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最初伴曲而唱,词牌就是曲调名。一些词牌背后藏着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一直被传唱。后来,词不断发展,词牌与词的关联不再紧密,一些曲调也渐渐遗失,词的内容可能与词牌完全无关,一首《浪淘沙》里没有浪也没有沙都是正常的情况。好在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去挖掘过往的人与事,也可以通过新的创作继续传唱这些动人的词句。
踏莎行:来呀,踏青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词牌档案
相传在北宋时期,大臣寇准在暮春的一天出门踏青。那天春光明媚,寇准一开心,脑子里突然冒出唐代诗人陈羽的诗——“众草穿沙芳色齐,蹋(同踏)莎行草过春溪。闲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头云却低。”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他立即写了首词,名字就是《踏莎行》,还让乐工演唱了一番。
适合踏青的曲目《踏莎行》就这么诞生了,晏殊、欧阳修等大佬都用它填过词。让它成为千古绝唱的,是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失意的凄苦与哀怨,总是能在瞬间打动人心。
虞美人:倾诉衷肠专用,传说虞美人花听了它会舞动花枝
词牌档案
楚汉相争,乌江边,西楚霸王项羽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听到四面楚歌响起。项羽自知这重围难以突破,他心疼虞姬,劝她另谋出路。虞姬,跟随项羽南征北战已有七年之久,她不僅长得美,还能一边唱歌一边舞剑,深得项羽喜爱。她常常即兴创作词曲,并以“虞美人”作为曲名。
在项羽劝她离开的这一晚,虞姬又一次边唱歌边舞剑,只是到了最后,她拔剑自刎了。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鲜红的花,后人钦佩她的节烈,便为此花取名“虞美人”。“虞美人”也逐渐演化为词牌名。奠定它哀伤基调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哀伤又凄绝,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让这个词牌多了个“一江春水”的别名。
沁园春:被调侃得多了,便成了曲;“大V”填词后,便成了流行歌曲
词牌档案
沁园本是一座园林。汉明帝刘庄曾带女儿刘致到沁河游竹林。刘致十分喜爱这里,明帝就在沁河旁建了一座园林,名为“沁园”,并封刘致为“沁水公主”。到了汉章帝时代,外戚大将窦宪的妹妹被册封为皇后,窦宪便仗势横行霸道。他看上了沁园,要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强买,沁水公主不敢抗拒。汉章帝有一天出行路过沁园,发现换了主人才得知窦宪夺园的事。气愤的汉章帝严厉斥责了窦宪,勒令他归还沁园。
尽管后来汉朝外戚兼并土地的情况有所收敛,但这件事还是被之后的文人反复拿来调侃,后来还创作了一首曲子,就叫《沁园春》。加之苏轼填的《沁园春·孤馆灯青》等词,《沁园春》有了标准模板,并很快成为宋代流行歌曲。
念奴娇:唐玄宗时期当红歌手念奴“同名专辑”
词牌档案
念奴是一名歌女,而且是歌者中的佼佼者,地位不亚于现在的顶级流行歌手。“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开元天宝遗事》这样描述她。
有“颜值”、有能力,难怪能成为大牌,连唐玄宗都是她的粉丝。据说唐玄宗每年在宫门楼下赐宴群臣,都会持续几天,热闹非凡。但宾客太吵闹,宫廷乐师们的演奏声都被掩盖了,实在有点美中不足。此时,唐玄宗就会让高力士请出念奴来唱歌。当红歌手一出场,全场都安静了下来。念奴成功推出“同名专辑”,不但歌曲唱得好,还有皇帝这样的超级粉丝。词牌名为“念奴娇”的曲子,其调高亢,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收获了古今无数人的点赞。
浣溪沙:真正的美,不仅沉鱼落雁,还能令山河动容
词牌档案
浣溪沙源自“西施浣纱”的故事。西施在河边洗衣服,水里的鱼儿看见她的倒影,被迷得忘记了游水,沉到河底。只是西施的命运不好,她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不知所终,有人说她沉江而死,也有人说她回到浣江终老山林。
乐师们将她的故事编成曲,于是《浣溪沙》成为唐代教坊的流行乐曲之一,并逐渐演变成词牌名。填《浣溪沙》词的最佳选手是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透过司空见惯的现象思索宇宙人生的哲理佳作,还有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豪迈又乐观,令人振奋。《浣溪沙》的美,或许恰如西施,可以委婉含蓄,也可以豪迈壮烈。
水调歌头:过于优秀怎么办?是时候独立了
词牌档案
“水调歌头”望文生义,是与水有关的一首曲子。隋炀帝在命人开凿京杭大运河时,自己谱了首曲子,叫作《水调歌》。到唐代,《水调歌》发展成了传唱不衰的名曲,而且还是大型歌舞音乐,综合了器乐、歌唱和舞蹈,有多段结构,与交响乐类似。直到五代、北宋,《水调歌》仍在传唱。能够传唱四五百年的乐曲,放到现代,想必也能称霸各大音乐排行榜榜单。
《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属于中序。或许是因为这段特别动听,人们常将它截取出来填词,另倚新声,新曲名为《水调歌头》。渐渐地,《水调歌头》“单飞”成功,独立成为词牌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