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题是:水果,人类命运的导演。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水果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其实,公众对水果的认知是片面的,对我们植物学工作者的认知也是片面的。
植物学是一门很广泛的学科,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各种植物叫什么,更多的,它研究植物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它们怎么存活,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它们跟自然界到底有什么关系。
植物决定了人类爱吃什么
如果有两杯可乐,一杯是蓝色的,一杯是正常颜色的,让大家选择喝其中一杯,相信很多人会选蓝色那杯。但如果加上一个期限,比如需要每顿都喝,并连续喝上一年,估计选择蓝色可乐的人数会立马下降。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餐桌上没有太多蓝色的食物?难道说蓝色的食物就代表有毒吗?
有时候,我会发散性地想一些问题:如果白雪公主的后妈给她的苹果是蓝色的,白雪公主还会吃下那个苹果吗?为什么在那么多的宮斗剧里,都没有出现用蓝色果子把对手害死的情节呢?
其实道理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因为在自然界,压根儿就没有几种蓝色的果子。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发现,植物园里的600多种果子之中,只有6种是蓝色的。
为什么自然界很少有蓝色的果子呢?因为蓝色不容易被看见。比如,交通灯是红、黄、绿三色,没有蓝色,因为蓝光的波长短,行人和驾驶员不容易看见。自然界也是一样,鸟兽不容易看见蓝色的果子,就意味着这种果子的种子没有或很少有被传播的机会。
自然界的果子最常见的颜色是什么?红、黄、绿,和交通灯的颜色一样,这就很有意思了。
因为人类都会选择吃最安全的食物,最安全的食物通常就是这些颜色,红、黄、绿等,蓝色不在这个范围内。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觉得墨鱼汁拌面和黝黑的臭豆腐是可以吃的,并不抗拒。在食物颜色上,黑色这种似乎象征着恐怖和没有安全感的颜色,比蓝色友善多了。这是为什么?因为自然界果实颜色占比最高的就是黑色,比例高达40%。
所以,人类爱吃哪个,不爱吃哪个,哪个好吃,哪个安全……植物早就给我们设定好了,是植物决定了这一切,而不是我们自己。
植物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国人对榴梿最早的记录来自马欢,他是郑和下西洋船队里的一名海员。当时马欢对榴梿的叙述是“甚甜美”,绝对没有说“臭”。那为什么郑和没有在那个时候把榴梿带回来呢?因为那时我们中国人不喜欢种果子,而喜欢种菜。中国人种菜的技能实在是太强大了。前阵子,我们在月球上也“种”了些菜。可以说,是中国人种菜的强烈欲望,驱使我们登上月球,种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当然是开玩笑,但是植物的确对推动人类科学发展做出过实实在在的贡献。举个例子,有个人在植物学界很有名,叫约瑟夫·班克斯,是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杰出园长,而这个植物园至今仍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植物园。
他管理邱园时,恰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帝国扩张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于是他派人在世界各地搜集各种奇珍花卉和作物回来种植。
当时有一个说法,谁能把生长在东南亚的山竹种子活着带回英国,就能加官晋爵。但是山竹的种子很脆弱,剥出来在很短时间就会死掉。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在船上建造小型温室。不过当时没有苏伊士运河,从东南亚回到英国要绕过非洲,得绕一大圈。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了解了植物学的很多基础知识。
这看起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在那个时代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人类对植物的研究和发现,促成了后来世界的巨大变化。
例如,欧洲的园艺学很发达,植物嫁接等技术都起源于欧洲,很多植物也通过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有了更广泛的分布。又例如,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父母都是园艺师,孟德尔就是在豌豆杂交的实验里发现了遗传学定律,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再举个例子,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都是用橡胶做成的。最开始的时候,橡胶生长在南美洲,被当地人当皮球玩,是玩具。
那橡胶是如何从原产地南美洲来到热带地区的呢?这里有法国探险家拉·孔达明的功劳,他将天然橡胶从巴西带回法国,引发了欧洲人的研究兴趣。另外,英国人魏克汉费了很大劲儿把亚马孙雨林的橡胶种子运到邱园进行培育,还把橡胶苗送到了东南亚,这才让这个物种得以在东南亚生根。
如果没有这些对橡胶的研究,也就没有后来它被广泛用于工业化生产,也不会由此推动汽车以及相关载具的发展。而汽车以及相关载具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
很多人曾问我,研究植物给你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是人生观的改变、看待世界态度的变化,研究植物带给我很多希望。
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植物,就好比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每一种植物都有各自生存的方式和位置,我们把它叫作生态位和适应。
不要以为那些在地砖缝里面生存的苔藓就低等,也不要觉得那些可以长到200多米高的海岸红杉就高等。谁跟谁互换位置,都不会有好的生长。
也许,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就是生命的终极奥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