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何拍一部不露怯的古装剧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6727
人生十六七

  最近的仙侠剧看得过瘾吧!道骨仙风、白衣飘飘,再加上架空历史,让人看得过瘾的同时也不用去计较历史的真实性。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编剧在“偷懒”,因为一旦要严格按照历史标准考据,那么,不少标榜“正剧”的历史片也会漏洞百出。这次咱们不妨自己来编个剧本拍个古装剧,看看这戏中的破绽您是否似曾相识呢?

  咱们把故事背景安排在唐朝,主人公是个进京赶考的少年书生,姓马名建国,字胜利。书生嘛,自然要风度翩翩,于是造型师就让马建国头戴小冠,留着披肩长发……

  你看,第一个破绽说来就来。自先秦至明代,没有一个汉人会在正常情况下披发。什么人会呢?一是上古之人,如马麟所绘《伏羲图》里的伏羲;二是蛮夷,《礼记》中说东夷人不仅披发,而且文身;三是嵇康那样的非主流狂士——“冬以被发自覆”。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说明他老人家把披头散发当成没开化的象征。

  还有,你看马建国手里是什么?是道具师塞给他的一把折扇。这问题又来了:折扇是宋代才由高丽(一说日本)传过来的,真正盛行于中国是在明代永乐帝之后,宋代以前在中国是看不到折扇的。

  书生马建国拿起一本书准备复习,我们也打算闭嘴了。可是看到他手中书本的样子——呃,线装书?不行,要知道我们的故事背景可是唐代。我国在汉唐时期只有卷轴和册页,晚唐以后才慢慢有了书本这种东西,线装书则是明代才有的。

  好的,饥肠辘辘的马建国已经赶到了长安客栈准备吃饭。不过,墙上挂的东西更让我们感兴趣,没错,你看见了明代时期才从美洲传到中国的辣椒和玉米。假如你能在明代以前的电视剧里看见这两样食物,以及南瓜、花生、地瓜等,恭喜你,古装剧的一大破绽就被你发现了:植物穿越!

  正当我们跟导演讨论辣椒的问题时,马建国已经雁塔题名了,皇上一高兴赐了他一套长安的三居室。于是太监打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一开口就是两个错。第一,断句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第二,这圣旨的格式压根儿不对。唐代的圣旨由门下省审核颁行,开头也是“门下”二字。以“门下”开头是从南北朝沿袭到宋代的,当时皇上下的都叫诏书,还没“圣旨”这个概念。元代定蒙古语为国语,皇帝诏令才有“国语训敕者曰圣旨,史臣代言者曰诏书”之分,而且开头都有“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上天眷命”。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觉得这开头忒霸气了点儿,才改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并沿用到清朝。

  导演火冒三丈,大手一挥:“你说来说去都是明代,我把故事改成明代还不行吗?”

  作为编剧,咱得赶紧阻止他:“不行啊导演,你的预算不够!”

  为什么?因为拍明代背景的话,导演必须给大量男性群众演员的脑袋上加上网巾。而这一重要道具几乎没有在哪部反映明代的电视剧里出现过,反而是韩国古装剧里经常可以看到男子不分贵贱都戴网巾(朝鲜衣冠遵循明制)。

  我们坚忍不拔的导演费尽口舌拉了一笔赞助,网巾好歹给群众演员都戴上了。于是马建国从唐代的待诏变成了明代的翰林。按照剧本,皇帝在太和殿的早朝上提到了马建国,并……

  打住,明清的皇帝是不在太和殿上早朝的。

  虽然这令人比较难以接受,但不得不说:太和门(明代称皇极门)以内就是皇帝的内院,大臣们一年到头也进不去几次。太和殿(明代称皇极殿)更是只用于皇帝登基、大婚等重要场合,影视剧里常见文武百官每天早上跑太和殿去,你逗我呢?

  而且你看皇上头上戴的是什么?金冠?从传世画像来看,明代的皇帝无一例外都是乌纱翼善冠,从来不见金丝的。明代背景的古装剧里,皇帝几乎都戴着金灿灿的帽子,其原型是定陵出土的金丝翼善冠。可问题是人家那是陪葬的明器,活着的皇帝哪儿戴得动这个!

  导演几近崩溃:“你别说了!我全改成清代,行了吧!”

  好好好,我们的马建国剃了发,易了服,摇身一变成了军机大臣,自己也开始上朝了。我们看看他上朝的装扮吧:头上戴着红顶子,一袭官服,肩上还有披领……

  清代的官服上往往有个两头尖尖的盖住肩膀的东西,这个叫披领。问题是,披领对应的是朝服,是出席皇帝登基、做寿等重大场合才穿的,平时上朝穿的都是没披领的吉服。而且朝服对应朝服冠,吉服对应吉服冠,也不能混淆。

  接下来我们该说古装剧中最大的破绽了:辫子。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朝人都是“阴阳头”,即头顶前面剃掉后面蓄辫,基本五五开。但实际上在1644年清军入关并颁布剃发令时,汉人的标准发型是在头顶只留铜钱大小的一片头发,同时辫子像鼠尾那样细小,即所谓“金钱鼠尾”。

  顺治四年(1647年),浒墅关的丁泉甚至因为“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而被朱批斩首。从乔治·马戛尔尼等外国人留下的画作及记录来看,随着时间推移,清朝百姓后脑瓜头发的“占地面积”是越来越大,但到了嘉庆时,据日本《清俗纪闻》记载,留头发的头顶面积也只有4个铜钱大小,更早的康、雍、乾时期的发型可想而知。现在清宫戏能看到的那种“瓢头”发式是清末才有的。

  话讲完了。但千说万说,古装剧体现的更多是历史记忆而不是历史真实。非要追究的话,古人错的也不少。比如清代焦秉贞的《孔子圣迹图》,孔子用上了书桌和椅子;《四郎探母》里的铁镜公主是辽人,扮相却有满人的旗头。可那又怎样?反正是这些现在看起来不甚严谨的电视剧,陪着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一个个寒假暑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