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儿子在小区交了个新朋友,两人很合得来,每天写完作业就相约一起玩耍。
有一次儿子出去玩,中途打来电话,气呼呼地说:“老爸,你把我电话手表里的×××删了,现在就删。”我问原因,他说回家再告诉我。我不明所以,但是照做了。回家后,他对我说:“×××太不守信用了,放学时我们说好的晚上8点楼下见,我下去等了30分钟也不见他,打了十几次电话他都不接。我跟他绝交了。”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不由得笑了。我开导他:“也许人家有啥事外出了或者电话手表忘记拿了。”他说:“即使有事,总得给我说一声吧,我们可是提前约好了的。”我继续开导他:“也许是急事,来不及说呢?”他想了想,说:“那我再给他一次机会,要是再这样,我就跟他彻底绝交。”
第二天,我看他们在电话手表上又互加了好友,便问他:“你不是跟×××绝交了吗,怎么又加好友了?”他说:“今天他跟我道歉了,所以我原谅他了。他说昨晚他妈妈带他去超市了,他忘了拿电话手表。”孩子间的友谊真的很纯粹,确实是就事论事。
孩子的世界也是有规则的,他们会全力维护这些规则。
最近,儿子不怎么跟这个朋友玩了,我以为两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但细问之下才知道,问题出在这个孩子的妈妈身上。
儿子说,每次他们一起玩,这个朋友的妈妈都会跟着,还常常干涉他们这不能玩那不能玩。最令人讨厌的是,每次他们五六个人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游戏,这孩子的妈妈就会拉住其他人让自己的孩子来抓。儿子说:“这是我们孩子之间的游戏,她一个大人掺和进来有什么意思,我们现在都不想跟他玩了。”这个孩子慢慢有了依赖,在玩游戏时只要抓不到人,就嚷嚷着没意思、不想玩了,每当这时他妈妈就会赶快帮他抓人。孩子们玩游戏的兴致就这样被这个家长毁掉了。
作为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而紧紧相随是无可非议的,但孩子的游戏还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参与,因为孩子在游戏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甚至有更过分的。我见过一个家长,孩子的事情她都包揽了。有时孩子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了矛盾,她会冲在最前面,不是找老师就是找家长,不管是谁的错,她都认为是别人的错。这个孩子成了玻璃心,一遇到事就哭闹,找别人的不是。这个孩子在家长“呵护”下,最终成了同学们都讨厌的那个人。
家长是无法代替孩子成长的,你给孩子省掉的路,孩子最后还是要自己走一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实际上是一种伤害,日本电视剧《温室里的加穗子》正反映了这种情况。女大学生加穗子是一个“被保护过度的典型”,凡事都依靠父母解决,无忧无虑地长大,就像一个在无菌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神奇物种。当一头扎进这个满是细菌的世界,她才明白自己似乎跟别人不一样。为了融入这个世界,她最终还是经历了各种磨炼和挣扎。
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保驾护航,引导孩子养成优秀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而不是事无巨细地代替孩子成长。
正如《12歲的魔法》一文所说:“孩子们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而父母只要给予支持就可以了。作为父母,你可以教你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你无法帮他们决定他们未来想做的事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