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物欲是一种什么病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7428
熊培云

  《新周刊》杂志最近做了一期有关成功的专题,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在我看来,这里的三粒毒药实际上是两粒。如果将成功学与消费主义合二为一,就是流行性物欲症。

  什么是物欲症?《流行性物欲症》一书的作者格拉夫等人对比进行了很好的剖析。在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支柱是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大教堂;而在当今的美国文化里,唯一能和哥特式大教堂比肩的,便是超级购物中心。像是得了“精神上的艾滋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在意志力方面纷纷丢盔弃甲,丧失了免疫力。

  不过,在欲望高涨的年代,糟糕的并不只是贪婪,还有害怕。害怕自己在别人眼里显得不成功,害怕自己过得赶不上邻居。

  关于这一点,相信不少中国人深有体会。如《新周刊》杂志中所说:“按照现在的成功学逻辑,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上百万的年收入,如果你没有成为让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有人将中国人分为两种:一种已经做稳了房奴,另一种想做房奴而不得。没房子的自然想着有房子,身心焦虑当属正常;奇怪的是,有房子的人同样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想着更大的房子,如果周围能有一片牧场更好。

  物欲症对美国社会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学者康斯特勒说:“在过去的60年里,我们从公民转变成了消费者。”大家想到的是“独自打保龄球”,而将公民责任扔到了一边。与此同时,贫富分化使个人阶层重新出现。康斯特勒又说:“伴随着社会的两极分化,低三下四的经典姿势偷偷摸摸地回来了。”每个人都擅长谋生,却不会享受生活。

  最关键的是,物欲症偷走了人类的时间。美国人不会认同欧洲人的闲适生活,因为他们放弃了时间而选择了金钱。人类学家英格力希·鲁克说:“从表面上看,一个3岁的孩子似乎与我们的文化没什么联系,但当这个孩子回过头对他的妹妹说‘别烦我,我正忙着呢时,就值得我们深思了。”起早贪黑,仿佛大家每天都很忙,就像《爱丽斯梦游仙境》里的小兔子一样不停地看表,不停地嘀咕:“没时间说‘你好,没时间说‘再见,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物欲症带来的是“时间荒”,人们因为物欲而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人被物奴役,人被物谋杀。

  不断地更新换代同样让人们患上了“喜新厌旧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观点感染了每一个人。正因为如此,有人满怀乡愁——回到原来的价值观,长久地住在同一套房子里,长久地保存重要的东西并且彼此珍惜,因为这已经是一种稀有的生活。

  广告正在占领世界的每个角落。在创富榜与成功学的催眠之下,人们渐渐丢失了朴素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怀念那位与他们隔着时间与空间的梭罗的原因。在瓦尔登湖畔,这位离群索居的思想者说:“如果我像大多数人那样,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卖给社会,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没什么值得过的了。”什么是人类当下的困境?在此不妨重温一下“梭罗悖论”:“如果一个人因为喜欢树林,每天在树林里度过半天时光,那他可能会被人看作流浪汉;可要是他全天做个投机者,锯光树木,让大地光秃秃,人们却会把他看成勤勉进取的好公民。”接下来的问题是,到什么时候,大地才能繁花四起,古木才能撑起穹隆,我们才能自由地徜徉在梭罗的那一片森林之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