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的一座小镇上,住着一个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盖尔。然而,米盖尔的家人却视音乐为瘟疫,逼着米盖尔继承祖业做一名鞋匠。
米盖尔暗暗崇拜着音乐巨星“歌神”,偷偷地做了一把简陋的吉他,藏在自己的小屋里。镇子举办音乐比赛,米盖尔拿着吉他去参赛,却被痛恨音乐的祖母发现,把吉他摔了个粉碎。米盖尔在亡灵节的深夜愤然离家,准备去墓地里偷一把吉他……
剧情发展至此,要是按照国内盛行的套路,你一定会猜:小男孩米盖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追寻自己的梦想,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成为音乐家,并且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这毕竟是一部给孩子看的电影,不必过于现实。
看看写给青年人的畅销书,不是都说“不要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不要把全世界都放在你自己肩上”吗?要“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不然怎么能“做最好的自己”?
然而,这部迪斯尼动画片《寻梦环游记》里的故事是如何发展的呢?
小男孩米盖尔在墓地偷吉他,误打误撞地来到了亡灵的世界(阴间),在那里遇到了亡故的家人,也遇到了去世的偶像“歌神”。米盖尔还在阴间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歌唱比赛,并且得到了“歌神”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在故事结尾,回到人间的米盖尔并没有成为歌星。他只是解开了谜团,消除了误解,挽救了亲人之间的爱。当然,也顺便化解了家人对音乐的仇恨。历险带给米盖尔的并非梦想,而是顿悟:亲人永远不该被抛弃和遗忘。
当然,米盖尔也发现,他一直崇拜的“歌神”其实是一个恶棍。恶在何处?他为了追求梦想不择手段。他还发现,家人的劝诫不无道理:梦想也许是自私和虚幻的,亲人的爱才是最珍贵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国产青春励志片。在那部电影里也有一个“恶棍”,他不是“歌神”,而是某高中的一名班主任。男主角不畏班主任的“淫威”,带领同学们和班主任作对,潇洒得仿佛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然而,“邪恶”的班主任只不过是在兢兢业业地逼学生们读书,为此废寝忘食。电影里的班主任和家长都被丑化成专门扼杀青春的恶魔。“英雄”男主角最终放弃高考,跟着一群嬉皮士打扮的社会青年去远方追求梦想,10年后照样实现了理想。当年的荒唐自然不碍事,荒唐转眼变成了时尚。
我心中一阵茫然,好像乾坤颠倒了。
歌颂亲情和家庭,歌颂为了爱而付出,难道不是东方文明自古的主题?唯利是图的西方社会反倒教育孩子们,为了梦想放弃亲人是自私的,放弃道德是邪恶的,最终必将自食其果。
好莱坞当然不是活雷锋。他们心里清楚,虽然电影是拍给孩子看的,电影票却是家长掏钱买的。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电影当然不能教唆孩子背叛家长。但中国的作者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看看我们的青春剧:抄袭、作弊、捉弄老师,还有流产……只不过是“青春”的符号,轻松说一句“荒唐”便作罢。
然后呢?荒唐的后果呢?似乎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反正10年后大家都是人生赢家。
现实果真如此吗?
再看那些励志书,轻易就能抓出关键词:你的、你想要的、最好的自己……
难道一个人所应关注的就只有自己?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成功、自己的未来……“自己”二字了得!一切都该为自己服务,即便眼前要学习察言观色、讨好别人,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
然而,家长似乎也并不反对。
千万别吃亏、别让别人占了便宜、别落在别人后面、别输在起跑线上……这些何尝不是家长的座右铭?特别是在最近的某些热点新闻后面,很多家长都评论道:“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怎么保护自己?首先是不要多管闲事。”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人性。”
没错。人当然该为自己而活,然而“自己”到底包含了什么?是名利、享乐和权力,还是自尊、自爱和内心的平静?“为己而活”或许确实是人之本性,但这个“己”字的内涵是社会定义的。社会能使排队成为令人荣耀的美德,也能使其成为令人难堪的循规蹈矩的行为。第一次加塞的人往往心存愧疚,这或许才是本性;但见到别人也加塞,这份愧疚也就淡了;若见别人因加塞而得到了好处,那他就像受到了鼓励;当听到众人说“按规矩排队的都是窝囊废”时,那他简直要为自己加塞而扬扬自得了。
因此,“精英”们不停地通过电影和书告诉年轻人:“作弊没什么,辍学没什么,流产也没什么,这些只不过是青春的符号;要坚持做自己,要让自己赢,要做你想做的,拿到你想要的!落在后头的都是懒汉、笨蛋、傻瓜!”
然后呢?
大家都变成“歌神”?或者至少在心里憧憬着、羡慕着、嫉妒着,哭着、喊着想要变成“歌神”?
然而,有多少人真的是因为热爱音乐才要变成“歌神”?
至少我知道某些所谓的青春导师并不是。因为我曾听他们在私底下说过:“想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什么才能火!”
我还听他们说过:“写书当然就是为了畅销!如果不为了畅销,那为什么要把书写出来、印出来?”
他们忘了,老祖宗发明竹简刻字,为的并不是畅销,而是要把人的思想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人类最有价值的并非名利,而是思想。
然而我们的年轻人看惯了青春片,读惯了励志书,潜移默化地领会了“精英”们的意思,恐怕也就不再稀罕这些思想了,甚至连口口声声追求着的“自我”和“个性”也都没有了。
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我并不是自私,个性也并不是任性。
自我是拥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并不因外界影响而轻易改变。比如我不喜欢吃羊肉,即便别人都喜欢吃羊肉,吃羊肉被认为时尚而且有品位,我还是不喜欢吃羊肉,这就是自我;当大家聚餐时,因为我不喜欢吃羊肉,我就不许羊肉在桌子上出现,这就叫自私。我喜欢音乐,即便家人反对,我還是坚持喜欢音乐,这是自我;我喜欢音乐,我不顾家人的感受,抛妻弃子离家出走去做一名流浪歌手,这就是自私。在自我和自私之间,是有一条界线的。
然而,在把别人的反馈看作成功标准的社会里,并没有个性和自我的容身之地。有的只不过是伪装成个性的任性,和打着自我旗号的自私。我热爱音乐、热爱电影、热爱文学……说到底,是我热爱当歌星、当电影明星、当作家的回报。我想发财,我想出名,我想让你们羡慕、嫉妒、恨。
再回到《寻梦环游记》。小男孩米盖尔的音乐梦想到底是什么并不确切,但那位偶像“歌神”却再明白不过。“歌神”的梦想并非音乐,而是追名逐利,为此他不择手段。
如果我有孩子,我一定会带他去看这样的电影,多看几遍也无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