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果古人戴上AR眼镜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23985
45#钢板

  

  一家科技公司研发了一款针对视觉障碍用户的AR设备。作为一名资深近视患者,我不禁“脑洞”大开,现代人都已经用视觉技术追求虚拟世界了,那科技不发达的古人怎么办?古人都以怎样的视角看世界?

  所谓AR,即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利用这项技术,游戏设计者可以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打造最独特的游戏体验。也就是说,体验者只要戴上专门的AR眼镜设备,就能直接进入虚拟的游戏世界,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情景和细节。

  那么,问题来了,本就戴着近视眼镜的我,也想去游戏世界玩一玩怎么办?是被禁止入内,还是戴上两副眼镜,成为整个游戏里最酷的双重眼镜仔?

  你的疑惑这家科技公司都考慮到了。他们意识到,他们的AR用户中,有不少人是近视、远视、散光或老花眼患者。对这部分人来说,他们的AR体验显然不够好。为了确保他们在头戴式AR设备中能够看清显示的内容,这家公司提出这样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光源设置和3D眼球追踪技术,研发出一个“神器”——通过它观看图像时,会产生观看现实世界的效果。甭管你的视力是5.0,还是3.8,戴上这个装备,遨游虚拟世界不再是梦。

  毫无疑问,科技发展带给现代人生活的福利。我不禁“脑洞”大开:要是身处科技落后的古代呢?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人,都用怎样的视角看世界呢?

  首先,古人当然也会近视,他们近视时该怎么办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人为什么会近视。

  近视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长期看近处——感觉视力疲劳——看到停不下来——混合性近视——真性近视。在古代,生产力尚不发达,大部分人在田间劳作,所以近视的人较少,符合以上条件的一般是读书人,而且是从小读书读到大的学霸。

  比如著名学霸欧阳修就是近视眼,他在《朝中措·平山堂》里写道,“平山阑槛倚晴空”,但接下来笔锋一转,不写他见到的美丽景色,而是一句泛泛而谈的“山色有无中”。真相是,不是欧阳修不想细细描摹这大好山景,而是他真的看不清呀。

  要说看不清就应该去看大夫,偏偏这些学霸还讳疾忌医,拒绝治疗,以顽强的意志力忍了下来。在中国传统认知中,读书看不清字是因为意志不坚定,学霸们哪里能受得了这般侮辱,于是更加集中精力地凝视下去,结果导致更加严重的近视,甚至视网膜退化,直到眼瞎。而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应该去看病了。

  其实在古代,大夫也不懂近视的原理,他们管这毛病叫“能近祛远症”。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就有一方“定志丸”,主治近视和健忘。当然,药不对症,这药只能求得自我安慰,没有治疗的作用。如今,我们经过科学研究,拿这个方子制成了治疗失眠和心悸的药品“安神定志丸”。

  拯救学霸的、真正的可佩戴眼镜,直到明朝才经海路从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万历年间,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说:“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而“叆叇”正是由阿拉伯语“眼镜”一词音译而来。

  到了明末,我国生产眼镜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当时的杭州俨然成为中国的眼镜制造中心。明朝人孙云球在此悉心钻研学习,终于琢磨出近视的成因。他总结自己的经验编成一部《镜史》。书中详细记载了近视镜、老花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对后来清代光学仪器的制造产生了深远影响,称他为“中国光学之父”也不为过。

  至此,所有不幸罹患近视的人都得到了“救赎”。从当年千金觅叆叇,到现代眼镜除了矫正视力,还成了时尚单品,再到如今与AR技术相结合。科技改变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月亮狗摘自《课堂内外·高中版》2020年第4期,本刊有删节,视觉中国供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