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法国有一位名叫布丹的画家,他擅长描绘天空,因此人们称他为“天空大师”。
当时的画家一般都在工作室中作画,而布丹则主张“走出去”,到户外作画。这样的绘画理念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印象派。如果布丹能将他的这一理念发扬光大,或者更直接地表达出来,那“印象派的创始人”这个称号可能就属于他了……可惜,他就差了那么一点儿。
那还提他干吗?
因为他发掘了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并且将他的绘画技法和绘画理念都倾囊相授。许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掀起了一场艺术史上的革命。这个年轻人名叫克劳德·莫奈。如果这是你第一次听说莫奈,又或者你只是在蔡依林的歌曲里听到过这个名字,那么,今天就让我来告诉你这个人究竟有多牛。
1874年,莫奈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举办了一个画展,莫奈以一幅名为《印象·日出》的作品参展。
这幅画表现的是莫奈的故乡勒阿弗尔港口的日出。在当时以写实主义为主的画坛中,这幅画几乎可以说是“不可理喻”,被许多专家评论为“还不如一幅未完成的草稿”。并且,批评家还针对这幅画的名字,用讥讽的口吻将莫奈和他的小伙伴们统一称为“印象派”。从此,印象派就诞生了!那些批评家为什么偏偏拿这幅画调侃?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他们眼里,这幅画画得最“烂”。
这幅《印象·日出》,今天已经是法国国宝级的作品,它开创了欧洲艺术史上的一个全新的时代,并且确立了莫奈作为印象派祖师爷的地位。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将这幅画转换成黑白色调的,你会发现原图中最“亮”的那个太阳居然不见了,很神奇吧。
然而,这么牛的一幅作品,却还不算是莫奈的代表作。由此可见,用一个“牛”字已经无法概括这个人了,必须用许许多多个“牛”字。
看看另一幅画《临终的卡米耶》吧,画的是莫奈的妻子卡米耶。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觉得这幅画有些诡异,那就对了,因为这幅画画的是卡米耶临终时的样子。卡米耶在32岁时死于疾病,深爱她的莫奈一直守在她的床边,直到最后一刻。
当至亲之人在自己眼前离世,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来说,通常都会失声大哭或不知所措。但是莫奈在他妻子咽气后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抓起画笔把她画下来,将她逐渐失去血色的皮肤画下来……我想,这可能就是艺术家发泄痛苦的方式吧。
值得注意的是画面的右下角,莫奈的签名上有颗心,这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是没有的……可能莫奈有些疯狂,但群览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又有几个不是疯狂的呢?
人们总说:“雷诺阿爱画人,莫奈爱画景。”这从他俩的画作中就可以看出——
请看雷诺阿的《蛙塘》。再看莫奈的《蛙塘》——画中的人物只是被寥寥几笔带过,而重心则放在了水面上。
莫奈在表现水面时用了他独创的“色彩分割法”,即不把颜料混合,而是一块块地直接涂到画布上。光这个水面上就有黑、蓝、白和黄绿4种颜色。虽然这种画法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只要站远一点看,会感觉水面似乎真的荡漾起来了。
除了“色彩分割法”,莫奈还发明了一种名叫“连作”的画法,顾名思义,就是对着一个相同的场景连续作画,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和季节……
武侠小说中经常有这么一个桥段:一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狠角色,在武功练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总会毅然决然地找个山洞或者坟墓之类的地方躲起来,称为“隐居”。
莫奈在43岁时也选择了归隐田园,当然他没有躲到坟墓里,只是脱离了他一手创立的印象派,搬进了一座名叫吉维尼的小镇,开始打造他的私家花园。
同时,莫奈开始着手创作他最著名的作品——《睡莲》。
关于莫奈的《睡莲》,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就曾出现过莫奈的《睡莲》。
当时泰坦尼克号上究竟有没有这幅画呢?据调查,当时船上并没有什么大师的作品。然而莫奈经常喜欢就同一个主题反复作画,并给这些画取相同的名字。所以船上到底有没有《睡莲》,又有谁知道呢。
晚年的莫奈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可能这就是他晚年的作品之所以总给人一种朦胧之感的原因吧。
为了不影响作画,莫奈于1923年先后两次接受白内障手术。但是那时的医疗技术远不如今天发达,所谓的白内障手术就是直接摘掉眼睛里的晶状体。一双没有晶状体的双眼,感受出的光和色彩也与一般人不同。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莫奈1923年之后的作品总是粉蓝色的。
莫奈做完手术后所戴的眼镜,由黄色的滤镜和一边磨砂的镜片组成。如果不戴这副眼镜,他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但是戴上后,所有东西在他看来都是蓝色的。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折磨,因为他完全看不见红色和黄色。
以上便是我对莫奈这位印象派巨匠的了解。人们可以不喜欢他的作品,但不能否认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因为他把当时的艺术家做不到、想不到甚至不敢尝试的事,都试了个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