成熟的季节,这恰恰是季春时节的特征。
使用比喻的作用在于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这段文字把万物萌生的孟春比做新生的娃娃,把百花齐放的仲春比做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把生机勃勃的季春比做健壮的青年,少了许多口舌和笔墨,却把春天各阶段的物象特征浅显化、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加深体味,便于接受,加深印象。当然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欣喜热爱之情。
第三个层次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春天像建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在各个比喻形成之后,立刻就把三春当作是人,分别给予人格化的描写,使其具备人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赞美春天的新生,赞美春天的可爱,赞美春天的活力,赞美春天的蓬勃向上,尽情的表达出一种美情美意,从而使读者对春天产生强烈的印象,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强烈感情,进而引起共鸣。
这三处拟人手法的运用,又不同于一般的拟人,不是直接用另外一个名称代替本体,而是先在比喻的基础上使其定型,然后再把春天当作人来写,从而赋予它人的魅力。这里比喻和拟人的紧密结合,丝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而是水到渠成,自然贴切,恰如其分,是一种自然美,从而显示出作者在语言文字上非凡的功力。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的辞格结构形式是:用层递(第一层次)统带三个比喻(第二层次),在三个比喻中分别套着拟人(第三层次)。几种辞格灵活运用,分层包容,环环相扣,浑然构成一个整体,使大层次辞格(层递)得以借力发挥,使小层次辞格(比喻、拟人)得以依托挂连,各得其所,互相配合,从而使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更加严谨细密,更加有文彩,更加有活力,也更加富有变化和表现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踋,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段文字在辞格运用上,并非单纯运用某一种辞格,而是几种辞格的综合运用,是一种辞格套用。所谓辞格套用,也就是说在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分层组合,形成一种大环套小环的包容关系。那么,这段文字在辞格综合运用上是怎样套用的呢?
从总的结构形式上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运用的是和排比极为相似但又决非排比的“层递”。说这段文字不是排比,是因为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辞格。运用排比的目的在于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它重在外在的形式美,如果把各个组成总分的顺序进行调换,也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如文中(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等处加点的文字,就是典型的排比,其顺序是能调换的。
层递虽然有时也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排列在一起,但各组成总分却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按照逐层递升或递降的方法,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它重在内容表达的层层深入,认识的层层深化,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是不能调换的,硬性调换的,就不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教育工作者要关心青年一代,关心教育事业,关心祖国的未来”中加点的总分,其外延一个比一个大,是一种递升形式,所以是层递。
这段文字中,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显然是从年龄上按人的成长变化顺序来写的,是一种比喻。抛开这些喻体,寻求本体,则先后是万物萌生的孟春,百花齐放的仲春,生机勃勃的季春,显然是按照春天的时间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无论是从本体或喻体的意义上说,无论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说,其内容都是层层深入的,其顺序是不容倒置的。所以这段文字在辞格运用上是层递,而不是排比,其思想内涵只有层递才能表达,而排比是起不到这种效果的。
第二层次运用了比喻中“甲像乙”的明喻格式。“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是生命的开始,是万物萌生的开始,所以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这完全符合孟春时节的物象特征。“春天像小姑娘”,是生命的发展阶段,是百花齐放的时节,所以它“花枝招展”,只有仲春时节才有这明显的特征。“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预示着生命即将成熟,是万物生机勃勃走向成熟的季节,这恰恰是季春时节的特征。
使用比喻的作用在于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这段文字把万物萌生的孟春比做新生的娃娃,把百花齐放的仲春比做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把生机勃勃的季春比做健壮的青年,少了许多口舌和笔墨,却把春天各阶段的物象特征浅显化、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加深体味,便于接受,加深印象。当然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欣喜热爱之情。
第三个层次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春天像建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在各个比喻形成之后,立刻就把三春当作是人,分别给予人格化的描写,使其具备人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赞美春天的新生,赞美春天的可爱,赞美春天的活力,赞美春天的蓬勃向上,尽情的表达出一种美情美意,从而使读者对春天产生强烈的印象,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强烈感情,进而引起共鸣。
这三处拟人手法的运用,又不同于一般的拟人,不是直接用另外一个名称代替本体,而是先在比喻的基础上使其定型,然后再把春天当作人来写,从而赋予它人的魅力。这里比喻和拟人的紧密结合,丝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而是水到渠成,自然贴切,恰如其分,是一种自然美,从而显示出作者在语言文字上非凡的功力。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的辞格结构形式是:用层递(第一层次)统带三个比喻(第二层次),在三个比喻中分别套着拟人(第三层次)。几种辞格灵活运用,分层包容,环环相扣,浑然构成一个整体,使大层次辞格(层递)得以借力发挥,使小层次辞格(比喻、拟人)得以依托挂连,各得其所,互相配合,从而使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更加严谨细密,更加有文彩,更加有活力,也更加富有变化和表现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