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闪现”于绘画中的天象奇观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22190
刘夕庆

  

日月合璧的天象奇观



  日食是地球上可见的、壮观的天象奇观之一。尤其是在日全食期间,白昼几乎“骤变”为黑夜,群星也若隐若现,平时隐藏在光球层强光下的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也呈现出真容;跳动的日珥也从太阳面部“长”了出来。例如,1878年7月29日,天文学家艾蒂安·特鲁夫洛在美国的一次日全食观测中直接看到了日冕和日珥。他还捕捉到了来自太阳色球层的暗红色,以及向四周弥漫的半透明日冕,画面令人震撼。

  而另一种天文现象——月食,出场的方式则低调得多。由于出场背景本身就是黑色的,月食现象出现后没什么视觉反差,所以关注度较日食稍低。月全食期间,月球在天空中呈迷人的橙红色(古铜色),这是因为阳光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表面的过程中,波长较短的紫、蓝、绿等颜色的光波被地球大气层散射,只有波长较长的红色光折射到了月球表面。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食,如果在月球表面上则成了日食。日食、月食揭示了太阳、地球、月球3个最重要的天体间的相对位置。

  同日食一样,凌日也是由天体间相对位置变换而形成的一种天文现象。当较小的金星、水星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从地球上就可以观测到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种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的现象,就称为凌日。这类天象不用望远镜很难观测得到,因此,古代的天文学家很可能不知道這类天象的存在。

奇特浪漫的星象奇观



  西方人对星象的描绘大多是写实的、具体的,一幅星象作品既包括星象、气象等彩色背景,又包括星象发生的精确时间、地点。比如,一幅星象绘画就详细记录了1184年一颗彗星出现在意大利罗马城上空时的景象。

  彗星分为周期彗星和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阳身边,如“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年;而非周期彗星则终生只能接近太阳一次,一旦离去,就不会复返,因此无法预测。彗星本质上是从太阳系边缘闯入太阳系的“肮脏大雪球”(由水、氨、甲烷等冻结的冰块和许多固体尘埃粒子构成)。当它们接近太阳时,就会被太阳辐射分解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和彗尾。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接近太阳时,彗星物质升华,彗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由稀薄物质流构成的长长的彗尾,蔚为壮观。

  

  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以11千米/秒~72千米/秒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进而燃烧时所产生的光迹。通常流星体都会燃烧殆尽,但少部分会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于是就有了陨石和陨铁(含石量大的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称为陨铁)。

绚丽多彩的极光奇观



  天象中最具艺术观赏性的可能就是极光了,可惜不在极地附近的人很少有机会看到。地球的极光由来自地球磁层和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人类通过科考探索极光,可以满足科学和艺术的双重需求。例如,在1898年至1904年,丹麦画家莫尔特克参加了4次北极科学考察,之后绘制了多幅以极光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从艺术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

天象“孕育”的气象奇观



  中国古代经验性天文学发达,这对当时气象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民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在观测天象的同时,也对气象进行了观测。因此,当时的天文学带动了气象学的发展。

  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既有气象意义,又有天文历法意义,反映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但有时候天文学意义上的概念与气象学意义上的概念又会存在“时差”,如在天文学意义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开始夏天;但在气象学意义上,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在22℃以上,才被视为进入夏天。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天象论宇宙论》,记述了他观察天文、气象、地质的经过,这在2000多年前可谓十分可贵。夜晚漆黑的夜空也是一种天象,而最早给出接近“夜黑之谜”正确答案的是美国诗人、作家埃德加·爱伦·坡……浩瀚无边的宇宙是神秘莫测的,而天象只是人们探索宇宙的一扇窗。变幻莫测的宇宙仍需要我们前赴后继地去探索。孩子们,你们准备好出发了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