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今习以为常的生活,原本不一定是这样。旅行坐飞机,用手机接入无限丰富的信息体系;很多人不再种地,也不用去工厂做工。这些行为和变化的源头就是想法。
人类劳动的价格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没有明显上涨,何时开始变贵?并不是经济发展了劳动力自然就变贵了,而是有人创造了机器,用机器武装人,生产率提高了,其他劳动相对于这种劳动的机会成本才上升了。
备受热捧的人工智能也会引发新问题,所有的工作若都可由机器来做,那人怎么办?很多原本就不该由人来做的工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却不得不做,条件成熟后逐步被替代,人类因此变得没有前途还是更有前途,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截然不同的想法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把法国人原来只能算加减法的计算器变得可以加减乘除,如此操作在今天看起来很简单,但在200多年前就太不简单了。人不应该做重复计算的工作,应该找一个机器把人解放出来。为了这个想法,他投入了12年。
原本刮胡刀是折叠式的,人们无法自己刮胡子,需要一个仆人,很多人因此刮不起胡子。“刀片大王”坎普·吉列在刮胡子时受到启发,把折叠式刮胡刀一拆为二,刀片是一次性的,刀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出,这样大部分人能刮得起胡子了。只要男人的胡子还在长,刀片就能卖出去。吉列还创造了一种营销模式,很多产品可以拆开卖。把打印机和墨盒分开卖,背后就有这个想法的影子。
想法或许平常,却越来越重要。原本自发、分散的想法,要逐步变成体系的生产过程,需要在密度和浓度甚高的知识技能共同体中不断成型,逐步打動很多人,使想法变成行动,行动变成产品,最后变成生活方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