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编絮语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7718
杨洁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在课堂上学习抛物线时的情景。

  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随手扔出一个粉笔头,告诉我们,粉笔头画出的轨迹就是一条抛物线。顾名思义,抛物线就是物品被抛向空中,因重力而自然下落的轨迹。

  我们恍然大悟,又似懂非懂。

  悟到的是抛物线的定义,不懂的是,这个抛物线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的老师没有给出答案。他解释完什么是抛物线后,就在黑板上画了坐標图,开始讲与抛物线有关的定理和公式。从此,粉笔头的事儿逐渐被淡忘,抛物线方程却越来越难。

  有一个老师不这么讲。

  她把学生们全部召集到操场上,拿出煮熟的鸡蛋,边点学生的名字,边让他们接住自己扔过去的鸡蛋。学生们纷纷开始剥鸡蛋吃,她却说:“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你们能接到我扔出去的鸡蛋?能接住鸡蛋的同学,都是数学家。”

  咦?这是怎么回事儿?学生们都停下来,怔怔地看向她。这时,她转身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抛物线,开始讲什么是抛物线、怎样用抛物线的相关理论来判断一个物体的落点……

  这一幕,出现在印度电影《嗝嗝老师》里。嗝嗝老师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相关现象或难题,然后引出解决方法,再解释相关的知识点。这个时候,学生学习的兴趣足够浓,并且对学习该知识点能够解释什么现象、解决什么问题都有了足够的了解。

  因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的作家郝景芳说过,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都是“只给钥匙,不给锁”的学习。学习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定义、公式开始学,然后应用在各种题目里,反复记忆和练习。她举了一个学习压强的例子。

  我们学习压强,都是从记忆“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这样的概念开始的,应用场景是计算大气压泵柱高度,然后反复做题和考试。这样几乎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产生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好奇,没有好奇怎么产生兴趣呢?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人的手指有时候会被纸张划破,很奇怪,这么柔软的纸,怎么能划破手呢?这时候就会引出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是什么力量划破了手?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想,当力非常集中、透过很薄的面传过来时,就会有很大的杀伤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入压强的概念了。

  “你们为什么能接到鸡蛋”和“纸为什么能够划破手”一样,都是学习过程中的“锁”。要打开锁,就要努力去寻找那把开锁的钥匙。比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的动力。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不是以定义和公式解释概念、解开习题,而是带着学生们见识更多的“锁,”并教会他们如何找到开锁的“钥匙”。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